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大词典》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汉语语文工具书,但由于编撰时主客观条件的局限,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文章选取敦煌小说中的同义复词与《汉语大词典》进行覆核,从提前滞后的书证、弥补单一的书证、补充失收的词条等三个方面举例说明开展敦煌小说同义复词研究对《汉语大词典》修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明清白话小说可为汉语词汇史提供丰富的研究材料,本文利用几部白话小说弥补《汉语大词典》中所引书让较晚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万事万物存在信息,汉字是严整的信息系统,汉字文化是独特的信息文化。汉字的多义性、隐喻性、同音异义陆,使汉语姓名隐寓着特殊的信息。汉语小说中的人物姓名,蕴藏着丰富的信息量,常常外显了人物的个性特征,或者社会生活经历以及其它种种关系,与其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气质、志趣密切相关,饱含着作者创作的心血,是小说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解读小说文本的内在隐秘的钥匙,有着深刻的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语文知识》2004年8期《阿Q诞生记》一文中说:“无人不晓的主人公阿Q是鲁迅以惊人的艺术才华塑造出来的个性鲜明、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是《现代汉语词典》唯一收入的小说人物词条。”这一说法与事实不符。事实上,阿Q是《现代汉语词典》唯一收入的中国现代小说人物词条,而不是“唯一收入的小说人物词条”。《现代汉语词典》还收入了不少古典小说人物词条。  相似文献   

5.
明清白话小说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语料。《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有书证偏晚的现象,本文以《大词典》第一卷为例,对其中的26个词条从明清白话小说中补充一些更早的书证用例。  相似文献   

6.
汪曾祺小说语言既体现出人物和其表达方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同时又把这种关系表现得诗意盎然,从而产生了"返回民间生活"和"为生活语言去蔽"两种功能,实现了汉语现代化的审美理想。在汉语现代化的过程中,汪曾祺的小说语言接续了古代汉语以"天工"为宗的美学传统,为现代汉语提供了一种富有自然美和意蕴美的语言形态。  相似文献   

7.
明清白话小说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语料。《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有书证偏晚的现象,本文以《大词典》第一卷为例,对其中的26个词条从明清白话小说中补充一些更早的书证用例。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运用叙事学理论解读鲁迅小说《祝福》,为小说教学探索新颖的角度。本文从三方面展开:故事与情节部分,作者以"我"的故事为小说框架,祥林嫂的故事以"闪回"的形式呈现;叙述者部分,"我"是不可靠叙述者、圆形人物;反讽部分,作者以此拷问"我"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陶聃 《学苑教育》2022,(26):67-68+71
本文基于小说叙事学的相关理论,从叙事视角和叙事时间两个方面入手,对欧·亨利的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进行了重新解读。通过对故事的叙事方式进行重新解读,探讨了在小说阅读过程中如何捕捉叙事格局与文本的展开方式,以期探索小说阅读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10.
阿来在用汉语写作藏族小说的过程中,采取藏汉文化的双重平等视角,穿行在藏汉文化之间,在保持藏族文化的基础上,用平等视角看待汉族文化,以期探讨人类的共同特性。《尘埃落定》中对多民族文化和谐融合状况的描写以及采取的平等包容的态度,可以为我们今天的文化发展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活动中,会先后让学生学习到包括小说在内的诗歌、散文、戏剧这四种文学体裁,因此小说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阶段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以往高中小说教学的方式及成果来看,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出现的条件则各不相同,既包括整个教育环境的影响,又包括教师自身因素的影响。为了对这种现象进行调整和改善,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在教育与教学活动的实际过程中,恰当应用文本细读方法,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语文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以《小说月刊》为语料,主要对常用的七种辞格,即比喻、比拟、夸张、双关、排比、对比和顶真进行分析。从这些分析中可以看出,《小说月刊》文章的作者不仅把传统的修辞格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且在修辞的运用中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是将汉语中很多传统的修辞手法与新生事物相结合,二是一些早已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词会再度出现用来完成对文章的修饰。  相似文献   

13.
以三要素为中心的小说分析法可以带领学生探究小说的主题意蕴,但仅仅运用三要素法很难教出小说的厚度,同时,先锋小说、意识流小说在教材中的引入,加大了小说教学的难度。因此,将叙事学理论引入高中小说教学中,有利于学生从作者的角度感受小说,能够更好地品出小说的厚度和醇度。  相似文献   

14.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文学作品阅读的要求,结合小说特殊的文体特征,我们应该从"揣摩叙事之工""品悟人性之真"这两个角度对小说阅读教学的内容重新构建,着力引导学生体悟作者叙述故事的叙事视角、叙述者和叙述时间,从而品悟到作品揭示的真实而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性。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末,青春小说叱咤闯入中国文坛,它以独特的青春主题为传统的文坛带来一股清新色彩。但同时,借助市场效应和网络手段兴起的青春小说,其命运注定一开始就在文坛上步履维艰,面对众多传统批判视角,众多研究者们立足青春小说文本自身,借助叙事学的相关理论,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青春小说。  相似文献   

16.
周立波作品中的“当……时候”“被……所……”“使……”都不是欧化语法,而是汉语固有的语法现象。同义复音词“沉默、控制、嘶叫、激烈”与复合词“发表、拥护、咒骂、集体”不是周立波时代由于翻译而创造的新词,而是汉语固有的词语,有的有悠久的历史,有的还很常见。  相似文献   

17.
新历史主义小说的衰退与落潮——细读余华《兄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华的长篇小说《兄弟》同样是对于当下历史的书写,实际上是一部反映革政治异化与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异化的小说。小说在技术上相比于前期的先锋实验都是“大退步”,但是依然保持了狂欢化的叙事。小说的上部没有逃出伤痕小说的大范畴,谐谑与苦难叙事中存在着内在的冲突。下部在狂欢化的叙事中写李光头的发迹、林红的蜕变与宋钢的自杀。仿佛专为改编成电视连续剧而作,小说每一节的结语都十分有戏剧性,让人在哑然失笑的同时觉得作与“先锋性”越来越远而通俗性越来越强;对余华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退步,一部“失败之书”。似乎,这也标示着新历史主义小说的衰退与落潮。  相似文献   

18.
《高师汉语语言学课程设置及其教学实践新探索》一书的出版,适应了中小学语文教师"国培计划"实施工作、中小学语文新课标推进工作、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教育工作的三大迫切需要,可谓恰逢其时。这是一本开卷有益、立意高远、旨在创新的好书。该书的主要特点有:两点"突出印象";四个"紧密联系";三大"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排比归纳、文献与方言互证等方法,讨论“风快”、“海骂”、“明公正气”、“飘飘拽拽”、“小马”、“土公”、“辞路”、“年嫂”等几个见于明清白话小说的词语,补正《汉语大词典》等辞书词条(含义项)漏收、书证滞后等方面的阙失,对大型辞书的编纂和修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我们听过太多关于爱情的美好誓言,如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蒲草韧如丝,磐石无转移。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但最让人感动的不是誓言,而是用行动一生的坚守,无论贫贱富贵,无论年轻美貌年老色衰,无论她感到抱怨或幸福,他都能用行动默默地为对方做一切,毫无怨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