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于时政报道,面对市场的地方都市报是既爱又怕。爱的是,时政报道事关全局,很重要;怕的是,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多,且内容讲究程式、行文庄重、用词严谨、政策性强,很多重要的信息往往被淹没在抽象的、文件式的语言当中,读者不爱看。2004年开始,《温州商报》全面调整时政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2.
地方党报是地方性主流媒体,而时政新闻占有重要版面。如何使党报与读者之间在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进一步贴近,这就要求记者在报道时政新闻时应以创新来提高亲和力,增强党报的平民化色彩,通过“三贴近”,来赢得群众信任,保持生机和活力。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宫岩 《记者摇篮》2004,(2):45-45,51
时政新闻报道承担着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工作部署和重要时政活动的重要任务。一项关系国计民生政策的出台,一个牵动各方面利益决定的宣布,都会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这也正是时政新闻的魅力所在。因其内容和作用的重要,时政新闻报道历来被各主要新闻媒体摆在显著位置。对于电视宣传来说,新闻节目是龙头,而时政新闻又是电  相似文献   

4.
时政新闻的创新,就是要以民生报道理念为主导,提升和扩大新闻的社会影响力。跟进民生报道理念,不仅是记者综合素质改造和提升的必然选择,更是转变传统报道理念、增强报道温度和深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如何应对强手如林的竞争形势?笔者认为,宜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想方设法在贴近观众上下功夫,努力使自己的报道以重要、深刻、新鲜的内涵,生动活泼的形式,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6.
陈露耘 《新闻界》2007,(2):79-80
2004年全国“两会”前夕,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组织的“两会”报道受众需求调查显示:选择“非常关心国内外大事”的被调查者占到总样本量的50%,“关心与生活密切时政新闻”的占31%,仅有3%的被调查者表示很少关注时政。这表明,读者对时政新闻有着旺盛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车晓阳 《今传媒》2011,(8):131-132
在时政新闻中融入民生的元素,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贴近大众百姓,是时政新闻的活力所在。在实践中,要做到确立正确的时政新闻栏目开办思路;改进时政报道形式;典型报道做到见物见人,引发广泛关注和高端参与;强化舆论监督,把握好尺度;发挥新闻策划作用,让编辑部发出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8.
田伟  王虹 《视听纵横》2001,(4):15-16
从选材领域看,不光是党政领导、社会名流的重要活动,还包括经济领域的重大举措和连锁会议,都纳入了大时政范畴。如杭钢集团报道本属经济报道范畴,但省长去了,针对经济发展或省里某一阶段重要工作提出指导性要求,时效性强,影响力大,要闻感足,即便是经济报道,也可纳入时政报道范畴,这实际上也是拓宽了时政报道的选材领域。  相似文献   

9.
10.
会议报道历来是各级新闻媒体尤其是地市级报纸感到头痛的问题。会议报道处理得不好,不是得罪了“公”,即领导不满意,就是得罪了“婆”,即读者有意见,真是“公婆”好当,“媳妇”难做。如何改进会议报道?笔者谈一点肤浅的想法,权当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改进会议报道,是新闻改革的一个重点,也是新闻媒体特别是地方新闻媒体深感挠头的难点。有人讲,改进会议报道动力虽源自媒体自身,但关键在于外部环境的改善。2003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讨论了《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这个《意见》和各级党委、政府按《意见》制定的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12.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崛起的地市级晚报,是以社会新闻和舆论监督起家的。这是晚报的传统优势项目和看家本领。在目前的地市级报社中,大多是一张日报办一张子报(晚报)的格局,许多晚报也就很少做或有意识地淡化时政报道,认为那是日报的事儿,搞得不好一是重复二是挤占有限的版面,晚报就是要主打社会新闻,把这个搞好就行了。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时政新闻报道承担的责任更重,我们应当不断提高广播时政报道的社会影响力,通过创新更好地发挥作用,成为党、国家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与纽带。本文先对广播时政新闻报道的优势进行了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创新和改进谈了个人观点与认识。  相似文献   

14.
发掘时政新闻的亮点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拘泥于领导活动、会议新闻的报道,一定要另辟蹊径。换个思路。我从事时政新闻报道有5年了,在实践中也摸索出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5.
16.
时政报道是党报、党刊新闻报道中的重头戏,也是党报、党刊增强权威性、指导性和公信力的主打“产品”。然而,时政新闻多属于硬性新闻,时政报道的约束相对较多,难以创新,其老套陈旧的表现手法,枯燥乏味的新闻语言,严重影响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削弱了时政报道自有的影响力,一直为许多受众所诟病。  相似文献   

17.
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新闻媒体宣传报道的重头戏理所当然是时政报道。时政新闻承载了大量的政策信息或与政策相关的信息,受到读者的普遍关注。但目前很多党报的时政新闻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信息量很少、会议程式太多、排名位(次)费神、篇幅字数超长。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时政报道的种种弊端很容易导致读者移情选择其他媒体,最终弱化了党报传播力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戴畅 《记者摇篮》2010,(9):28-28
创新难不等于不需要创新,更不等于不能创新。领导政务性活动的时政新闻报道如何推陈出新,是当前尤其需要研究与探索的课题。正因其是新闻报道创新难的领域,才更需要创新,关键在于记者开阔政务报道思路,用创薪的体裁、创新的题目,针对新闻事件本身特点,采用最适合、最吸引受众注意力的方式来报道。  相似文献   

19.
都市报自诞生之日起,就努力要把自身营造成一份贴合市场、亲近民生的报纸。而当都市报在市场中站稳脚跟,进一步追求主流影响力的过程中,几乎都不约而同把时政新闻报道提升到重要战略层面上来。但都市报的时政报道不同于党报报道,更不能简单沿袭  相似文献   

20.
“三论坛贴近”的提法并非自今日始 ,但今天予以强调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在充分肯定近年来新闻宣传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 ,我们也不能不看到一些媒体存在“三脱离”的严重不足。进入新世纪、新阶段 ,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只有大力倡导“三贴近” ,积极鼓励“三贴近” ,努力实践“三贴近” ,新闻宣传才能更好地担负起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庄严使命。改进报纸的新闻宣传 ,提高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 ,从根本上说是要解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问题。“三贴近” ,是新闻战线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课题 ,是新闻宣传创新的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