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是中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煤炭地下开采诱发地质结构破坏和地表形变,导致土体沉降和地裂缝的产生,进一步造成土壤砂粒含量增加,孔隙度增加,保水能力下降,土壤养分流失,微生物种群受扰动,土壤酶活性受影响,最终导致土壤肥力质量降低。以采煤沉陷的机理及土壤结构变化规律为切入点,综述煤炭开采对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分析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煤炭井工开采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机制,这些结果对于加快矿区沉陷土壤质量的恢复、土地复垦技术的研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宁夏北部川区、中部干旱区和宁南山区三大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北部川区比宁南山区和中部干旱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高出很多。北部川区依托首府银川、石嘴山等发达工业城市以及小城镇建设,利用"中心城市—小城镇"的辐射作用将城市与乡村紧密连接起来,并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特色化,发展特色工业和文化旅游产业,采取的是"以城镇体系建设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城乡一体化模式;中部干旱区和宁南山区从改善生态环境入手,在退耕还林还草、治沙的同时,推行生态移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牧业,采取的是"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前提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城乡一体化模式。西部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不但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和小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城镇体系的建设还必须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在生态脆弱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应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前提。  相似文献   

3.
黑河流域1995-2014年县域水资源压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县域水资源压力评价对流域水资源管理有重要意义。基于半分布式的SWAT水文模型和Man-Kendall检测,使用1995-2014年的统计数据,从水资源的用水总量、生态用水、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4方面构建县域水资源利用评价体系,分析黑河流域县域水资源压力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县域水资源压力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甘州区水资源总压力最大,其次是额济纳旗和山丹。甘州和额济纳旗水资源总压力归因于过高的生产用水,而山丹水资源总压力归因于流域内最高的生态用水量。临泽和民乐的水资源压力接近可承载的极限。在变化趋势方面,祁连、肃南、高台、山丹和额济纳的生态用水压力1995-2014年呈现下降趋势,肃南下降速率最大;其他县域呈现上升趋势,甘州上升速率最大。祁连、肃南、甘州、山丹和民乐等生产用水压力呈现下降趋势;临泽、高台、肃州、嘉峪关、金塔和额济纳旗表现上升趋势。生活用水压力除肃南和甘州外,所有县域显著性增加。县域水资源压力的时空差异是县域气候、经济、人口、农业、植被、政策和城市化进程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和权衡的结果,水资源管理者和决策者需要根据县情采取不同的水资源管理政策。本研究为评价干旱和半干旱区县域水资源压力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亚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研究中亚5国生态承载力,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保障“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中亚5国生态环境特征,从自然资源补给、生态环境状态和人类活动3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像元尺度的生态承载力指数,分析中亚5国2001—2019年生态承载力时空动态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中亚生态承载力由西南向北部和东部递增;71.56%的地区生态承载力处于相对稳定状态,23.93%的地区呈提升趋势,4.51%的地区呈下降趋势,其中湿地生态系统下降较为明显;生态承载力在2003、2006、2010和2016年发生4次突变,干旱是引起生态承载力突变和波动的主要原因,尤其对中亚北部雨养农田和草地生态系统影响较大;人类活动对中亚生态承载力变化的影响较大,其影响集中在咸海、哈萨克丘陵、图尔盖洼地及耕作区和绿洲区。  相似文献   

5.
池州市是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生态环境条件优越,但是,生态敏感区广布,并出现生态脆弱区.在分析池州市生态敏感区分布、发展变化趋势及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敏感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加强宣传教育与保护管理,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帮助生态敏感区发展地方经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加大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充分发挥生态村的示范作用,以生态村镇建设促进生态敏感区的建设;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6.
该山水工程以保证国家生态安全为目标,基于遥感影像、土地利用类型等,形成对生态景观格局演替规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的农产品供给、生物多样性和水源涵养的综合评价。基于评价结果,结合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服务功能,将辽河流域(浑太水系)分为西露天矿及周边地区矿山生态修复区、浑河流域森林生态修复及水环境治理区、太子河流域生态修复区、汤河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修复与水质保障区、葠窝水库工农业水源区矿山生态修复与水质提升区、辽河口水环境生态修复区、辽河口湿地生态恢复区等七大生态保护修复单元,通过修复矿山生态环境、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增强水源涵养能力、保护辽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等措施,保证区域的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为类似的山水项目评价分析和修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渭河源头区生态安全关乎到整个黄河流域的国土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渭河源头区的生态恶化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渭河源头区也成为甘肃省退耕还林的重点区域.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不仅使渭河源头区生态环境建设跨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而且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的“三赢”,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和拥护.但是,退耕还林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渭河源头区的生态依然比较脆弱,森林覆盖率较低,水土流失问题依然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8.
以黄土高原地区宁夏西吉县为对象,从县域到农户不同尺度,研究生态脆弱地区与贫困地区乡村聚落空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西吉县的乡村聚落数量和规模均明显增长,并呈现向生态环境较好、交通便利地区集中的基本特征.对于空间变化的影响因素:在宏观层面上,人口与经济增长是主要驱动力,政府移民、建筑结构升级也显著推动村庄演化,但在人口增长快、生态不断退化的压力下,乡村发展进入搬迁-生态恶化-贫困加剧的恶性循环,这是生态脆弱、发展模式粗放和经济滞后导致的共同结果.在微观层面,从农户的角度出发,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乡村聚落空间变化的核心原因是分家、外出务工等社会因素、而非收入增长等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9.
陕西地处我国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区,其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影响着陕西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系统的分析了陕西目前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和影响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论述了陕西生态环境建设的必要性、迫切性、可行性,并从国土整治,产业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了陕西生态环境建设的可行性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如何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我们提出共抓大保护、齐建绿长廊的战略对策: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空间开发格局;实施城镇化战略,以市场手段吸纳生态脆弱地区的人口;健全空间规划体系,编制"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工业进园区,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促进上下游共治,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1.
河北山区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效应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87年和2000年遥感影像数据,选取生态环境脆弱的河北太行山区的子牙河和大清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河北太行山区子牙河流域和大清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空间格局变化,再运用SWAT水文模型模拟其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的水文效应,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山区流域应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切实保护林草资源,增强水资源涵养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市公园广场是城市公共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传承生态文明、防灾避难等重要功能。城市公园广场低碳生态管理和雨水收集利用是建设生态文明、提高能源利用效益的内在需求。全面总结目前国内城市公园广场低碳管理和雨水收集利用的基本现状,探究城市公园广场低碳管理和雨水收集利用技术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研究结果能够为国内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石灰岩山区生态环境脆弱,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存与发展,保持水土、摆脱贫困构成了石灰岩山区生态环境治理的两大核心问题.治理石灰岩山区生态环境面临着立地条件差、人口压力大、地域经济落后、投入不足等难点.生态经济治理模式涵盖了生态保护、生态经济建设和产业替代等多种治理方式,体现了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的良性结合,体现了现代社会"以人为本"的崭新观念.  相似文献   

14.
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相当脆弱。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原来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更为明显。利用西北 91个气象台站 40年的气象资料,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从降水量、潜在蒸散 (蒸发力 )、干燥度等气候指标,分析了西北不同地区的干湿状况和水分盈亏量.所用资料详实,为西北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状况评估和合理调配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解决京津水源涵养区生态补偿问题,必须在水资源管理、生态补偿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方面进行系统创新。当前应强力推进初始水权分配,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奠定可靠的基础;加快水权制度改革建立水权市场,为生态补偿提供有益的价格信号和基本依据;强化行政调控力度和市场引导功能,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化的保障机制;建立并优化生态建设公司运行模式,构建良好的生态补偿管理与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6.
雨水收集工程供水设施的使用及水质净化设施运行与维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雨水收集工程是解决干旱缺水山区的基础工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非常明显的.提高雨水收集、净化工程的设计和管理就很必要.  相似文献   

17.
云南的生物种类和生态系统类型极为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目前,云南存在国土生态安全、水资源生态安全、林业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安全等重要生态安全问题,云南的生态环境危机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进程,并对我国在南亚东南亚国家的生态安全形象造成影响.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推进云南生态安全和生态屏障建设,保障我国重要生态环境资源安全和西南跨境生态安全,对实现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总体目标和维系国家整体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农业的持续发展依赖于农业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滇西北地区具有较强的自然资源优势,但经济发展滞后,资源利用率低,生态环境脆弱.只有因地制宜地发展高效农林业,才能促成滇西北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选择四川北部典型丘陵区--南充市为研究区,基于2007-2013年历史数据,从水资源的人口压力、经济发展压力、生态压力和技术压力4个角度分析探讨南充市水资源压力变化。结果表明:2007-2013年,南充市水资源的经济发展压力持续减小,理论上不存在水资源生态压力,而人口压力和技术压力相对稳定,水资源综合压力在波动中呈缓慢下降趋势。在空间分布上,2007年和2012年,南充市水资源综合压力主要集中在顺庆区、嘉陵区和蓬安县,高坪区水资源压力状况由中等变为巨大。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汉江中下游如何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探索超越传统模式的绿色发展道路,以实现调水影响区与受益区"双赢"目标,客观了解汉江中下游生态环境实际情况,是最为基础的工作.本文基于实地调研,以数据为依据,以案例为支撑,呈现汉江中下游真实生态环境现状.在分析2000—2014年丹江口水库来水以及2014年蓄水与下泄数据基础上,遵循主体功能区战略要求,围绕水资源高效利用及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提出八方面初步建议,以期进一步研究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