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督教文学     
"基督教文学"作为一个外来概念进入中国学者的视野并不是一个新鲜的文学事件.本文所要辨析的是这一概念在中国的传播隋况,特别是它是在怎样的一种语境下成为了文学领域新的关键词的,以及它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和当代文学创作提供了怎样一种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2.
澳门文学源流与涵义之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澳门文学的发展历程,其源流探讨与涵义界定是两个不能回避而且也回避不了的术语概念.包括澳门同胞在内的国人都认定,澳门文学的.根"在中国,澳门文学的"源流"在中国,澳门文学只是"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学是它的"源".这应该是毋庸置疑的.现阶段,澳门文学研究的资源还有待开发,对"澳门文学"的涵义界定不必操之过急.界定"澳门文学"涵义的原则是:宜笼统不宜苛细、宜宽泛不宜狭窄、宜开放不宜封闭.应该根据澳门文学与中国其他地域或区域文学的不同特质去探讨,通过澳门文学与中国其他地域或区域文学的不同发展历程去辨析这两个术语概念.  相似文献   

3.
《邢台学院学报》2016,(3):126-129
市场化的文学,显示了文学由"雅"走向"俗",雅俗齐放;文学的市场化,也彰显了文学演进并直接导致了创作主体、文本载体、创作客体的传统意义上的移位,并由此出现审美意识的改变。为此,人们从不同的视角,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探索文学市场化后出现的新的现象,取得了许多可观的成果。文章试图对文学市场化后理论面貌的变异作一番梳理和辨析,并企图探讨一种合乎市场规律而又不失自身美学品格的文学理想。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近数年来文学价值观上的两种失误——夸大文学的非意识形态性和文学的商品属性给文学工作造成的不良影响,对文学本质属性与文学本体性的不同内涵、文学的商品价值与文艺作品的精神价值的区别,作了简明扼要的辨析。  相似文献   

5.
作为生态文学批评的重要研究对象,欧美田园文学传统可谓源远流长.然而,由于生态文学批评家对田园文学的理解陷入了一定的思维误区,他们对欧美田园文学的生态文学属性尚持矛盾态度.其实,欧美田园文学的生态属性始终贯穿欧美田园文学发展过程,欧洲古典田园文学、浪漫田园文学及美国田园文学中都弥漫着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理想和信念.回归自然山水,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是欧美田园文学永恒不变的主题和理想.  相似文献   

6.
对"杂文学"、"纯文学"、"大文学"三个递进演化的文学观念作梳理和辨析,可引申出的结论是:古代传统的"杂文学"体制的缺陷在于混淆了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纯文学"的要害在于割裂文学与相关事象之间的联系,限制了文学史家的眼界,造成了残缺不全的文学史景观;"大文学"观则以"文学性"在前二者的两难境地之间寻求合理的折中与结合。历史上的"沉思翰藻"和"缘情绮靡"可供我们从传统中提炼出足以构成中国文学"文学性"的质素。其中"沉思翰藻"主要指表现技巧方面,不涉及作品审美内质;"缘情绮靡"将文学内在生命与外在形体结合起来,体现作品的审美性更为周全,它可获得新的时代内涵,用以会通古今文学,给大文学史的编写创设必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地上"文学与"地下"文学在文革文学语境下,表现出不同倾向和各自的文学特征.这两类作品在"色调"、"文革"表述、"无我与有我"等三方面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西文化"结婚论"者,粱启超以中国文化为根本,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吸纳与扬弃,中国文学"尚用""教化"的传统在他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成为其"文学工具"论建构的基础,而中国传统文化也为梁启超的文学启蒙思想提供了哲学背景和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9.
王文元 《天中学刊》2008,23(1):107-110
现实文学与传世文学不仅书写方式不同,写作动机与写作手段亦不同.20世纪,中国文学突然发生变故,现实文学极度亢进而传世文学极度萎缩,白话文文体不具有文言文的可复读性与超越性.在"新文学"即将迎来百周年之时,实在有必要对新文学取代传统文学这一历史事件进行深刻反省,早日还传世文学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0.
文学的自觉是一个历史过程,在中国,从开始萌芽到实现飞跃历经五百年.辞赋创作是这期间最重要的文学现象,与中国文学的自觉关系最为密切,最突出的是其以"丽"的审美特征充分展露了文学的艺术特质,这方面的追求不断加深人们对文学的认识,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文学自觉的演进.但在汉代经学"尚用"文学观的强势干预下,辞赋被迫沦为服务于外在目的的工具,又使中国文学自觉迟迟不能实现飞跃.正确评价辞赋在这方面的作用,有助于准确界定中国文学的自觉.  相似文献   

11.
韩笑 《陕西教育》2009,(7):103-104
本文主要探讨了"神似"观点与文学翻译.文章首先介绍了神似的渊源以及不同翻译家对"神似"的理解.继而阐释了文学翻译中的"神似"和"形似"的辩证关系,认为在文学翻译中应力求形神兼备,不能两全时则要力争神似.之后论述如何在翻译中做到"神似",以及对翻译工作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国家意志与文学复古》拈出"国家意志"一语,是最大亮点和创新所在。通过对"国家意志"流转的描述探讨明代诗文的生态,为被简单化、概念化倾向笼罩的复古思潮研究涂抹了一笔亮色。又从明初朱元璋的诗文好尚讲起,剖析了朱氏奠定的文学观念上的"祖宗之法"和台阁重臣对于"祖宗之法"的初步实践。详细辨析了"台阁体"和"馆阁体"的不同内涵及演化过程,使"台阁体"的内涵更加明细。  相似文献   

13.
张真 《文教资料》2009,(22):34-36
英国不同时期的女性作家努力用自己的语言和思想去争取宣扬自我声音和展示自身形象的机会.本文试从英国早期的"女性哥特"文学体裁和"双重书写"的文学传统,以及当代多元共生的文学创作特征对英国女性文学研究进行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14.
汪汉利 《华章》2007,(8):79
曾艳兵先生的新著<西方后现代文学研究>,是国内第一部系统讨论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研究专著.以往的"后现代"著作几乎全是思潮研究,没有把重心放在文学上.曾著与其他"后现代"著作的显著不同,还在于其切入选题的"新"、资料安排的"实"和行文分析的"细"等方面.曾著对西方后现代文学进行全面的透视和盘点,是近年来文学研究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5.
文化属性意识与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内容包括三方而(1)文化属性概念辨析;(2)东南亚华文文学学者的文学属性论述;(3)文化属性概念在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上的应用尝试.  相似文献   

16.
裕固族文学的域外传播,是中国民族文学外译领域的蛮荒之地。由于没有文字,裕固族文学以口头传承为主要形式,以民间文学为其核心。裕固族文学的对外译介尚处于起步阶段。作为文学翻译策略,"深译"是跨文化交际的必由之路。以"深译"理论为框架,结合裕固族民间文学的典型译例,从哲学、译学和伦理三个维度探讨了民族文学走向世界的"深译"路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多吸收西方文学理论的成果,取得了一定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其研究重视"外部研究",偏离文学事实本身的弊端,文学理论研究只有"面向文学事实本身",才能提出真正有价值的问题,才能不致成为别的学科的附庸。英伽登的现象学文论和中国古代文论直面文学本身,为我们反思和建设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对两者"面向文学事实本身"的方式进行比较辨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8.
文学的"死去"和"活着",时或被世人所关注.或者说,时或被"文学圈"所关注.2006年10月24日,诗人叶匡政发表"文学死了"的宏文,一时争鸣蜂起,别称为是当年"十大诗歌事件"之一.  相似文献   

19.
文学选本是选录文学作品的作品集,第一部中国文学选本是《诗经》。但由于古代尊经观念和不同阶段对文学的不同认识,对于第一部选本的论定也有不同。传统目录中将《文章流别集》作为第一部文学选本,历代选家又大多祖《昭明文选》之例。因此,本文从各阶段选本的形式、体例及其功能入手,辨析各主要选本的历史地位,从而澄清有关选本的一些认识上的分歧。  相似文献   

20.
如今,中国现当文学研究中存在着两种极端倾向:一种是企图把文学研究搞为"纯文学"的或"纯审美"的研究,一种是企图以"非文学"的"外部研究"取替文学的研究.企图搞"纯文学"的或"纯审美"的研究行不通."非文学"的"外部研究"有其存在的因素,但也是不合理的.文学研究要把握尺度,避免两个极端,打通不同领域,构成文学研究的新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