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让学生想象的空间“新”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开展想象和幻想。在作文教学中,利用简单的图及图形组合。使学生从形及物,从物及事,从事及理,逐层地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力。例如,上课时,我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启发学生看到这个图形,你能得到什么事物?学生们有的把它想象成了一块花布,使它有了色彩;有的把它想像成一台收音机,使它有了声音;有的把它想像成一块麦田,使它有了生命;有的把它想像成一个游泳池,使它有了激烈竞争的场景……我又画“…”线,学生说“想到心电图、海浪、山头……”接着启发学生,能回想一下和这些物体有关的事情吗?回想一下在这些地点你曾有过的经历?有的学生说我看见…就想到大海,想到在海边被巨浪打入海底,  相似文献   

2.
综观当前的一些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课堂气氛沉闷、乏味、单调,师生双方都感到很累,老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以至于有些学生说语文课很催眠,上也那样,不上也没啥,反正每次测试成绩都差不多。如此的语文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语感和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是极为不利的。那么,该如何让语文课堂热起来,让师生在宽松、和谐、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情感的交流呢?  相似文献   

3.
4.
在宏篇巨制《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中有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丫头香菱向大才女林黛玉请教写诗的方法,林黛玉没有给丫头喋喋不休地讲解如何如何去构思,又如何如何去推敲,而是让她先熟读古诗,把几百首优秀的古诗烂熟于心。那丫头倒也听话,认认真真地去读摩诘五  相似文献   

5.
6.
7.
8.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指出:要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语感是人对语言的直觉的整体的感受,是一种个体的语文修养,能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语文能力的核心就是语感.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提高学生感受语言的灵敏度,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培养语感成为语文教育的又一支点.  相似文献   

11.
郑艳 《教育家》2004,(5):14-14
大凡一篇课都有一个比较鲜明的主旨,教师在引导学生对章的情感倾向进行分析的时候,一般都会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领会其意图,得出一个被大家公认的主题。比如,在写景的章中总会总结出:祖国大好河山美好壮观及作对其的热爱;在教学外国作品一般都会得出: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在中国20、30年代的作  相似文献   

12.
13.
陈勇 《广西教育》2005,(7B):21-22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语义“新课标”着重加大了语文阅读量和口语交际环节,重视培养语感,降低对语法、修辞、逻辑的要求,面向生活,开放课堂,突出语文的实践性:显然,就其意义而言,“新课标”的改变是从更高的理论层面去重构语文学科的知识教学体系:然而,在笔者近期所做的一次调查中发现:课改实验区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新课标”知识教学的要求明显表露出一种困惑和不解。  相似文献   

14.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但贯穿其中最根本的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决定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相似文献   

15.
语感是指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夏丐尊最早提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感,他在《我在图文科教授上最近的一信念——传染语感于学生》一文中说:在语感敏锐的人心里,“田园”不但只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只解作春天的雨吧。见到“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焕然的造化之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情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寥等说不尽的诗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学也在此。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语感是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的敏锐感受力,是读者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合到语言文字上去的结果。敏锐的语感既是一个人语文程度和心理发展水平的标志,也是学好语文、鉴赏文学作品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本期话题:“积累”杂议。从《老子》,我们可以看到较早的积累意义:“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积累”,《现代汉语词典》说,(事物)逐渐聚集;《辞海》说,聚集增多;《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说,逐渐聚集。都取渐进“聚集”义。但就语文“积累”而言,就有一个什么是语文的“聚集”、  相似文献   

17.
不论是语文旧大纲还是新课标,无不强调语感的重要,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语感究竟是什么,尤其是它到底应该怎样训练,我们常常听到一些老师这样讲:“就是让学生多读。”似乎多读就是在做语感的训练。这当然不是没有一点意义,但如果仅此而已,那么其训练的含义也就太虚了。一、语感是什么?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仅仅会讲这样一句话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它太泛泛,太空洞。一对词语的感受。先看下面的例子。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  相似文献   

18.
语感说到底是一种语言体验。学习者在感知、吟咏他人作品的过程中,逐渐把他人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就是语言体验的获得过程。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古人深得此道,古代的学子要熟背《四书》、《五经》、《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等书,总字数近30万。正是有了这样的读诵基础,古代学子才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南宋的朱熹认为,“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不但把“口到”与“心到”并提,而且强调“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时至今日,许多人却认为这种做法费…  相似文献   

19.
教学是一门艺术 ,所谓“教无定法”而“贵在得法”,其实质在于一个“活”字。吕淑湘先生指出 :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 ,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中 ,只有“活”才是各种教学法的前提 ,只有“活”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只有“活”才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活”堪称语文教学的精髓。那么 ,怎样让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活”起来 ,我认为 :激情——“活”的前奏语文教学是认知教育和情感教育的统一 ,二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然而 ,在语文教学中 ,人们往往只重前者而忽略后者 ,致使语文课枯…  相似文献   

20.
琚金民 《学语文》2004,(1):38-39
1922年,叶圣陶针对当时国文教学“授于教室之内”、“限于书本之内”的弊端,明确提出“趣味的生活里,才可以找到一切的泉源。”又说:“生活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叶老在《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中国语文》1978年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