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惠萍 《甘肃教育》2002,(12):21-22
抽象、形象这本是学生想像能力的方法。从抽象——形象这是一种追本溯源的逆向思维,它通过模拟事物的原本形状,把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还原事物本来的真实具体面目,使所描绘的对象形象化、具体化、生动化。比如“冬”,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教师训练学生写想像作文时,可指导学生由“冬”这个概念想像到寒冰、白雪、枯树等可见可感的具体景物来表现冬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文本是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一种凭借,是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素养的一个载体。语文课标根据现代对话理论把阅读教学过程界定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实质是在平等的氛围中激活知识、引发体验、碰撞思想、分享收获、建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语文考核内容偏重知识性、概念性,缺乏情景性、实践性,教学过程固守于“照本宣科”、“满堂灌”,  相似文献   

3.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闻一多先生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等于7嘛。闻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义的,但在艺术领域里却可以有更多的想像。他拿出了一幅题为《万马驰骋》的国画让学生欣赏,只见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匹奔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的后面便是许多影影绰绰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阅读教学特别强调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和使用,即在立足教材、用好用足教材的基础上有效拓展,使课文学习与拓展教学在整合中彼此促进。通过对教材深度与广度的挖掘,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充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有效地实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走向大语文观。  相似文献   

5.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阅读教学特别强调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和使用,即在立足教材、用好用足教材的基础上有效拓展,使课文学习与拓展教学在整合中彼此促进。通过对教材深度与广度的挖掘,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充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有效地实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走向大语文观。  相似文献   

6.
王涛 《家教指南》2007,(8):63-64
与同事闲聊,同事对自己两周岁多的儿子很是自豪:会背多首古诗,能读100以内的数字,同时还认了一百来个汉字。看着同事写满得意的脸,我  相似文献   

7.
朱华贤 《天津教育》2003,(11):14-14
想像之于学生,就像阳光之于草木。假如没有想像,还会是一个聪明的学生吗?但是,假如都是些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这能算聪明吗?想像是重要的,但不是所有的想像都是有价值的,想像,同样有一个品质高下问题。想像的高品质,就在于它以现实为基础,在不可思议中包含着合理的因素。小学语文第六册中有一篇课文《山里的孩子》,其中有这样几句:“山里的孩子像大山一样充满幻想。他们想让果树四季结果,让鲜花天天开放,让小草永远翠绿,让小溪永远欢跃。他们想建一座很大很大的动物园,让大山里各种动物,都有自己漂亮而舒适的家。”最近笔者先后听了两位教师…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文本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也是师生的中介。课堂要达到有效对话,教师首先要加强与文本的对话,取得亲身体验,然后才能依据文本与学生对话,并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相似文献   

9.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是相等的。课文只是一个例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常会根据教材进行拓展。但是怎样的拓展才是有效的拓展呢?有效的拓展应该是回归文本的拓展。一、拓展文本广度,感受文本魅力文本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但并非唯一的教学资源,如果能够在扎实地引领学生学习文本的同时,又巧妙地从文本例子出发,拓展文本的广度,就能使学生对文本的主旨有更深入的理解。1.在需蓄势处拓展拓展链接的是文本隐藏的资源。在文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要读懂文本,然后进行教学设计,最后才能走上课堂,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笑死我了,笑死我了!”一回到办公室,我就如是说。虽然已经下课,但我的心还沉浸在刚才的课堂中,我觉得自己仿佛也是一名学生,坐在学生堆里,同他们一道哈哈大笑,笑得是那样疯狂、那样不严肃,甚至还手舞足蹈.俨然不像一位老师……  相似文献   

12.
美术课上,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项题为我们的太阳的作业。所有的学生都很认真地将自己眼中的太阳画得五彩缤纷,充满了光明和快乐。但有一位学生却画得完全不一样,他出人意料地把太阳画成了黑  相似文献   

13.
王新丽 《教育探索》2004,(10):73-73
想像,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对已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创造。产生一种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我国古代文艺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指出:“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意思是说,作家写作时的构思过程就是一种艺术想像活动。没有想像,就没有作品,更没有传世佳作。 阅读欣赏文艺作品也需要想像,因此想像也便自然成为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的一个重要条件。 从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而言,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想像也是极其重要的。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有四个区域:感觉区、储存区、判断区和想像区。前三区分别起着接受、整理和评价外来信息的作用,想像区则把新旧信息用特殊方式联系起来,创造出新的东西。可见,想像区具有把知  相似文献   

14.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如何鼓励学生想像,引导学生多练多思,让学生运用富有个性化的语言,进行有创意的表达呢?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效益之不佳,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原因虽然很多,但教师主导不力恐怕要承担不小的责任。不是说“没有不会学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吗?不是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吗?可是,就是在语文教改已经如火如荼的今天,我们身边依然充斥着太浓的郁闷空气:教师拘泥于成法,不能成为语文学习的先行者,不能自有学法,不能演示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16.
高举课改旗帜,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语文学习应该走出狭小的天地,让生活走进语文,让语文走向生活,让学生体会语文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7.
孩子的现实空间是有限的,总会有这样那样、有形无形的束缚,而想像空间是无限的,任你驰骋,自由自在,无所不能。孩子们是想像的天使,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他们借助想像而表现出的童真、童趣,常常令人惊喜不已。教学中,教师只要依据教材特点,巧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把文本学习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就可以使他们借助生活积累。让想像飞腾起来。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如何关注阅读者对文本的个性体验呢?  相似文献   

19.
袁东升 《现代语文》2010,(11):48-49
语文教师,应该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对文本去做独特的领悟、探索和发现,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的世界,去领悟文本的无穷魅力。但是,纵观现在的语文课堂,有的老师在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上口若悬河,可一进入文本内部,就顾左右而言他;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学生语感的发展。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指导学生在品读的过程中,细读慢品,走进文本。然而,在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上,有的教师在片面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思想指导下,放手让学生阅读,不重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造成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浅尝辄止,品读变成了粗读,读不出文章的深度,读不出文章的美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