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暴力"现象的战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梅 《今传媒》2009,(12):118-119
近几年,“网络暴力”事件频繁进入人们的视野,从2006年的“铜须门”事件、“虐猫”事件,2007年的“姜岩死亡博客”事件、“史上最毒后妈”事件再到2008年的“很黄很暴力”事件等等,  相似文献   

2.
“天价烟事件”是在发生后11天政府开始介入.“躲猫猫事件”是7天.“周正龙事件”是9天.“售票员倒票视频事件”是4天。从其干预的主体来看,“天价烟事件”是南京市委书记,“躲猫猫事件”是云南省委宣传部,“周正龙事件”是陕西省林业厅,而“售票员倒票视频事件”是铁道部。干预的方式多为表态、回应说明以及解释强调等。对政府的干预行为,“天价烟事件”首先由南京电视台公布.“躲猫猫”是云南网,“周正龙事件”是新华网,  相似文献   

3.
1948年10月12日,在当时的文化出版中心上海,发生了“利群事件”。这是继1947年7月和9月,国民党当局先后策划“《文萃》事件”、“富通事件”后的又一次迫害进步出版业的严重事件。“利群事件”事态之严重,受牵连被捕人员之多,牺牲之大,震撼了沪、宁、粤、港等地的文化、教育、出版各界。  相似文献   

4.
当今时代,娱乐元素渗透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大众传媒,从报纸到电视、从广播到网络,“娱乐”成为一个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的词语。从传媒对“张国荣跳楼事件”、“马家爵事件”、“杨丽娟追星事件”、“陈晓旭之死”、“史上最毒后妈”、“钉子户事件”以及“两会中的美丽容颜”等极具娱乐化色彩的新闻报道中,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是新华社长期从事政治报道的资深记者,在“法轮功”事件发生后,本文作者亲历并采访了事件的始末,且广泛吸纳了专家学者对“法轮功”事件起因的分析,可谓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6.
“人肉搜索”是网络时代的新玩意儿,近年来因其强大的网络威力与社会影响力而备受关注。从2006年的卖身救母事件、虐猫事件、铜须门事件、功夫少女色情照片事件,到2007年的钱军打人事件、史上最毒后妈事件、流氓外教案事件、华南虎事件、“很黄很暴力”的张殊凡事件,从2008年的网络暴力第一案“死亡博客”事件、天价理发事件、“70后炫富女”兰董姐姐事件、“辽宁女”轻蔑灾民事件、林嘉祥猥亵女童事件、天价烟局长事件,到新近的公安局政委女儿冒名上大学事件、富家子弟飙车撞死平民大学生事件等,这些频频自网络空间延伸到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空间的“人肉搜索”事件,先后制造出一连串的媒体事件并转化为社会事件。“人肉搜索”一方面因其带来的可以揭开权力信息黑箱的传播功能,受到网民与社会的认可与赞扬;另一方面因其带来的网络暴力与社会暴力,受到网民与社会的反对与贬斥,以至于开始有地方政府开始立法明确规定“人肉搜索”违法。悖论中生存的“人肉搜索”,正在受到传播伦理的高度审视。  相似文献   

7.
网络暴力是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才走进人们视野的一个新词汇,人们熟悉的“虐猫事件”、“史上最毒的后妈”事件、以及去年年底刚刚发生的“林嘉祥酒后猥亵女童”事件都是典型的网络暴力事件。下文将从林嘉祥事件入手,探讨网络暴力的影响、避免网络暴力的办法等。  相似文献   

8.
李健 《新闻世界》2011,(11):225-226
从早期的“苏丹红”事件、“三鹿奶粉”事件……到近期的“双汇火腿”事件,我国食品行业频频出现的问题引起广大民众对食品安全的极大担忧。尽管事后行业和厂家表示会重视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严肃声明将加强监管,无奈的是,按住葫芦浮起瓢,食品安全事件总是不期而至,层出不穷。在认真分析后,我们能发现每次事件总是延续同一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9.
李芬芬 《青年记者》2016,(27):37-38
新媒体事件触发新闻价值的“激活”
  今年上半年“魏则西事件”触发了媒体关于“莆田系”“百度”“免疫疗法”“部队医院”“医改”等诸多相关问题的报道,推动舆论持续发酵。此前的“北京和颐酒店女子遇袭事件”,同样触发了媒体以“酒店”为中心向边缘扩散的大量相关报道,引起了较多的社会关注和讨论。可以说,这些报道的“新闻价值”是被某个事件“激活”的。其实,这个现象以前也存在。2010年10月“我爸是李刚”事件曝出后,“我爸是××”就成了屡被报道的题材,如“我叔是金国友”“我爸就是国法”“我爸是村长”“我爸是市长”等。与“魏则西事件”和“北京和颐酒店女子遇袭事件”横向“激活”新闻价值不同的是,这属于纵向新闻价值的“激活”。  相似文献   

10.
《视听界》2009,(4):16-17
事件回放: 近日,有网友总结2009年上半年的网络十大事件,“躲猫猫”、“邓玉娇”、“跨省追捕”以及最近的逯军事件等,这些热点事件经网络舆论监督后,都有一个不错的结果,可以说是网络舆论监督地位越来越重要的体现。高达八或的网民非常看好网络监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各大互联网公司均起到了信息透明的作用,对“三鹿奶粉事件”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报道。但是作为国内搜索引擎网站龙头老大的某网站却因收取了三鹿集团的公关费用而对“三鹿奶粉事件”进行了屏蔽从而减少了报道,激起了广大网民的愤怒,纷纷对某网站进行指责。从“屏蔽门事件”可以看出这些网站丧失了媒体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为了培育我国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我们将以某网站应对“三鹿奶粉事件”而引发的“屏蔽门事件”为例,从寡头垄断市场竞争,竞价排名盈利模式等方面分析媒体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从而提出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是新媒体时代的衍生品,它随着新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改变而产生变化,因此笔者认为,在微传播时代我们应该重新审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含义. “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经历了“否定”到“去否定”的历程 随着我国社会形势日渐好转,官方给“群体性事件”这种现象的标签经历了从“否定”到“去否定”的历程,①即从“群众闹事”、“治安事件”、“突发(性)事件”、“紧急治安事件”、“群体性治安事件”到“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3.
现代科学已然意识到“人造风险”开始在安全事故中扮演重要角色,但社会传播却偏好前风险社会下“邪恶-正义”的二元叙事逻辑,导致“争议性科技”往往无法摆脱特定“影响性事件”的标签化效应,最终牵连事件行为人而被置放于“绝对性判断”中。后常规科学时代,只有传播媒介不再偏执于将“事件冲突”作为流量追逐的叙事手段,才可能赋予“科学”与“规范”进行理性互动、商谈的话语平台,从而构建可供争议性科技“辩白”的空间。只有传播媒介释明现代性风险、争议性科技的多元构成,正确区分影响力事件中“人的风险”与“技术的风险”,才能真正确立“风险传播”的现代范式。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5·31”讲话发表后,主流外宣媒体努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积极争取国际话语权。新华社、CGTN、《中国日报》、人民网在美国“民主峰会”的英文报道中,通过主动设置七大叙事框架——“定义性质”“事件背景”“历史语境”“召开动机”“事件过程”“事件评价”“中国倡议”,借用隐喻表达,以生动、鲜明、尖锐、直言不讳的中国特色叙事,为争取国际话语权做出了示范,打破了中国在国际舆论场“无语、失语、无果”的弱势状态。  相似文献   

15.
个人信息被泄露事件一波接一波,防不胜防。央视曝光中移动“甩卖”用户个人信息事件后,近日又爆出“全国老板手机号码”、“身份证复印件1元1张”等个人信息被泄露事件。在国内最著名的搜索引擎里,输入“老板手机号码”,相关链接甚至比“色情”等低俗字眼的链接信息还多,可见个人信息安全情况。  相似文献   

16.
当重大的科技事件发生后,新闻工作者对事件的关注都是热情而专注的,如“神舟”飞天、“嫦娥”奔月。而对事件所蕴含的新闻事实的发现和挖掘,则是见仁见智,各有独到之处,这取决于记者的思考和眼光。  相似文献   

17.
关于非事件性新闻的理论认定这是个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名正才能言顺;而非事件性新闻的“名正”问题似乎尚未完全解决。就目前所见,“非事件性新闻”这一概念,最早载人的典范性书籍是人民日报出版社1983年9月版《简明新闻学》,表述为:“对许多事实综合归纳、概括、提炼后的报道,时效性较差,而寓理性较强,称之为非事件性新闻”。对此,当时就有争议。持异义者认为,这种“新闻”“以讲道理为主,不以摆事实为主”,“不重视时效”,因而一断言非事件性新闻(本文作者:应为“非事件性报道”,否则此语自相矛盾)不是新闻”(第…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初的“艳照门”事件引起全民的探讨、议论之后,各种各样的“门事件”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门事件”成了一种新闻现象、社会现象。2009年7月甚至被称为“门事件月”,在此期间,各种“门事件”此起彼伏,如“黄瓜门”、“街头门”、“摸奶门”、“脱裤门”、“代言门”、“保姆门”、“车震门”、“洗手门”等等,“门事件”已到了一种泛滥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一个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前48小时最为关键。“第一时间”成为重庆市政府处置出租车罢运的工作准则。而在事发当天上午,新华网以“罢运”的字眼率先披露此事。而以往类似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的通常作法是对新闻单位实行“封口”  相似文献   

20.
传统新闻的分类依据新闻的发生地区、新闻的性质、新闻的特点及新闻传播手段作出不同的区分。近年来理论界又提出“事件性新闻”与“非事件性新闻”概念,并且对“非事件性新闻”究竟是不是真正的新闻提出疑义。   本文所说的“现象新闻”亦是针对“事件性新闻”而言,它与“非事件性新闻”有相同之处,但又不是“非事件性新闻”的代名词。   所谓“非事件性新闻”的概念,按照理论界的界定,是指对许多事实进行归纳、概括、提炼后的新闻,其特点是时间上具有阶段性而非具时性,内容上具有综合性而非单一性,例如目前我国报纸尤其是党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