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红 《江苏教育》2008,(11):10-11
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将“学习”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有许多精辟的论述,直抵教育的核心。在学习心理方面,孔子提出了关于学习的三种不同心理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好之、乐之,想学、好学、乐学,说明学习与情感、态度、意志有密切的关系,惟有“乐学”才是最高的学习境界。才可以产生最大的学习内驱力。在学习方式上。  相似文献   

2.
孔子云: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两个分句,呈递进含义,也就是说,使学生能成为"乐之者",是最高追求;学生能"乐学",是最美好的学习境界.  相似文献   

3.
“苦乐巧”指的是“苦学——乐学——会学”。“苦乐巧”目标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法,引导学生从“苦学”的困境走出,通过“乐学”,掌握技能,达到“会学”。一句话,就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一种转化过程。“苦乐巧”目标实施办法的关键是课堂语文教学和课外语文活动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的这句话,道出了学习的三种境界。其中“知之”属于学习的最低境界,相当于我们经常讲的“被动学”、“要我学”阶段;“乐之”属于学习的最高境界,相当于我们经常讲的“主动学”、“我要学”阶段。如何使学生由学习的最低境界向最高境界转化?兴趣是学习的前提,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会在学习和探究中始终保持很高的热情和内趋力,完成由学习的最低境界向最高境界转化。历史教学中,笔者尝试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语言激趣。语言激趣是指教师运用简洁、准确、形象、直观…  相似文献   

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的一种特殊认识倾向,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体现。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始终是站在了历次教学改革的前列。中学语文教师的工作也是很辛苦的,虽然做了好多尝试和努力,但是大多数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表达能力却不能提高。这里面的原因许多。例如,语文,学与不学差别不是很大,还不如把时间用在数学、英语等学科上,可以立竿见影;还有学习语文无从下手,不知道学什么,从哪学:有的长期以来对这门学科不重视等等。我想,要改变这种状况,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最重要的。求知欲望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最大的内在驱动力,而求知欲的强弱,决定着参与意识的高低。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营造融洽的教育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自己的教学语言,组织多彩的语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在《求甚解》中申明:“国文课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工作。可是主体究竟是学生,教师的实施方法无论如何精到,如果学生只还他个‘不动天君’,也就难有很好的成绩。”宋代先哲朱熹则说:“教人来见意趣,必不乐学。”这些言论,从反面总结主体兴趣凋动的重要性。可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相似文献   

8.
“教学”是教师之“教”与学生之“学”,师生双方共同进行的双向活动。教师之“教”离不开学生,学生之“学习”离不开教师。在“教学”中,教师起“主导”的作用,学生则发挥“主体”的作用。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教学”之成败,取决于教师与学生这双方面的诸多因素。那么,在众多的错综复杂的因素中,哪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呢?  相似文献   

9.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认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就要让学生“乐学”、“善学”。语文教学怎样才能使学生乐学和善学呢?  相似文献   

10.
早在三十年代,叶圣陶先生就说过:“教学不是一种简单的应付手段,而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去探索,以培养自学能力。”即要求教师要注重“授之以渔”,让学生在“学会”过程中“会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1.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教学尤其如此。如何在一堂课上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灌输”为“乐学”,兴趣的激发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呢?这里我们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的“艺术境界”理论,依类定品,区别高下优劣,颇有道理。对于语文教学艺术,很有启迪意义。目前,语文课上的确尚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情况。其症结之一在于教师的教学艺术。研究“境界”理论,对于解决问题,应该不无裨益。一、古代“艺术境界”的理论古代的“艺术境界”理论可散见于文化艺术领域。宋代禅宗将“修行”分为三个境界。南宋诗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学诗的三境。唐代王昌龄,在他的《诗格》中说:“诗有三境。”南宋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将人生分为三境界。唐代书画家张怀瓘将书画作品分为“能品”…  相似文献   

13.
研究性学习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整合、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过程。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在这里“问题”的拥有者、解决者都是学生自己,教师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对“问题”,起指导,修正作用。学生能有敏锐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研究性学习这一自主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中学教育》2004,(5):12-15
教师要投身于“新基础教育”,首先要敢于否定自己。尽管否定是很难的,也是很痛苦的,这是一个再生的过程。教师一定要相信孩子有无限的潜力,孩子是你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如果在课堂上,没有一个学生敢于超越老师规定的范围去做练习,或进行其他学习活动,不敢越雷池一步,过于循规蹈矩,那是十分可悲的。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程实施中强调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重视综合性学习.关注跨学科学习的今天,教师对教学设计多样化、对师生互动、对多媒体运用、对引进其他学科知识.下的功夫往往较多。但同时也暴露出,教师忽视了对于文本的理解与把握不甚到位,我认为当前课改中语文阅读教学关键是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欢乐是人的天性,学生时代是人生最需要欢乐的时代,没有欢乐的校园就如同没有阳光雨露的苗圃,是令人悲哀的。鉴于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尝试着把快乐教学与化学教学过程相结合,让快乐和欢笑充满课堂,给学生创设愉快、自由、主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论及“教学过程”时提出的要求。我们的音乐教学,也应改变一些陈旧的教学模式,积极地进行互动式课堂教学,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活动的中心,发言的中心。让学生在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互动性的音乐教学课程中快乐地学习,在学习中收获快乐!  相似文献   

18.
其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在少年时代,由于涉世未深,思想单纯,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往往很直观,总是停留在表面.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参悟出人生的真谛。  相似文献   

19.
古人云:“教人未见兴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最好的“启蒙”老师。作为中职语课的老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昵?笔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20.
叶老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之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其中明确地指出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应该怎样发挥,教师要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语言的规律以及实际情况设计教法,并在教学过程中察颜观色,循循善诱,恰当地营造“愤悱”状态,又恰当的启发引导,“点”在关键处,“拨”在疑难处。学者所以求悟也,悟者思而得通也。[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