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7年的那场金融危机距今已过去整整十年,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已渐渐远去,许多国家的经济也开始复苏发展,但那场给经济带来毁灭性打击的金融危机的原因和由此给人们带来的启示,却值得今天的人们认真思考。1汇率制度发展中国家由政府确定该国汇率制度,一般是采用钉住汇率制度,实行外汇管制。发展中国家之所以采用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并钉住主要发达国家货币的原因主要来自三个原因。首先,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比较弱,既不承担奉贤能力,也无稳定汇率能力,如果采用浮动汇率,处在起步阶段的对外贸易将难以承担因汇率变动带来的奉贤,从而不利于企业成长;其次,如果采取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并由该国自己维持汇率,在发展中国家外汇缺乏情况下,一旦市场出现某种冲击,政府很难维持汇率,往往陷入其汇率听凭市场摆布的困难局面;最后,钉住汇率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稳定与主要贸易伙伴的正常贸易往来,促进经济发展。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伙伴主要集中在少数发达国家,因此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具有稳定贸易关系,将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为此保持对这些国家的货币汇率的稳定将有助于商品和服务贸易的正常运行,从上述三个方面看钉住汇率制度曾经推动了这些国家的外向型经济发展、促进出口和吸收外资发挥...  相似文献   

2.
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演化而来的金融海啸正以迅猛之势席卷全球,这次金融危机影响之深远、波及范围之广泛,超过了20世纪80年代的"储贷危机",甚至有人将其与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代相提并论.金融危机给美国等国家的金融经济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进而阻碍到全球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危机不仅给人们的经济生活带来深刻影响,同时也冲击着人们的思想,从而衍生出对现代金融发展史的深度考量和对现代金融价值观的深刻反思,而这些考量和反思通过以下四个关系的重新审视而呈现.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的金融危机和世界金融动荡已引起世界各国的警觉,使人们的风险意识大大增强,在中国其扩散和传播的范围与速度远远甚于人们忧患意识的萌生和形成,尽管生态环境的恶化将可能在更大程度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但人们却是更多地关注经济形势变化带给人们的经济利益的得失。由于对金融危机的关注,人们开始推而广之地探讨金融风险,财政风险,贸易风险等问题。风险意识是与商品经济、商品意识相联系并相伴而生的,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由于商品经济不发达,人们缺少风险意识,传统文化中甚至没有风险概念。在中国的《…  相似文献   

4.
九七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给韩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金融危机的发生有多种原因。从历史的角度来讲,有政府主导型经济的弊端;从现实的角度来讲,则是经济政策失误和国际经济环境变化造成的恶果。  相似文献   

5.
美国次贷危机给美国及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与影响,让人们不得不在应对这场危机的同时反思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分析比较两次危机对河北省出口的影响程度、出口结构、影响机制等,可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以作前车之鉴.  相似文献   

6.
论经济泡沫     
本世纪以来,经济泡沫曾经给一些国家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酿成剧烈的社会动荡和急剧的政权更迭,由于经济泡沫也曾为一些国家和地区带来过暂时的、表面的繁荣,并使某些人得到了巨额物质利益,因此,人们仍然一次又一次地制造泡沫。1997年7月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社会影响之广泛和深远是空前的,再次给世界人民上了深刻的一课,人们痛定思痛,不得不认真思考和对待经济泡沫了。  相似文献   

7.
2007年至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文章主要从证券市场、银行业、进出口贸易以及居民消费与投资这四个方面来介绍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并主要分析了此次金融危机对证券市场和银行业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最后从政府和投资者两个角度提出了应对危机的相关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8.
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困难,致使中国经济的内部矛盾突显.笔者立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分析了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社会带来的各种新问题及其成因,进而提出了金融危机对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即面对金融危机,中国如何丰富和践行科学发展观,转交经济增长方式、拓展国内和国际战略空闻等.  相似文献   

9.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由于人类进入金融社会的时间并不长,所以往往会陷入金融危机,二十世纪30年代的金融危机更是给美国带来了空前的灾难.我们在享受金融发展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同时,也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危机.所以要逐步总结金融监管措施利弊,通过对金融创新、金融监管模式的不同、经济全球化以及自由化的研究分析其给金融监管所带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同时,也给有实力的企业带来了跨国并购的良机.近年来,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越来越活跃,本文通过对金融危机后我国国内宏观经济的分析及航运业的行业分析结合海航集团收购通用海洋的案例分析,进一步阐述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带来的机遇.  相似文献   

11.
李果 《许昌学院学报》2012,31(1):143-144
2007年的经济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重大的打击。金融危机之后,在全球经济普遍疲软的大背景下,为了扩大内需、恢复经济,各国政府频繁颁布政策、措施,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货币战争"就此打响了。本文重点分析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以及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采取的财政、货币政策及其效果;最后提出我国应对货币战争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重振唐山雄风 成教功绩卓著本刊记者行舟历史常给人们带来一些不愉快的记忆。1976年那场涤荡唐山市的惨不忍睹的大地震,回想起来至今让人心寒。经受了残酷的自然灾害,唐山人民并没有低头,重振唐山雄风的豪迈誓言自震后便一直响彻在唐山人民的心头。经过十几年的拼...  相似文献   

13.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强烈冲击和影响,不少企业包括世界级的大企业因而陷于困境甚至倒闭破产。金融危机在带来严重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调整机遇。中小企业如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尽快摆脱目前发展困境呢?本文通过简要介绍此次金融危机的成因,分析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中所面临的形势,思考中小企业应对危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后,人们对曾经创造了经济飞速发展的东亚的过去和未来都表示怀疑和担忧。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东亚经济高速发展有着相似的外因和内因,但二者并无必然的联系。虽然东亚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东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挑战,使东亚经济发展困难重重,难以继续保持过去那样的辉煌,但东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并不就标志着东亚经济飞速发展的消失,东亚发展模式的破产。东亚各国的经济基础设施并未遭到大的破坏,亚洲的经济规模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仍然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东亚的市场仍然是最有吸引力的。因此,经过数年的调整与恢复,东亚经济将出现一个新的发展,亚洲特别是东亚的经济在世界经济发展中仍将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美国次贷危机转化为严峻的国际性金融危机以来,金融市场瞬息万变,给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着眼于当前世界金融危机整体发展的局势,探讨金融危机的一般规律,分析金融危机对全球乃至中国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或许无尽的时间可以抚平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曾经带来的创伤,久远的时空阻隔,也许让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感觉不到甚至漠视二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真实影响,但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因为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时值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在全世界人民欢庆这一胜利时刻的同时,也勾起了我们对60多年前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二战战役的回忆。那场动荡了几乎整个世界的战争已永远地成为了历史,其间的一幅幅血腥画面再不会重现在人们眼前,惟有通过文字,通过电影胶片,才能让我们永远铭记战争的残酷,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  相似文献   

17.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世界金融危机不仅给美国金融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也给世界金融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全球经济出现衰退,我国的商业银行因此受到了影响.本文研究世界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提出从利率管理、银行监管、信用管理、个人信贷质量等方面加强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18.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世界金融危机不仅给美国金融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也给世界金融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全球经济出现衰退,我国的商业银行因此受到了影响。本文研究世界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提出从利率管理、银行监管、信用管理、个人信贷质量等方面加强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19.
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影响及对中国金融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是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世界最严重的一场金融危机,来势凶猛,波及面广,影响度深,给全球经济带来了重大损失.深入分析研究本次金融危机发生的成因、影响,并从中得到启示,确保我国金融管理长效规范发展,对我们国家和金融监管机构而言,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从历史上看,它不仅会给高等学校带来负面作用,也能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2008年发源于美国、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同样给高等教育带来了发展机遇与严峻挑战.认真分析金融危机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便于高校及时制定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