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教世界》2009,(Z1):33-33
乐观者在每次危难中都看到了机会,而悲观的人在每个机会中都看到了危难。父亲欲对一对孪生兄弟作"性格改造",因为其中一个过分乐观,而另一个则过分悲观。一天,他买了许多色泽鲜艳的新玩具给悲观  相似文献   

2.
<正>乐观者在每次危难中都看到了机会,而悲观的人在每个机会中都看到了危难——父亲欲对一对孪生兄弟作"性格改造",因为其中一个过分乐观,而另一个则过分悲观。一天,他买了许多色泽鲜艳的新玩  相似文献   

3.
乐观者在每次危难中都看到机会,而悲观者在每个机会中只看到危难。父亲欲对一对孪生兄弟进行“性格”改造,因为其中一个过分乐观,而另一个则过分悲观。一天,他买了许多漂亮的新玩具给悲观孩子,又把乐观孩子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车房。第二天清晨,父亲看到悲观孩子正泣不成声,便问:“为什么不玩那些玩具呢?”“玩了就会坏的。”孩子仍在哭泣。父亲叹了口气,走进车房,却发现那乐观孩子正兴高采烈地在马粪里掏着。“告诉你,爸爸,”那孩子得意洋洋地向父亲宣称,“我想马粪堆里一定还藏着一匹小马呢!”乐观者与悲观者之间的差别是,乐观者看到的是…  相似文献   

4.
积极VS消极     
赵胜琛 《高中生》2014,(3):33-33
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次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次机会中都看到某种忧患。  相似文献   

5.
乐观者总是在生活中看到机会,悲观的人却总是在机会中看到危难。有一位父亲,他想对自己的一对孪生儿子作一次"性格改造",因为其中一个过分乐观,而另一个则过于悲观。一天,这个  相似文献   

6.
话语     
《河南教育》2014,(5):3-3
积极的人在每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消极的人在每个机会中都看到忧患。——态度决定一切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之友》2012,(10):44-45
1.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2.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一个机会中都看到某种忧患。3.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  相似文献   

8.
乐观者总是在生活中看到机会,悲观的人却总是在机会中看到危难。 有一位父亲,他想对自己的一对孪生儿子作一次“性格改造”,因为其中一个过分乐观,而另一个则过于悲观。一天,这个父亲买了许多色泽鲜艳的新玩具给悲观孩子,又把乐观孩子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车房里。  相似文献   

9.
悲观的人在每一个机会中都看到某种忧患;乐观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能看到一个机会。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这是人自我心理暗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乐观与悲观     
乐观的人在每种忧患中看到一个机会.悲观的人在每个机会中都看到一种忧郁。  相似文献   

11.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女儿教室的黑板上写着最小的一位数是1。而我在以前的教学中都认为最小的一位数是0。带着这个疑问咨询了多位教师,说法是各占一半,从网上查询的结果也是众说纷纭,有的虽然给了答案,但说服力不强。最小的一位数到底是几,望各位同仁能给出一个大家公认的且说服力较强的答案。  相似文献   

12.
英语学习的特殊性容易导致学生放弃英语的学习而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也一直被这个问题困扰,也在思索着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如何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能看到自己的价值,得到大显身手的机会,达到课堂整体效果的提高呢?一、首先分析一下两极分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也要接受这样的事实,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有天生兴趣因素的关系。有的孩子的确如说的那样像有语言天赋一样。但是对于大部分学生  相似文献   

13.
我国危难救助义务的发展经历了从古代的危难救助义务刑法化的肯定阶段,到自近代始的危难救助义务纯道德属性回归的否定阶段。本文在梳理两大法系危难救助义务的立法现状后,提出现在我国应当步入危难救助义务立法的否定之否定阶段。  相似文献   

14.
初中的教师,也许再也没有机会感受到小学生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时的那般热烈;也许再也没有机会看到为了给自己争取一个与老师交流的机会而高高举起的一只只小手;也许再也没有机会听到那一声声充满自豪感的"老师叫我,叫我……"  相似文献   

15.
初中的教师,也许再也没有机会感受到小学生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时的那般热烈;也许再也没有机会看到为了给自己争取一个与老师交流的机会而高高举起的一只只小手;也许再也没有机会听到那一声声充满自豪感的“老师叫我,叫我……”  相似文献   

16.
杰克 《现代语文》2005,(2):13-13
每个人都是走在路上的行者,每个人都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在同样的环境里,有的人看到了机会,有的人看到了问题。能否在平常生活中看到机会,是选择及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忠告1 就业压力大是必然的.但并不意味着就没有就业机会。“危机”是危难,也是机会,关键还是要看自己的把握。无论有没有危机,你自己都必须努力,什么时候都有扶不起的阿斗。  相似文献   

18.
你有过惊险的经历吗?你听说过在危难中逃生的故事吗?你从报纸、书本和电视上看到过遭遇险象而成功脱险的篇章吗?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每时每刻都发生着惊险的故事:电梯历险、遭遇歹徒、海上遇难、撞见绑匪、路遇勒索、意外伤害、野外迷路、交通事故、自然灾害……这些事例我们并不陌生,那么我们如何来写好这类作文呢?  相似文献   

19.
《斑羚飞渡》是沈石溪的一篇动物小说,小说主要描述了一群斑羚在危难时刻,为了种族的生存,采取了飞渡形式,用牺牲种群一半的代价,延续了另一半。这个悲壮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动物身上那股神圣而又不可侵犯的精神力量,也让我们人类反思:当灾难来临时,我们又有多少人能像小说中的斑羚那样不害人、不苟活、视死如归和自我牺牲呢?当自然环境逐渐恶化,  相似文献   

20.
随着暑假的来临,大家都期待着假期生活丰富多采,小朋友们独自在家或户外活动的机会比平时多了,安全自然就成了父母和我们自己关注的话题。今天我们特意编辑一期“暑假自救手册”,目的就是希望同学们在思想上有个充分准备,即使独自在意外的危难中,也能够找出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