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傣族和尚生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傣族教育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以云南西双版纳州勐达镇中学的傣族和尚生为个案,运用教育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和分析方法,从主位和客位的角度对傣族和尚生的低学业成就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希望能引起更多学者对傣族教育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寺庙教育是西双版纳傣族的传统教育形态之一.寺庙不仅是宗教活动的中心,更是文化传播和民族教育的固定场所.现代学校教育介入后,寺庙教育与学校教育始终处于对立冲突的状态之中,主要体现在生源、时间、教学内容、学生人生观、和尚生身份等方面.这是由经济优势带来的文化自信和对他文化的排斥;学校教育传承傣族文化功能的有限性;学校教育的内容脱离当地生活,致使"读书无用论"流行;寺庙教育的世俗化倾向和管理上的松散状态;相关政策向学校"一边倒"的倾向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文化人类学视角下的傣族女童教育——以孟波镇中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了文化人类学中的田野研究法,以云南省孟波镇中学为个案考察傣族女童教育,研究发现:孟波镇中学的傣族女童由于在傣族传统文化、佛教文化和以汉族教师为主要代表的汉族文化的多重文化影响下,在学校教育场域中不再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傣族女童教育既为性别平等教育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例证,也提醒我们加强对于教育背后的文化分析.  相似文献   

4.
孙增余 《华章》2008,(17):75-76
利用矛盾发展的观念与文化休克及再适应理念来思考西双版纳的基础教育的文化休克问题,我们应该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分析法,全面审视,重点考虑,从关键的矛盾点出发,探索傣族学生不爱学习的主要因素,以及改革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学校自其产生之日起一直被人们推崇为知识的殿堂、培育人才的场所,并因此而享有"至高无上"的教育权威地位。然而,在科技迅猛发展、社会日益进步的今天,学校的教育权威却受到了来自理论领域和社会实践领域等多方面的冲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此,学校教育要从理念和操作这两个方面努力增强自身的感召权威,谋求制度性权威与感召权威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项教育人类学的个案研究。讲述了西双版纳一所乡镇中学里一个原本学习成绩不错的傣族和尚生"为什么最终没有成为好学生"的教育故事,分析与主流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的少数民族地区里,多重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选择与当地社会文化之间存在着何种关系。  相似文献   

7.
傣族地区的教育与文化变迁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前,傣族的教育受封建领主制以及宗教的影响制约,处于较为落后的状况,为解放后的发展埋下种种障碍.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民族政策和教育方针的指引下,进行了学制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育的长足发展更大大影响了傣族的文化,出现繁荣的景象.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的发展对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学习服务的现代教育的本质更为显现。教师独占知识局面被瓦解。只有在知能、自主、伦理几方面不断地强化与完善,教师才能从容地面对挑战,重建教师的新型形象。  相似文献   

9.
学校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存在和国家设置。从教育文化人类学视野对学校进行检视,学校的目的在于规训与教化未成年人,学校的功能在于个体的发展与社会的维系,学校的手段在于课程与考试。  相似文献   

10.
以云南省勐罕镇中学为个案,通过对创业理想这一堂课的描述,讨论了傣族乡村学校教育存在的困境:学校教育使人远离自己的故乡,学校教育培养了很多文化边缘人,傣族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处于弱势地位。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教师权威的合法性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权威是教师所拥有的一种合法性权利,其合法性的基础在于国家、俗民社会以及学生的认可。国家通过法律法规以及公共舆论表达其意志,形成教师的制度权威;俗民社会经由文化传达“尊师”思想,使教师具有一定的象征性权威;学生的向师心理以及对知识的推崇,使教师的个人权威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12.
西双版纳傣语量词数量丰富,语法功能强大,不仅在量词的类型学方面有鲜明的特点,而且还能体现出西双版纳傣族对客观事物认知上所特有的民族特点。文章主要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将傣语量词放在整个傣族社会生活的大系统内进行观察,以探求傣族文化及其所表现出的傣民族在认知和思维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浙江上虞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1922—1924年那段历史的再现,对于处于现代教育语境的我们而言,是现代教育难以企及的理想高度。它短暂的成功,是春晖学人用理想与教育理念共奏的一曲田园牧歌,是乡村办学成功的典范。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能够放下读书人的姿态进入乡村,融入乡村,这种对平民教育的关怀与生命实践是基于自我生命价值认同于乡土之上,从而自觉承担起乡村改造与感化的使命。利用乡土自然环境来办纯正教育,是一种充满理想特质的乌托邦实践,但它达到了乡村与教育完美结合的高度。春晖中学的存在为我们思考乡村教育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14.
教师权威是外在的教师所拥有的权力和内在的教师所具有的威信共同作用的结合体,是教师所拥有的使受教育者信从的力量。教师对自身角色的定位与解读会影响教师对自我权威的认知,继而影响其对自身权威的塑造、表现与发挥。中学教师的角色定位可概括为四种,即知识传递者、道德引导者、学生监护者和知识分子。四种不同的角色定位分别对应了四种具有明显倾向性的权威类型,即知识权威、感召权威、法定权威和传统权威,而倾向于不同权威类型的教师对教师权威便明显有着不同的诉求、期待以及表现。  相似文献   

15.
留守儿童的概念应该定义为:因为母亲长期外出打工而留在农村生活和就学的未成年人。“留守状态”可以分为“励志型”、“平常型”、“困苦型”和“颓废型”,这四种类型对留守儿童具有极不相同的影响;留守儿童的特征应作为制定教育策略的主要依据之一;应该把“留守状态”当作一种特殊的教育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让它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加强在学习方法和生活自理方法方面的指导、提高家长学校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及有计划地为学生创设同伴交流场景等应是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目前中学数学仪器装备与实验教学要求之间所存在的差距和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应用微型仪器普及实验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整个世界范围之内出现了信息技术(IT)广泛被应用于教育的发展趋向,后形成为教育界受人瞩目的教育信息化现象。这一现象最明显的特征是,电脑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8.
陈义 《考试研究》2011,(5):77-83
教育考试的结果虽然描述的是学生学业成绩,但其功能着眼于对学生学业学习行为的描述和价值的确定,着眼对素质教育的推进,对中学教学有着重要的反拨效应。理清教育考试和素质教育的关系,重视对试题设计的研究和对考试成绩数据的分析,充分发挥教育考试的有益反拨效应,对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