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先说基本设想。这篇课文是《孟子》第三章,主要阐述儒家的王道思想。其中,“不违农时”一段论王道之始,“五亩之宅”一段论王道之成,这是本章的核心。把握这个核心,就可以看出全文的理路: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教学容易走向两个误区:1.把文气贯通的文章、情思充沛的文学作品和丰赡深邃的文化作品变成古汉语学习资料;2.割裂文章整体圆融感,形成操作上的文义简单串讲。汉语,因秦始皇统一文字而成为一种横跨二千多年时空而从根本上不会阻隔古今交流的语言,这就形成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可以融会贯通的局面。文言文是经历几百年上千年时空的淘洗留存下来的汉语文学文化文章精品,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汉语独特魅力、美感、语感以及中国文化感悟,宋代鸿儒张横渠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先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的读书理想,可以在学习文言文中得…  相似文献   

3.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与梁惠正的一段对话,贯穿全文的线索就是“民不加多”,如何“使民加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寡人之于国也》集中反映著名思想家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缜密的思维、高超的论辩能力。该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要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文言词语和句式。本文安排在必修三,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实现"由教到不教",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这是一个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郭稳福 《现代语文》2006,(2):109-109
2002年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寡人之于国也>的编写有五处错误. 第一,文中第五自然段是直接引用孟子的对话,但只有前引号,段末没有了后引号.  相似文献   

6.
根据听课教师的反映,这还是一堂比较成功的有创新的文言文公开课,完成了预计的目标,也在平时的文言文教学上有了一次新的尝试和突破。  相似文献   

7.
在《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中,孟子满腔热情地勾画了他理想中的“王道乐土”的社会图画。其核心就是“制民之产”,使民有恒产,能使民养生送死而无憾。但在这段描述中有一个似乎微不足道的问题,很有必要提出来,与同仁们一道商榷,那就是“鸡豚狗彘之畜”该如何阐释?特别是该句中“豚”与“彘”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可是在具体的课堂操作过程中,我们又容易把课堂弄得热热闹闹而缺少思维品位。课堂应该是一个思维场,而不是剧场和娱乐场。一切的愉快和欢乐都应该是思考的快乐,老师和学生都应该是智,在教材和书籍这个智慧平台上驰骋。提问是有层次的。问题不在多,而在精。这里的“精”应该这样理解。好的问题并不是一句话,而是一种思维的提示。一段感情的线索。一篇长的核心,是窥豹之一斑,是缩千里之尺幅,是兴波澜之尺水。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当然要占有材料。材料翔实当然可以使你的课堂丰满充沛。  相似文献   

9.
贾红莲 《学语文》2000,(3):15-16
众所周知,孟子散文的重要特点就是它的论辩色彩。在论辩中,他善于抓住问题的要害,揣测对方的心理,巧用比喻来说明道理,并且条理清楚,结构严密。在《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一节中,梁惠王觉得自己移民转谷、用心忧民、政绩突出。但他的人民并没有增多,开篇便充满了一腔委屈与不解。  相似文献   

10.
张鸿 《课外阅读》2011,(7):318-318
“可持续发展”虽然是现代人提出的观点,但在中国的古代传统文化中早已蕴含着丰富的环境保护理念和朴素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便是这样一篇注重以人为本,注重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具有超前性和现代意义的重篇章。充分挖掘古人思想中先进思想,古为今用,对我们现代人依然具有重借鉴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孟子"不违农时"的历史探因孟子提出的七条仁政措施中,首要的一条就是"不违农时"。孟子如此强调"不违农时",似乎令人不解。梁惠王身为一国之君,而且也不是过于昏庸的统治者,难道会不懂得农时?而孟子却在第一点就讲到"不违农时",岂不是没有意义的事吗?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的存在对学生的健全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借助读议练讲模式引导学生学习,以确保学生在自主学习和阅读中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同时促使学生在高效的语文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高中《语》第一册《寡人之于国也》一中有两个不当之处。  相似文献   

14.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老师的难题,文字晦涩,语法复杂,难于理解,而且文言在现实生活中很难用到。因此,许多学生对文言文非常厌烦,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教师备课费时费力,字字落实,课堂教学逐字逐句翻译。然而,大多数学生却昏昏欲睡,反应冷淡,课堂气氛非常沉闷。如何上好文言文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文言教学时,应该把单调枯燥的古汉语教学课还原成一堂文质兼美的古文课,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通过实践,笔者总结出了文言文四步教学法。下面结合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的教学,谈一谈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15.
王汴生 《语文知识》2001,(9):F003-F004
文言文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字、词、句上,还应该注重章法。因为章法是文言作品艺术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学点文言文章法,不仅有助于他们读懂文言文,而且能提高他们的现代文写作水平。古人撰文,谋篇构思首重立意,力求中心鲜明突出。如《采草药》、一开始就提出“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开宗明义,使文章的思路端正,接着从两个方面来分析“此殊未当”的道理,正面说明采药应当根据用药的要求和实际情况,而不能限定时间。这种立意方式实用易学,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掌握。本文是宋代的文言作品,不像先秦、两汉的文言作品那样佶屈聱牙,可在字、词、句的讲解上节省些时间,用于章法的讲解。  相似文献   

16.
幸敬存 《学语文》2011,(5):72-72
一、《寡人之于国也》的“王好战,请以战喻”中的“喻”。课文注:“请以战喻:让我用打仗来做比喻。”将“喻”解释为“比喻”,可以说是犯了以今律古的大忌。先秦时代,喻,表示“明白”、“开晓”之义。《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皇侃疏:“喻,晓也。”《汉书·项籍传》:“喻以所为。”颜师古注:“喻,晓告之。”据现存训诂材料,  相似文献   

17.
《寡人之于国也》集中展示了孟子的“仁政”与“王道”思想,已作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的重点文言文篇目。“文”与“言”并重是教学文言文的关键,具体表现为结构、功能、文化三部分。宏观的问答式、中观的铺叙式与微观的句式,突出文章的严谨结构;巧妙诘问、正面答疑、强烈反问的语用知识以及对比、排偶等修辞,凸显文章的论辩艺术;可持续发展与“养生丧死无憾”的追求是“王道之始”,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追求以及俭朴节约的风尚是“王道之成”。读文本之思想、析语言之精妙是解读文言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胡子扬 《学语文》2012,(4):17-18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孟子及《孟子》这部作品;章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字词句;背诵全文。  相似文献   

19.
高中教材中的文言文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走人教材,它们承载着厚重的文化,成为后人学习的经典作品。其中的议论性文言散文直接就是我们学习议论文写作的典范。只要我们善于钻研,就能探究出许多值得学习借鉴的操作性强的写作技巧。如从粤教版必修四第四单元文言文《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谏太宗十思疏》中,我们就能得到以下写作启示——  相似文献   

20.
沈文田 《语文知识》2005,(10):31-31
张溥的《五人墓碑记》一中有这样一句:“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日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元.即今之倮然在墓也、”对句中的“僳然”一词.人教版高中《语》第二册释为“聚集的样子”,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学作品选》释为“相并相集貌”,阴法鲁主编的《古观止译注》释为“堆积的样子”?结合全来看,笔认为这些解释都不够贴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