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元文化视角下.差异多元是课程价值观的基础,多元主义价值现是课程价值现的核心.对话与沟通是课程价值观的实现策略.其对课程建设的重要启示在于在课程建设中正视学生的差异和多元,通过对话和沟通的策略实现学生的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2.
课堂文化是指在课堂当中教师和学生所共享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信念以及行为模式等的总和.师生不同文化主体在价值体系、文化资源、表意象征符号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使课堂文化冲突成为可能.在高校德育课程教学中,通过文化冲突,对话沟通建构起来的价值观念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行为,促进理解与创新;构建理想的课堂文化,需构筑师生相互合作的"学习共同体",树立文化的对话意识,在多元文化互动与冲突中理解与建构文化.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为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开设了校本课程——多元文化欣赏,并对此课程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和探索.学校开设此课程的目的是既不增加学生负担,又能致力于传播文化并整合多门学科知识,让学生终生受益,以实现教育的真正目标. 多元文化欣赏课程以人为本,尊重教育个体的差异和多元,以不同的文化为内容,以多媒体传播为介体,立足欣赏,试图通过对话和沟通,引导学生在当今社会多元发展的背景中体会"差异的美丽"和"多元的丰富",从而理解和包容异种文化.同时,试图通过课程内容的丰富选择,让学生在文化比较中学会理解、尊重、包容,体现不同而和,并根据自己的生活喜好选择影响自己后续学习、生活、工作的文化进行更加深入地学习,培养学生在多元文化社会里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民族基础教育课程建设能够为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提供平等接受教育和发展能力的机会,促进民族地区学生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实现各民族之间真正的理解与沟通。因而,在了解美国多元文化课程改革背景、理念、途径和影响的基础上,深入剖析我国民族基础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研究促进其不断发展的可行性对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一、多元文化视角下的课程价值观(一)差异多元:课程价值观的基础 自二战以后,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社会中存在多种民族、多种语言、多种宗教信仰乃至多种世界观及价值传统等“差异多元”问题更为突出。如何应对这些差异,继早期的同化主义后,出现了多元文化主义及多元文化教育的浪潮。反映在学校教育中,即是多元文化课程,  相似文献   

6.
多元文化价值观始终是加拿大中小学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的基本指导思想,它贯穿于中小学课程的整个教学。中小学多元文化教育集中体现在多元文化课程中,文化意识类课程是形成学生多元文化意识的主要途径,语言类课程和民族特色类课程对保持和发扬各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多元文化课程的教材编写既突出知识的综合性,又兼顾文化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7.
师生间的有效沟通是课程改革教学实施中的重要内容。目前高职教育中师生沟通现状存在沟通较少、关系冷淡、方法单一等问题,影响了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忽略了沟通的重要性,缺乏沟通策略的指导。本文通过提出重视沟通理论学习、强化尊重学生意识、运用活动载体加强教学互动、加强沟通技巧运用、多渠道多媒介沟通等沟通策略,促使教师在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与学生实现双向有效沟通,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曹姗姗  黄娟 《海外英语》2022,(20):210-211
目前,各种信息化技术,特别是在线开放课程在高校中的广泛建设和应用,对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本文从高职英语在线开放课程的特点出发,分析高职英语在线开放课程在培养学生多元文化交流能力方面的作用,阐述如何利用在线开放课程提升学生的跨文化口语沟通能力,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以及对多元文化的辩证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学校课程制度在课程改革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学校课程顺利运作的基础,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创建,也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但是,目前中国学校课程制度建设存在着主体单一、内容不够合理、执行乏力等问题。为此,探究实现学校课程制度建设主体的多元性、促进学校课程制度内容的合理化、加强学校课程制度的执行力等解决策略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出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师生间平等的对话实现学生对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的主动建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强调,"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因此,教学可以理  相似文献   

11.
多元文化课程是高校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多元文化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隐性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对培养多元文化素质人才、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民族高校独特的多元文化生态环境,决定了其隐性课程具有独特的特征.中央民族大学作为具有多元文化特征的民族院校的典型代表,在隐性课程建设方面,积累了诸多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通过对此个案的探究,有助于从本质上认识隐性课程建设在民族高校多元文化课程建设中的意义、特征及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建构地方文化课程需明确课程的价值取向:实现民族文化传承与学生文化自觉的互动;找准地方文化课程的性质定位:体现活动型与综合性;确立地方文化课程的目标: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策略上应确立课程建构的基本逻辑:在知识逻辑与生活逻辑上寻找结合点;把握课程选材的主要特征:凸显综合性文化生活事件;瞄准课程教材的创作视点;选择有利于学生主体对话互动的呈现方式;追寻课程功能的有效拓展;引领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3.
罗敏 《广西教育》2014,(47):84-85
分析高校管理沟通课程进行内涵建设的必要性,提出应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体系,实施多元教学方法,应用多元考评方法,从而推进管理沟通课程的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14.
1.发展性课程评价是对特定文化和价值系统的评价。发展性课程评价所针对的是作为特定文化与价值系统的课程。它不仅仅表现为一种与主流文化和价值相对应的统一性,它更多地应体现为与多元文化、价值系统的相对统一性,这一相对统一性是通过课程制订和实施过程中的对话、交流和融通实现的,保持这种对话、交流和融通渠道的畅通,是发展性课程评价的重要工作。2.发展性课程评价应努力协调课程的计划性与动态生成性的差异和矛盾。课程的计划和目的只是人们事先的构想,要想把构想变成现实,必须通过课程实施来实现。但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有…  相似文献   

15.
陈娴 《物理教师》2005,26(8):52-53,55
运用隐性课程的概念分析了国外物理教材的内容,发现栏目的设计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建议我国物理教材的编写和设计既要注重显性课程的内容,也要加强隐性课程的内容,从而实现物理课程的多元目标.  相似文献   

16.
分析高校管理沟通课程进行内涵建设的必要性,提出应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体系,实施多元教学方法,应用多元考评方法,从而推进管理沟通课程的内涵建设。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英语专业课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以“高级英语”课程教学为例,探讨如何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设计和实施立体多元的教学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英语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从而实现价值观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使语言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效结合,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土建类全课程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教改策略,以"德育为引领,育人为根本"为导向,提出修订土建类专业培养方案;提出价值观内涵贯穿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的策略;从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互动、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建立土建类专业全课程"思政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19.
指向学校课程建设的评价在评价目的上摒弃“唯结果”导向,评价内容和标准注重理论引领与基层实践有机结合,评价过程鼓励多元主体对话、协商和理解。指向学校课程建设的评价面临多重挑战,即被动式评价开展频繁、规范性评价相对缺失、专业性评价较为匮乏。指向学校课程建设评价的优化策略包括明确课程评价的方向与制度保障、构建课程建设评价闭环、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价。  相似文献   

20.
英语课程思政的本质是价值观教育,其核心目标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英语知识传授和英语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文章提出了由传统的“思政搭配式”转变为“思政引领式”的教学理念,以英语专业本科生《当代社会问题沟通》课程为例,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教学实践五个环节探讨以价值观培养为导向的英语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为外语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