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曾经有人写过一本《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日子》,描摹这一段蒋氏的行踪和心绪,颇足一观。作者似乎没有见到大溪档案,其实,那里有许多东西相当传神。上海,是蒋介石的起家之地。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虽说有辛亥时孙中山先生主张以南京为首都的源由,乃是遵行总理遗教。其中,也不无暗含距离上海不远,便于控制的因素。然而,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军队兵败如山倒,根本组织不起象样的抵抗,和谈阴谋又没有得逞。1949年4月21日,解放军百万雄师渡长江,直如摧枯拉朽,两天后就解放了南京。无险可守的上海直接暴露在解…  相似文献   

2.
马祥林 《出版参考》2009,(10):24-24
1948年8月初,国民党在中原地区作战失败,蒋介石主持召开“三年来戡乱检讨会”。 何应钦作军事形势报告,承认两年多来兵员损失300余万,武器弹药也损失不计其数。  相似文献   

3.
中共山西党史最辉煌的一页,是写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史;山西抗日根据地,是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直接部署下建立的.  相似文献   

4.
《湖北档案》2004,(4):17-23
1948年春,在白崇禧的鼎力帮助下,李宗仁在国民党第一届国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副总统”。李宗仁从北平来南京上任之际,蒋介石决定将白崇禧外放,让他离开南京。5月25日,当翁灏组织行政院时,蒋介石写了一个手令,提名何应钦任国防总长,调白崇禧为华中“剿总”总司令。美国人对这一人  相似文献   

5.
6.
云峰  月会 《湖南档案》2002,(11):4-6
是夜,国民党哨兵荷枪实弹。在卫兵严密监视下劳作的搬运工,个个都汗流挟背,他们用肩扛起一只只沉重的木箱子,往停在路边的军用大卡车上装……国民党部队已抵挡不住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连连败退。蒋介石知道在大陆的日子已经不多了,为了不使珍贵档案落入共产党政权之手,他将档案偷偷转移运往台湾,出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档案大搬迁行动。  相似文献   

7.
白崇禧之死     
杨帆 《全国新书目》2010,(11):47-49
本书精选在大陆时期地位最为显赫,与蒋介石关系最为微妙,因此也最富争议的赴台高官25人,力求通过具体的历史史实,揭示他们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于重大历史事件中的亲身经历、赴台后的最后结局。  相似文献   

8.
高中 《兰台内外》2006,(5):18-20
广州马棚岗,李宗仁险遭不测李宗仁,字德邻,1890年出生于广西。军校毕业后开始步入军界,与白崇禧、黄绍声气相投,匀拥护创建民国、矢志革命共和的孙中山先生,并先后加入国民党,共组桂军,先后击败陆荣廷、沈鸿英、马晓军等广西大小军阀,统一广西。1926年,李宗仁又率第七军参加北伐战争。其实他的搭档白崇禧则出任北伐东路军前敌总指挥。两人有勇有谋,能征善战,立下赫赫战功。1928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李宗仁被任命为国民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兼武汉政治分会主席,并奉派指挥桂系主力两个军与蒋介石、冯玉祥等军共同进行“二次北伐”,联合对张作霖统…  相似文献   

9.
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桂系第二号人物白崇禧素以多谋善断著称,人送外号"小诸葛"。1948年6月,白崇禧就任"华中剿匪总司令","小诸葛"手握重兵,雄踞汉口,与位居中枢的李宗仁遥相呼应,一唱一和,迫使蒋介石于1949年1月21日黯然下野。解放前  相似文献   

10.
1949年,解放战争已接近尾声,四星上将白崇禧带着60万国民党军逃进海南岛。号称"小诸葛"的白崇禧深知这个时候手握重兵的重要性。不料,没几日,蒋介石从台湾拍来一份急电:"将军鉴:国危当急,台北欲重新组阁,希速赴台共商大计!"  相似文献   

11.
抗战期间及日寇投降时,蒋介石趁着中国在反法西斯阵线中地位增强的机会,先后三次提出收回香港,然因中国是大国而非强国,或遭英国无理拒绝,或美、英狼狈为奸施加压力,使公理难敌强权,香港回归梦未圆.  相似文献   

12.
蒋介石,这个曾经叱咤中国的一代枭雄,或被尊为千古完人,或被斥为十恶不赦,争议极大,众说纷纭。这其中,有为他涂抹油彩的,也有使其面目走形的。那么,蒋介石到底是  相似文献   

13.
1975年4月5日,清明节,中华民族祭祖的日子.晚11时50分,蒋介石在台北去世.次日凌晨丑时,鸡未鸣而大雨滂沱,电闪雷鸣,张群(曾任台湾“总统府”秘书长、资政)打电话将蒋介石逝去的消息告诉了张学良.此时的张学良思绪万千,无法平和,向张群表示要去吊唁蒋介石.宋美龄得悉张学良的意愿后,第二天特许秘书陪同张学良独往凭吊对不起他的人.那时,蒋介石的灵柩尚未移至正式设置的灵堂,警戒的森严令气氛显得紧张,只有很少的人员出入.张学良向蒋介石送挽联瞻仰遗容后,伫立在棺前,望着那仿佛沉睡的面容,心中哀思缠绕着逝去的岁月——关怀与情怨交织、合作与交恶对峙的往事,仿佛都浓缩在他撰写的16字私挽之中.  相似文献   

14.
抗战中后期国民党内腐败之风日盛,蒋介石国民党政府采取严刑峻法铁腕治腐,加强组织工作强力反腐以及组建专业的反腐机构"燕廉"专司反腐,甚至派蒋经国坐阵上海"打虎"。结果却是"越反越腐",无法挽回国民党败亡的结局。腐败就像癌症已经深入国民党"骨髓"。国民党腐败的根源乃是寄生在这个国家身上的强大的官僚资本的腐朽统治,而"一个腐败的政权是不能真正反腐败的"。  相似文献   

15.
《档案与史学》1997年第3期载有陈修良同志《刘晓同志领导白区工作的回忆(二)》一文,其中有段文字云:  相似文献   

16.
楔子 纤笔奇兵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 这是毛泽东同志的《临江仙赠丁玲》词中的名句,盛赞了作家手中的那支纤纤细笔.  相似文献   

17.
胡适是一位在政治上偏右的自由主义者,他虽然不赞成蒋介石和国民党的独裁政策,但更不赞成革命,他对孙中山的革命政策就不赞成,更不赞成共产党的革命路线.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共斗争中,蒋介石一直希望拉拢胡适,为己所用,曾有意请胡适组织一个政党并参加政府.胡适于1946年7月5日回到国内,9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11月出席了为中共和民盟抵制的"制宪"国民大会.  相似文献   

18.
蒋介石与CC系在《中华民国宪法》下的权力之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皓 《历史档案》2008,(2):120-129
1947年1月1日,国民政府颁布《中华民国宪法》,规定宪政体制。1948年3月至4月,召开行宪国民大会,正式推行宪政。学术界认为,这是美国要求“民主”的结果,是国民党为了在政治上挽救即将崩溃的统治。这很有道理。不过,笔者认为这也是蒋介石集团内部权力斗争演变的结果。CC系本是蒋  相似文献   

19.
姜豪 《档案与史学》1998,(1):51-53,50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汪蒋妥协,最初是于1931年9月28日,宁方代表张继、蔡元培、陈铭枢,粤方代表汪精卫、孙科、李文范,分别抵达香港,进行秘密谈判.  相似文献   

20.
论社会科学查新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阐述了构建社会科学查新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构建社会科学查新体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