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与散文     
散文是我写作时最常用也最爱用的文学形式。理由也很简单,在我充溢的感情要求发泄的时候,散文就是一种最方便的工具。因为,要用诗的文学形式来写,对于我就太费事了!我总以为诗是“做”的,不是“写”的。诗要合辙押韵,音调铿锵,读了使人能背诵下来。我不是一个诗人,慢慢地“做”起来,浓郁的情感,就会渐渐地消失了。其他的文学形式,如剧本、甚  相似文献   

2.
我之所以主张将戏曲语言当成戏曲语言来教,是因为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好像不太注意戏曲语言本身的特征,而只是把它当做一般的文学作品语言来对待。诚然,戏曲是文学作品,在教学时的确不应该轻视它所具有的与其他文学样式共通的语言要素。但更不应该忽视的是戏曲语言的特殊性,只有  相似文献   

3.
一、关于文学现实主义 文学现实主义,是由世界文学发展史上一个影响巨大的美学思潮以及在这种思潮中产生的一系列经典性作品结晶出来的一个关于创作方法的范畴。与此相关,它又以其一般性成为一种风格和流派的范畴。 11年前秋天,山崎丰子访问宁夏时问了我一个问题:“在您看来,世界文学的主潮是什么?”我作了这样的回答:“我以为,严肃的、深刻的现实主义,永远是世界文学的主潮。”现在我仍然坚持这个看法。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联系着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学现实性的渴望和对命运的普遍关切。是这种渴望和关切,选择和造就了现实主义作家和作品。这一点毋庸置疑。在近代关于世界文学现实主义的理论中,还有一些危  相似文献   

4.
把头抬起来     
我从小就知道自己不美丽,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女孩。虽然五官也算端正,却每每顾影自怜。偏偏那时候我生长在一个不太和谐的家庭里,父母的争吵简直是家常便饭。我从小就喜欢读一些唐诗宋词、中外小说之类的文学  相似文献   

5.
作为白话文运动理论倡导的先行者,胡适主要的文学语言观是“言文一致”。这一语言观的提倡将“言文分离”、封闭性太过的传统文言转型为经欧化过滤的语言新形式,从而形成文学形式与思维理念的双向更新。但二元对立思维下建立的“言文一致”的乌托邦思想,缺乏对文学语言本体性的深入思考,所带来的蒙蔽与损失也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6.
对于教育,老师之于学生,我一直以为最重要的是温暖的心灵照亮。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可总有一些人把语文课上得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这是为什么呢? 我想非常根本的一条是我们太注意知识的灌输,而没有让孩子真正体会到“书香”。我特别喜欢一句话:书香伴我成长。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许多语文老师自己也不读书,他们大量的时间都埋头在教参、考卷、考题上,这真的让人心痛。语文课是语言的艺术、文字的艺术、文学的艺术,如何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珠圆玉润,这的确是每~位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读你读我 关注《第二课堂》虽不是很久,但 也有大半年了吧。我常常是小学、初中、 高中三个版一起看,各有特色嘛。不是 奉承,初中版2004年第11期中的一首诗 《心的所在》太优美了,看后立即就摘 抄下了。想着哪天我也能发表作品的 话,那真美死我了。其实我挺喜欢文学 的,喜欢词、小说、现代诗,喜欢捕捉灵 感,渴望哪天能出版自己的书。我还有  相似文献   

8.
"语文"的"文",指的是书面语言,语文课是语言课.语言学家介入语文教育,是他们应尽的义务.学语言必须读文学,但读文学不等于学文学而是学语言.把语文课当作文学课来处理,不仅不符合大众对于语文能力的需要,而且也有悖个体语言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听说有的古典音乐爱好者对美术和文学不感兴趣,这太出人意外而且实属可叹了。美术、文学、音乐,这三者是近亲,如果除了音乐什么也懂;对不起,恐怕他对音乐的理解也成问题吧。  相似文献   

10.
经常遇到有人提问:文学有什么用?我理解这些提问者,包括一些犹犹豫豫考入文科的学子。他们的潜台词大概是:文学能赚钱吗?能助我买下房子、车子以及名牌手表吗?能让我成为股市大户、炒楼金主以及豪华会所里的VIP吗?我得遗憾地告诉他们:不能。基本上不能——这意思是说除了极少数畅销书,文学自古就是微利甚至无利的事业。而那些畅销书的大部分,作为文字的快餐乃至泡沫,又与文学没有多大关系。街头书摊上红红绿绿的色情、凶杀、黑幕……一次次能把读者的钱掏出来,但不会有人太把它们当回事吧?  相似文献   

11.
要谈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印象,唯一的权威发言人当然是读者,而且是未来的远离本世纪的读者。我把读者分成官方读者、民间读者、专家读者三大类别。官方读者总是想要占据现时的主流地位,它可以运用新闻、颁奖等实际的手段来表达对文学的看法。民间读者一般的眼光是向下的、从俗的,但它也厉害,经得住时间检验,所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是也。我们这种笔谈,充其量不过是发出一丁点儿专家读者的声音,最不作数,太专门出,不免苛刻,还有一个弱点是充满不可救药的理想主义。依我看,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是一种“转型的文学”。它十分地…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生活的本体,建构世界;语言是文学的本体,传递意义与价值.语言于文学的本体性使文学成为艺术,即语言的本体性与文学的艺术性直接相关,自由、开放、形而上的语言特征决定了文学至大无外、至小无内的超语言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语言、文字、文章、文学等多方面内容的教育,但比较起来,语言教育是其中最基础、最重要的部分。这是因为对于多数人来说,语言能力不仅是文字、文章、文学多种能力的基础和起点,也是他们的最终目的。文字、文章、文学是语言的固化和进一步发展,也是语言进化的桥梁。在语文教育中,文字、文章、文学是实现语言教育的手段,而语言教育又是前三者教育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4.
在大学阶段的外语教学和学习中,外国文学对语言学习的促进作用常受到质疑。究其原因,这首先是受学习内容的客观浅泛性和接受者的主观功利思想的影响;其次是对文学范畴的误读;同时,外语教师对文学文本的驾驭能力也影响着文学的语言教学利用效果。以上因素影响了人们对文学的语言学习利用价值的客观评价。对此问题的澄清,有利于开拓更多有效的语言学习途径,促进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训练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文学是电影发展过程中吸收和借鉴的重要因素,电影也因此具有一定的文学性,但并不能因此就将电影与文学等同,将电影语言与文学语言等同。电影语言注重形象、注重造型,它可以是文学语言的延伸,强调声和画的结合,擅长表达时空。而文学语言则注重描写、注重留给观众想象的空间,擅长刻画心理。电影和文学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电影的文学性和文学本身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16.
闫晗 《中学生百科》2023,(29):18-19
<正>余华、莫言、苏童和王朔,四个作家一起去意大利参加文学论坛。主办方给作家的主题是“你为什么写作”。余华写的是,自己不愿意做牙医,想不上班,写小说还归自己。莫言写的是想给自己买一双皮鞋,写小说发表就有稿费了。只有苏童实实在在地说他当年考上北京师范大学,在大学里面如何热爱上了文学,走上了写作的道路。但等到前面三人演讲完毕之后,苏童死活不愿意念他的稿子。他说:我太愚蠢了,我怎么会说我热爱文学才走上文学道路!我应该也跟你们一样,瞎编一个。  相似文献   

17.
三考《古代汉语》,不仅考出了我的信心和勇气,也使我明白了永不放弃便会成功的道理……1994年12月,我报名参加了自学考试,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几年下来,酸甜苦辣全都有,最令人难忘的是三考《古代汉语》的那段经历。连白话文都理不太顺当的我初学古文,那1...  相似文献   

18.
在开展幼儿园文学启蒙实验时,我们一直在思考:什么是幼儿文学启蒙?它与传统的语言教学有什么区别呢?优势在哪儿呢?一直到了07年的11月,我们参加了幼儿园文学启蒙的培训开始,我才发现文学活动原来可以这么生动,这么快乐。不要求孩子们学会多少新词,也不要求他们把诗歌背得滚瓜烂熟,而是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受文学的魅力,用自己的方式自由表达对文学的理解。而接下来的一系列培训中,瞿亚红老师的引领让我豁然开朗。原来所谓的幼儿文学启蒙,其实就是让孩子从小受到文学的熏陶,  相似文献   

19.
在我看来,文学鉴赏中的语言分析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依我自己多年的研究来看,语言是作家与读者之间唯一的媒介,文学作品的特点其实主要是语言的,一个作品的特点主要隐藏在语言中;现在,语言分析受到冷落不是语言的不重要,而是还有我们没有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分析语言的方法,没有找到与作品中语言对话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论郁达夫的语言学习天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达夫是一位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的天才。首先是语言学习的天才,像他那样精通多门外语的语言天才实属罕见,他驾驭了文字,把握住了古今中外语言文字的感觉,最终驾驭了文学,成为具备特殊文学感觉的一代文学巨匠。同时,郁达夫的外语学习体验也可以给当今的教育及学子们以某些方面的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