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西北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角度,分析了制约西北地区发展诸如水土流失、荒漠水资源和干旱、生态资源安全、滑坡及泥石流等自然地质灾害、生态系统退化、点面源环境污染、区域发展的协调性等的主要环境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解决对策。郑重探讨了西北干旱、半干旱及荒漠地区退化生态系统的形成机制及恢复措施,其目的是为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重建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
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在制度设计上是反贫困的重要举措,但是,因迁移致贫的现象却比较突出.三江源区生态移民贫困从可行能力理论解读是因为可行能力缺失,尤其是就业能力缺失所致.目前三江源区生态移民贫困救助措施只能在短期内缓解贫困家庭生活困境,要从长远上根除贫困必须实现移民家庭收入增加,所以贫困救助策略应该以生态移民就业能力和机会重建为核心,促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移民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了形成西部地区城市居民贫困的主要原因的基础上,通过东西部地区城乡消费水平对比、经济发展情况的对比,揭示了在西部大开发中要使西部经济走上自我组织、自我积累、自我创新、自我发展良性循环的轨道,城市居民贫困问题是其最大的障碍,并对如何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一历史机遇、缓解城市居民贫困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贫困问题与NGO扶贫的发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认为,中国旧的贫困问题已经获得缓解,但新的贫困问题依然严重。政府的扶贫运动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存在着财力不足、效率偏低、强化官僚系统及容易滋生腐败等不足,从而需要重视NGO(非政府组织的英文缩写)在扶贫中的作用,主张走官民结合的扶贫道路。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深刻认识构建西北地区生态保护格局的重大意义基础上,系统归纳了西北地区生态保护的成效以及面临的新问题、新趋势,研究提出了“两域(流域)—六区(核心生态功能区)—多点(关键生态点位)”三位一体的生态保护总体空间布局,并从围绕六大核心生态功能区实施保护修复重点任务,开展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建设、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提升、生态保护机制改革创新三大重点行动的角度,系统论述了构建西北地区生态保护新格局的关键路径,以期为我国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更多西北贡献。  相似文献   

6.
贫困问题是全球社会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消除贫困是全世界人类的共同心愿。消除贫困是一项集社会、经济、生态等各方面因素于一身的复杂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各方面的有机配合才能完成。其中,科技扶贫,即通过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大量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成熟的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7.
《科学中国人》2005,(4):61-61
王教授在西北地区生活了40多年,长期从事生态学、环境生物学的教学和科研,参加过沙漠、草原、森林、黄土高原等生态环境的考察与定位研究。上世纪末,中央提出“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伟大号召后,他便更关注西北生态环境保护与重建,在大量历史文献调查的基础上,写出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破坏的历史教训及再造秀美山川之见”论文,提交“中国西部生态重建与经济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引起多方面的关注。这更激发他对西北地区生态建设关注的热情。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生态贫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界定生态贫困内涵的基础上,作者对我国农村生态贫困的特征、形成机理和治理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贫困问题与缓贫对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中国的贫困问题依然很严重,并在现实中呈现出多贫困问题并存在的格局;同时指出现阶段中国致贫困素异常复杂,并提醒可能出现与经济发展所反向运动的现象。进而建议将反贫困战略纳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尽快调整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强化对收入分配领域的国家干预,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及其他配套政策,以进一步缓解中国的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10.
陈龙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10):96-9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利益的不断调整,虽然旧的贫困问题得到了缓解,但是和新的贫困问题相结合,我国的贫困问题依然严重,政府的单方面扶贫工作逐渐陷入困境,因此在政府失灵,市场无法参与扶贫的情况下,非政府组织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日益显现,这也符合我国社会保障社会化的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1.
定西市经济与生态环境互动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长时间序列数据,建立了甘肃省定西市生态环境脆弱性和贫困度测度指标体系,通过引入生态环境脆弱性和贫困度耦合关系判别函数,研究了该区生态环境脆弱性与贫困性耦合关系和驱动因子时间演进轨迹及其分异规律,揭示出了贫困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互动机理,即经济与生态环境矛盾更尖锐突出地表现为贫困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与贫困性的矛盾;贫困地区"脆弱-贫困"恶性循环是自然与人为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以人为作用为主.从总的时间演进轨迹看,定西市生态环境脆弱性与贫困性耦合关系表现为正在由不协调型向协调型演进的趋势,即贫困性逐步减小,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从政策上分析,贫困地区生存方式可选择余地与其生态环境脆弱性密切相关,中国政府在贫困地区实施的一系列可持续发展政策,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有效途径和有效缓解贫困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2.
杨定  杨振山 《资源科学》2021,43(2):293-303
生态贫困研究对于理解生态环境恶劣地区生态环境与贫困作用机制、支撑巩固减贫成果的政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高寒地区的生态贫困评价和影响因素探索较少.本文以藏北深度贫困区色林错地区为例,构建生态贫困评价体系,将BP神经网络模型和DEMATEL方法相结合,对该地区生态贫困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①色林错地区各乡...  相似文献   

13.
陕西南部生态移民减贫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略  管睿  加贺爪优  余劲 《资源科学》2018,40(8):1572-1582
陕西南部生态移民计划于2011—2020年实现240万人的移民搬迁,对其减贫效率进行定量评价,可为精准扶贫和移民减贫战略提供启示和借鉴。本文利用对陕西南部商洛、安康和汉中三市1032农户4年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农户陷入贫困的维度数和贫困剥夺得分为贫困代理变量,使用双重差分法、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双重差分法和固定面板效应回归方法,对陕西南部生态移民公共政策的减贫效应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陕西南部生态移民政策对迁移农户的减贫效应显著,高风险偏好和拥有更多外部机会的农户更容易脱贫。在后续的生态移民政策实施过程中,应着重培育产业发展,防止搬迁农户陷入收入贫困,同时,引导农户改变风险态度并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为农户提供更多的外部机会,使生态脆弱地区农户通过生态移民摆脱贫困。  相似文献   

14.
西部贫困地区扶贫模式的创新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目前剩余的2820万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如何加快他们脱贫的步伐关系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能否如期实现。本文从贫困人口在西部地区的数量、空间分布入手,分析了国内外在扶贫方面的模式、政策及措施,对现有扶贫模式及政策进行了反思,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西部反贫困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消除绝对贫困、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基础上,亟须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文章以我国西南喀斯特区域生态治理与科技扶贫实践为例,系统梳理了石漠化治理及其成效,总结了将生态治理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形成的“环境移民-易地扶贫-生态衍生产业培育-生态系统服务提升”的科技扶贫体系,剖析了当前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存在的主要问题。文章建议:统筹区域整体性治理,推进植被景观恢复,发展可持续生态衍生产业,提升生态治理与社区融合发展的协同性;建立重要生态空间分区、分类管控政策,以实现科技扶贫与生态系统服务提升的融合;提升区域“造血”功能,服务于脱贫地区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和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6.
陕北生物资源开发与水苏糖基地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因特殊自然条件及历史原因,陕北地区仍是中国最不发达的区域之一.20世纪60年代以来,这里进行过多次生物资源开发,但因与国家某种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在资源开发的同时,并没有使经济发展起来,人民不能得到更多实惠,且使生态环境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基于此,提出要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资源开发战略必须调整,树立全新思路,加快资源开发的市场化进程,走资源开发的产业化道路.以保持资源独特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把环境保护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建设水苏糖基地.水苏糖基地建设的目标是,以水苏糖为主导产业,使生产企业成为水苏糖原料供应商和水苏糖系列深加工保健产品供应商,逐步形成水苏糖原料一功能性食品配料-保健食品一生物医药产品等多元化的生产经营格局.通过产业化,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在进行生态建设的同时增加人民收入,达到"治沙"与"治穷"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选取滇东南岩溶贫困山区典型村寨社区作为案例 ,采用生态经济系统的观点 ,经实地调查分别研究分析系统的生产力与农户家庭经济收入 ,系统的稳定性与农户的投入产出 ,系统的均衡性与自身的发展能力以及系统的多样性与政府扶贫项目等 4个方面的相互关联性 ,由此客观地确定社区的资源利用状况及致贫因子 ,重新审视政府扶贫项目的作用面和影响力 ,寻找重构社区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式的可行方案并指出限制因素。探索符合岩溶地区现阶段农业经济系统状况实际 ,逐步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过渡的社区资源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8.
西藏高原农牧系统耦合发展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和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是西藏高原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两方面重大需求。文章根据西藏地域分异的特点,对藏北地区草地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以及高原地区农牧民面临的增收困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农区和牧区互动耦合的区域发展对策。即利用西藏"一江两河"河谷农区丰富的水热和土地条件,建设草产品和饲料基地,实施"南草北上"工程,对藏北地区的牲畜进行季节性补饲,缓解草畜矛盾,遏止草地退化,不仅可以改善藏北草地的生态环境,同时还可以增加农牧民的收入,从而实现西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农牧民收入增加的双赢。  相似文献   

19.
借鉴国外慢性贫困最新研究理论,提出了一个分析贫困代际传递的框架,并以四川大小凉山彝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父辈贫困的家庭,陷入慢性贫困的概率大大增加;而父辈不贫困时,即使家庭现在已经陷入贫困,这些贫困往往属于暂时性贫困或者短期贫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来缓解慢性贫困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生态管理的产业生态基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管理模式虽然能够暂时缓解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紧张关系,但是并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人类行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而新兴的生态管理模式则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从理论上论证了产业生态学是生态管理范式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进而指出了产业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是环境管理范式向生态管理范式转换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