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嵇康人格分而视之可谓理想人格和现实人格,理想人格中有高扬在外的道家的自然,恬淡与无为,无有蕴藉于内的儒家的执著,慎独和责任,现实人格中有道家出世的超然,也有儒家入世的刚肠疾恶,由于主客观原因,嵇康的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发生断裂,不断地冲突,从而酿成他的人格悲剧。  相似文献   

2.
嵇康人格分而视之可谓理想人格和现实人格。理想人格中有高扬在外的道家的自然、恬淡与无为 ,也有蕴籍于内的儒家的执著、慎独和责任 ;现实人格中有道家出世的超然 ,也有儒家入世的刚肠疾恶。由于主客观原因 ,嵇康的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发生断裂 ,不断地冲突 ,从而酿成他的人格悲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为,道家自然人格理想和儒家伦理(道德)人格理想相对而立.魏晋士人发现了自然山水,从而救治了先秦道家人格理想在践行过程中的“病态“.也促成了自然山水成为中国古代士大大安顿现世人生的精神家园.这一点在今天仍不乏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我们一直强调儒家以“仁”为核心的礼乐文化的教育理念和重要作用。但是时代在变化,当代大学生道德建构还需要从其他思想中寻求工具和方法,比如道家的人格理想。  相似文献   

5.
虽然身处现代文明和科技高度发展的社会,但张炜是一个具有传统文化情结的作家,他崇尚的是传统理想人格.因而他们塑造的人物形象既体现了儒家的"内圣外王"的显性理想人格,又隐含了道家的自由任性的隐性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6.
理想人格是一定历史和社会条件下的产物,是人们行为表现的标杆。从古至今,人们对理想人格的探索从未停止过。我国古代儒家追求的是"内圣外王"的通达人格,道家追求的是顺遂自然,与道合一的洒脱人格;西方古代柏拉图对理想人格的描述着重点在于理性的实现,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又认为达到自我实现的人格才是最理想的人格。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树立起我国的现代理想人格有助于培养文化自信。应当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结合我国国情树立起我国现代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7.
《儒林外史的理想人物一方面体现了作者对封建士子“文行山处”的态度;一方寄寓了作者的社会理想与政治理想.《儒林外史》的理想人格是传统儒家“归仁养德”与道家“顺天从性”理想人格的综合.形成这种特殊人格的原因在于作者思想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8.
王弼作为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以其特有的解构和思辨功夫沟通儒道,在儒家圣人中注人道家自然的因素,把儒家的仁义道德价值与道家的自然任情价值整合为一。构建出体道通无的理想人格,可性其情的人格范式,体现出任情止礼的人格价值,奠定了魏晋名士人格修养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9.
"淡"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雅文化中极为重要的审美倾向。它孕育于道家哲学之中,以道家的"清净无为"思想为基础,体现了道家淡泊、崇尚飘逸的人格追求。经过魏晋玄学的发展而成为一种审美文化,从此显示了魏晋士人独到的人格审美理想魅力。至此,"初发芙蓉"之美得到崇尚,为后世美学思想的发展及人格审美理想的追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0.
白露  岳巍 《考试周刊》2011,(30):203-204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无己"、"无功""无名"的理想人格追求是他哲学思想的精髓。而他本真的人格修养、豁达的人生态度,对解决当前新形势下大学生在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上出现的新问题,阐述与拓展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措施与新途径,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嵇康的人格重在作为一个主体的“人”的自觉意识,他把人与人生作为审美的对象,将人生审美化、艺术化了,审美人格构成他主体人格的第一个层面;他崇尚自然、具有反抗意味的放达通脱、任性任情的个性构成他主体人格的自由层面;他的理想人格———“君子”形象既有道家的玄远、自然的理想色彩,又有亲切的人间气息,他以现实人生实践着自己的理想人格,使玄学精神有了可实践性。嵇康是魏晋时代“人的自觉”与“艺术的自觉”的一个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十分丰富的人格理论或理想。儒家以“圣人”或“贤人”为理想的人格模型;道家以“真人”为理想的人格模型;墨家以“强者”为理想的人格模型,构成了我国古代理想人格理论的三大线索。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教育哲学史上,教育哲学家孔予首次提出了圣人人格。作为最高层次的理想人格,初步确立了“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范武。在先泰教育哲学家孟子和荀子的发展下,圣人人格不断丰富.此范武得以确立。魏哥时期,玄学教育哲学家对圣人人格作了玄学化的阐释,理想人格进一步发展。到了宋明时期。二程、朱熹、王阳明等教育哲学家赋予了圣人人格更为丰富的内涵,理想人格发展到了顶峰。古代的理想人格思想的核心在于个体内在人格完善和外在践行相统一、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践行相统一,对于加强高校德育,促进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塑造与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创新教育与当代理想人格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想人格的培养是中国历代哲学家,教育家努力追求的理想,从古到今,有识之士提出过许多富有启迪意义的人格理想,随着社会的变迁,尤其是当前创新教育理论的提出,无疑为理想人格的实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创新教育对于年轻一代创新素质的培养,必将促使社会现实与理想人格间的完美协调。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审美文化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的内涵。中国的崇高美类型既有基于自然价值取向并作为客观精神形态呈现的雄浑与冲淡,也有基于张扬主体人格精神之价值取向而具有主观精神形态特征的豪放与劲健。豪放的本体精神是道家的.而劲健则本源于儒家的人格理想。东方和西方由于对崇高阐释的文化维度不同,决定了豪放和劲健所展现的人格美内涵与西方崇高所展现的人格关内涵在多方面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现状,强调了当今时代研究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的重要意义。提出通过优化现代理想人格生成的综合环境、加强理想人格的外在教育机制、强化理想人格的自我内在修养三个角度来进一步塑造好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现状,强调了当今时代研究大学生理想人格塑造的重要意义.提出通过优化现代理想人格生成的综合环境、加强理想人格的外在教育机制、强化理想人格的自我内在修养三个角度来进一步塑造好当代大学生理想人格.  相似文献   

18.
先秦道家理想人格包含四方面内容:敦厚质实,持重宁静;少私寡欲,淡泊名利;柔退不争,谦恭处下;宽容大度,以德报怨。  相似文献   

19.
审美人格论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审美人格是指人的精神面貌具有审美特性,达到了美的境界,这种人格具有和谐、个性、自由、超越与创造等特征。审美人格在更高的层次上包容和整合了理性人格和道德人格,是理性人格和道德人格的升华。同时审美人格介于健康人格与理想人格之间,是一种基于现实的理想人格或具有理想性质的现实人格。审美人格的发展具有渐进性和终身性。审美人格的评价主要有两条原则,即共同性与差异性结合、理想性与现实性统一。  相似文献   

20.
闫世笙  魏芯 《教育评论》2022,(9):106-113
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指向青少年理想人格的塑造。文章基于青少年理想人格的内涵,从课程思政改革、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教育评价改革四个维度分析如何围绕青少年理想人格塑造开展新时代教育改革,进而提出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健康教育、评价体系的创新实践是塑造青少年理想人格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