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国家教委1992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计划》(试行),首次将活动纳入学校课程。它标志着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在总结历史经验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步入了一个新阶段,也反映了我国课程理论的发展。以学科课程体系为主体,把原来的一些课外活动纳入课程体系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计划》的特点之一。课程教材现代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整个教育工作的一个关键环节。活动纳入课程体系后,怎样编好活动课教材,上好活动课并不断提高活动课质量,确实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黑龙江省中、小学活动性德育课程系统教育的实验研究》就是从这一客观需要出发,以班团队会活动目的、内容、过程、延续、效果的研究为主体,也包含渗透到晨会和其他活动课程德育因素研究的实验。自去年四月以  相似文献   

2.
认知性德育课程与活动性德育课程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恒平 《天津教育》2003,(12):11-13
在我国,“德育课程”这一专业术语是近几年才开始使用的,在以往的德育理论和实践中,多以“德育组织形式”、“德育途径”来体现。在德育实践中,有一个问题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并妥善处理的,那就是德育课程的主要性质或主体部分究竟是认知性的还是活动性的,抑或两者并重。无论在欧美还是中国,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这既是一个从未得到解决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不得不解决的实际问题。一、认知性德育课程和活动性德育课程的要义认知性德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以直接传授道德知识或价值,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为目的的正规课程。顾名思义,认知性德育课程…  相似文献   

3.
潜在课程思想早在20世纪初杜威(J.Dewey)和克伯屈(W.Kilpatrick)的著作中已经出现,但遗憾的是没有引起人们真正关注。早期进步主义教育家代表杜威提出了与“潜在课程”类似的概念:“同时学习”(collateral leaming),他认为学生从正式课程中学到的知识仅仅是学习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有与此学习同时产生的经验,这是情意方面的学习,它有时比正式课程还要重要。杜威的学生克伯屈进一步发展了杜威“同时学习”的思想,提出“伴随学习”(Concmi tant learning)的概念。他认为“伴随学习”就是学生在正式学习过程中对态度、理想、情感和兴趣的习得,它一方面能够激发学习者主体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另一方面能够为人格教育和道德教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潜在课程思想早在20世纪初杜威(J.Dewey)和克伯屈(W.Kilpatrick)的著作中已经出现,但遗憾的是没有引起人们真正关注。早期进步主义教育家代表杜威提出了与“潜在课程”类似的概念:“同时学习”(collateral learning),他认为学生从正式课程中学到的知识仅仅是学习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有与此学习同时产生的经验,这是情意方面的学习,它有时比正式课程还要重要。  相似文献   

5.
从96年三月份起,我校高一年级参加了黑龙江省教育科研所组织的“中小学校活动性德育课程系统教育”的实验研究工作。起初,我们只是为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而接受实验的,但随着实验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师生受益颇深,我们品尝到了实验的甜头,变被动接受为自觉自愿的行动。于是我们宣传实验收获,扩大实验范围,加大实验力度,来获取更大的效益。下面就实验感受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活动性德育课程的界定 活动性德育课程一般是指学校(班级)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德育目标,给学生提供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的德育活动。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中对学科和活动课程的界定:即活动或活动课程(相对学科课程),设置展会(夕会)、班团队会活动、体育活动、科技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学校传统活动等。 二、开设活动性德育课程的益处 1.活动性德育课程克服了理论性德育课程中教育的不利因素,更好地贯彻了教育方针  相似文献   

6.
校本德育课程是立足于学校实际,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健康的心理品质和人格为主要目标,以教材的处理与开发、活动的设计与实践、资源的挖掘与整合等为主要途径的校本课程。探索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设计、规划学校的德育课程。借助多种载体和途径,推进校本德育课程的实施。加强规范与整合,构建校本德育课程实施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7.
从成立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活动性德育课程、充分发挥学生在活动性德育课程中的主体作用,积极挖掘校内外资源,自主创新,增加活德育课程的趣味性等方面入手,讲了活动性德育课程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8.
活动性德育课程对于高校德育具有极大的价值,它在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能力及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具有学科性德育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应该成为高校德育的主要的教育形式。高校活动性德育课程应当贯彻主体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应当与社会生活相联系。  相似文献   

9.
<正>一、课程开发背景1.关于学校。小学阶段最后一学期,很多学校把小升初的毕业考试、升学考试作为重中之重,教师的谆谆教诲几乎离不开考试和分数,一天一小练、三天一大练的毕业复习模式让学生心灵之弦紧绷。学校淡化或弱化德育活动的开展,忽视了学生的生理心理成长。2.关于学生。六年级学生处于童年末或青  相似文献   

10.
课程是教育改革的实质和关键环节,是沟通宏观与微观教育改革的桥梁,只有科学完整的课程体系才能孕育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一代新人。当今,世界性的道德危机日趋严重,迫切要求德育课程的进一步改革。对活动性德育课程的涵义、特点及其功能进行探讨,有助于德育课程理论研究的深入和德育课程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11.
活动性德育是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或创设一个道德认知和实践的环境,学生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下自主提高道德认知、克服困难、规范道德行为的德育方法.  相似文献   

12.
活动性德育是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或创设一个道德认知和实践的环境,学生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下自主提高道德认知、克服困难、规范道德行为的德育方法。一、活动性德育的特点1.以行寓知。在组织设计活动时,按照思想品德要求,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当时自然、社会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将道德知识蕴涵于活动之中。学生在参与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需要生硬、机械、被动地获取道德知识,而是让他们参与活动,将整个身心融入活动,通过自主实践,自然、和谐、生动地看到、听到、想到、悟到道德知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2.以行…  相似文献   

13.
<正>《江苏教育》(班主任)杂志拟在暑期推出"班本德育课程建设和班级学生发展"研究专刊,现向广大一线班主任征集具有可操作性、体现教育系列性和学生参与性的班本德育课程方案。具体要求如下:1.班本德育课程内容:依据《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课程方案的方向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新德育课程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以儿童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形式,那么哪些活动是合理、有效的?设计这些活动应注意些什么?怎样提高活动的实效?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并研究。  相似文献   

15.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中小学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时期人才,就要把德育放在首位。俗话说:“育才先育人。”品德是人的灵魂。既有高尚人格,又有能力才华,才能成为人才。  相似文献   

16.
<正>一、课程背景"立己达人,先忧后乐"是我校的校训,校训告诉我们,要在"为他人"的过程中实现自己,成就自己。学校根据多年的实践,以丰富独创的爱心活动,形成了独特的爱心文化。在这样的爱心文化的引领下,作为学校的一员,教师是否具备爱的能力,如何正向表达爱以使整个班级成为一个积极向上、充满爱心的团队,同时激发班集体中每一个学生成为"最优秀的  相似文献   

17.
<正>一、课程背景"德育课程,应该是立足班级孩子实际情况,从班级和孩子需要出发开展的教育活动。开展班本德育课程,我们的目标应该在实践活动中具体化、在学生身上可视化。德育的最终目的应是解决孩子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1]基于此,笔者经过有针对性的调查统计,了解到一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依恋父  相似文献   

18.
化学实验课程是化学课程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它不仅仅能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化学反应中的各种反应现象,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研究化学的兴趣。中学生化学实验课程的创新方案,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教师自身教学的创新和注重发挥学生创新能力两个方面,其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尽最大可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9.
20.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一、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