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角下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提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与高等工程教育的关系,认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过明确目标,提供准则规范、提供评价方法,保障质量、发现不足,有助完善提升、反馈新问题,完善认证制度及标准四个方面有助于提升高等工程教育质量,从学校、学生和政府三个角度,提出了学校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加强高等工程教育的内涵建设;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树立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政府加强对高校及专业认证组织的管理与监督,为高等工程教育质量提升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现代大工程和工程链下的实习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现代大工程教育的观点出发,对高等工科院校的实习体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应把实习放在工程链中进行,以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四会”能力和综合的工程素质。  相似文献   

3.
随著知识社会发展趋势在我国日趋明朗,知识社会的特征也日趋清晰,它向高等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应整合各种学习理论,建构新的工程观、学习观和学习环境观,充分重视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和学习成绩的影响,建构适合高等工程教育的整合课堂与课外,学校与社会,物资、自然、社会和文化的大学生学习支持系统.提出一个由活动支持子系统、目标-任务支持子系统、学习策略支持子系统、环境支持子系统和学习评价支持子系统构成的高等工程专业学习支持系统.高等工程教育学习支持系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它拓宽了工程学习的时空观,强化了学习支持服务和指导,整合了工程专业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优化了高等工程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符合当下高等教育与工程教育需求的现状进行探索改革,以学校开展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为契机,结合教育部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依据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与特点,将电子信息工程与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工程实习"课程作为教学改革主体内容。针对"专业工程实习"课程,研究并建立了以实际案例为基础,结合个性化培养理念,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为目标的综合性实践教学方式并改革了授课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考核方式。实践表明,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对"专业工程实习"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可极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及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对专业工程项目的学习参与兴趣,为学生毕业后走向企业岗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德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学习研究,围绕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培养具备工程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借鉴德国先进的教学理念、合理的教学手段和完善的考核评估体系,从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到独立工作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自我形成出发,改进现有教学模式。从教学方法、考核体系到实践实习环节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开发。  相似文献   

6.
应用型本科教育工程环境建设研究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针对当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实践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本校情况,提出了加强工程环境建设的新思路,同时初步建立起工程环境建设模型,并从实验教学改革,实习、实训教学改革,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改革及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设该模型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推动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是促进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举措。文章对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法的高校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通过建设工程训练立体教材、MOOC学习与考核平台、移动终端教学管理平台等信息化教学支撑环境辅助工程训练翻转课堂教学的高效实施,并给出了合理化的教学建设思路和教学实施策略。工程训练翻转课堂教学法的实施,对于弥补高校工程训练平台多学科交叉师资力量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能力培养、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学生创客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被广泛认为是高等工程教育领域中一个成功的和创新的教学方法。依照高等工程教育PBL教学法具有创新性、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的特征,在问题选取时遵循真实(逼真)性、建构性和整合性,适当的复杂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批判思维,无认知能力的设计原则来进行教学设计。PBL的教学设计过程包含设定学习结果、问题陈述、问题分析、新知识应用、评价和反思。在高等工程教育应用中PBL教学法优势突出、有效性显著。  相似文献   

9.
从高等工程教育的功能浅谈工程训练的教学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可以分为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和工程教育,高等教育的功能在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高等工程教育在注重工程实践活动的同时,必须兼有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工程训练作为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工程实践教学载体,其教育目标应该能够启迪学生的心智,健康学生的心理,净化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10.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10):178-181
工程训练中心根据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对工程训练指标点的要求(理解测控仪器或系统的制造工艺,掌握电子线路的基本理论与设计方法),确定以企业的真实产品——注射泵为教学载体。以产品为教学目的,将金工实习和电工实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努力构建实景式工程训练环境。实训中深度融合了信息技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工程训练的工程性、应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能,使学生受到了全面的训练。  相似文献   

11.
高等工程教育是应用技术教育.应以“实用”为其办学思想,即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面向工程实际,而这恰恰是我国工程技术教育的主要欠缺。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实质即如何重构工程教育。  相似文献   

12.
高等工科院校实施创业教育意义重大,文章通过对工科大学生创业现状的分析,阐述了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着眼点和基本原则,重点论述了工科院校实施创业教育体系的具体内涵,即内外环境体系、评价体系、内容体系和信息交流及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13.
艺术教育是培养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但是目前部分工科类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仍然十分薄弱。工科类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艺术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更新育人理念,构建工作机制,多途径加强艺术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得近年来院校新增专业的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大多数院校所采用的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大都是传统教学模式,培养模式仍然非常的单一,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提出一种更符合市场用人机制的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一次性教育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对终身学习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大力发展继续工程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我国要更好地发展继续工程教育,必须树立国际合作意识,创造继续工程教育的品牌,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6.
工科大学生工程意识的内涵与培养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工程意识是现代工程师最重要素质之一,也是当今高等工程教育的薄弱环节之一。本文在探讨工程意识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高等教育中不利于工程意识培养的因素,结合我院情况从4个方面论述了培养工科大学生工程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The traditional engineering curriculum, based for the most part on classical science and nineteenth‐century mathematics, is inappropriate for educating engineers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Modem computer tools can be used both to shift the emphasis of the curriculum an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earning, but are rarely exploited to best effect in engineering department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otenti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with reference to a model of the learn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18.
大学工科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如何,直接影响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成败,因而有必要结合工科教师所处的成长环境,从教师职业特性、政府和教师个人这几个方面来制定促进大学工科类教师专业化的策略,如: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构建终身学习教育体系;政府因势利导,搭建立体式成长平台;面向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主动融入工程教育国际合作;投身工程实践,提升工程教育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9.
高校工科教师应加强育人工作,做好教书与育人的和谐统一。为人师表,构建积极和谐、勇于创新的课程教学;加强情商教育,实现知、情、意等综合目标。做到既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又促进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等的全面发展,培养出具有高尚的品德、健全的人格、肩负社会与时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富于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具有较高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20.
康雁  李浩  柳青 《教育技术导刊》2020,19(2):172-175
为了有效达到工程教育与新工科建设要求,对软件工程课程进行改革实践研究,培养面向变化与未来发展的创新人才,从而满足新技术、新经济、新产业发展人才需求。课程教学基于软件产品构建,融非技术类教学与技术类教学于一体,以解决非技术性教学难题。采用与华为合作的协同育人混合式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境建设,探索大规模网络开发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学习方法。从软件工程实际要求出发,逐步建设相关软硬件环境,将开发流程、文档模板、评审标准相融合形成实践指导和评价方式,满足学生求知、增能、成才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