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近年的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很多高校开设了《跨文化交际》这门课程以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由于课程针对的对象不同以及不同教师对这一课程的理解不同,该课程在各高校中呈现百花齐放的世态,并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本文以提高大学英语(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出发点,立足于实践教学,探讨了大学英语选修课《跨文化交际》的课程内容设置。  相似文献   

2.
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离的,对外汉语培训不仅要提高学习者的汉语语言水平,还要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训教师要针对参加对外汉语培训的学习者特点,选取他们迫切需要了解和领悟的文化因素,结合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合理规划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渗透,加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前,高校外语教师普遍认同文化导入对于外语教学的重要性,外语教学即文化教学,掌握一门外语实际上是逐渐适应异族文化的过程.本文作者从跨文化交际理论出发,阐述了在高校外语课堂词汇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目的以及词汇文化内涵教学的内容,分析了词汇文化内涵教学的常见方式,以使学习者能够全面地理解目的语词汇,从而在跨文化交际中准确无误地使用目的语词汇,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黄斌  石晓嵘 《海外英语》2024,(6):100-102
传统的跨文化交际课程偏重于交际过程中的英语国家介绍,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容易引起学习者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盲目崇拜,也不利于提高学习者的文化自信。文章从课程思政的角度分析思政元素在跨文化交际教学实践中的挖掘和实现路径,从而培养具有人文精神、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和兼具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聋子英语、哑巴英语"已成为高职院校英语学习者的共性问题,解决的途径,唯有改变英语视听说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本门课程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听说技能以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之目的。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文化的载体。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输入中国文化是实现真正跨文化交际的需求,符合通识教育的理念,有助于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目前高校英语教学缺乏中国文化输入,造成了学习者在实际交际中无法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窘境。中国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可行性途径主要为课程大纲设置中国文化模块、提高教师中国文化素养和中国文化输入意识、加强教材建设、改善课堂设计以及引导学生把中国文化融入自主学习等。  相似文献   

7.
视听说课程教学与学习者交际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语教学的最终任务和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视听说课程在培养学习者交际能力方面发挥着有效的作用。在该课程教学中,教师只有正确处理视听说三者的结合,注重“说”的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充分发挥教师课堂主导作用,才能最终实现学习者交际能力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英语和汉语,从两种语言的构词入手,探析语言中常见的性别差异,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英汉语言以及构词折射出的中外社会现象和社会文化,从而提高本土教师和外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意识,避免出现跨文化交际上的失误.  相似文献   

9.
如今一些学者发现我国在跨文化交流中出现"母语文化失语"现象,严重阻碍学习者语言学习发展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究其原因,英语教材中本民族文化内容的"失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本文从英语教材编者观念、教材内容选择以及教学和教师自身修养等方面提出了改进,以期提高学习者综合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0.
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美文化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课堂学习、课外学习、以及课后实践活动几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结果显示,学生对英美文化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同时教师应该鼓励、敦促学生加强课后的跨文化交际实践活动,通过交际实践活动即语言输出唤醒学习者对英美文化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作出反思,最终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加强科学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不能适应科技时代的发展要求。必须从转变观念、确立科学教育的核心理念,优化课程结构、实现科学课程的综合化,营造科学教育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做中学"、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与能力以及提高教师自身的科学素养等方面加强科学教育的改革,以便从根本上提高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教育中,文化的客观差异导致了学生学习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差异,针对这一管理难题,必须在文化包容、文化理解、文化尊重中寻求出路,提出“中西课程均注重过程性评价,让学生淡化考试功利,注重平时积累”,“共同制定规则,协同执行,用规则和诚信看护校园”,“尊重学生差异,搭建平台,分层培养,分类选修”的教育策略,让学生能够融汇中美文化的优势,既有中国情怀.又有一定的世界视野。  相似文献   

13.
当前国内的英语泛读教材偏重西方文化的导入而忽略中国文化,呈现明显的文化失衡状态。英语泛读作为语言和文化输入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双语文化能力,教材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文化的杂合、教材的编排上应注重科学性、教材的评价应坚持双向性标准。  相似文献   

14.
应用文的写作课程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定义不可以只局限在文化基础课的教育,而是要将其打造成为一门为职业岗位输送人才的训练课。一定要对应用文的写作课程建设进行高度重视,这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写作能力,还使同学们提高的职业能力以及在以后的就业竞争中表现更加突出,为同学们的职业生涯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承担着引领整个社会先进文化、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使命。人文精神的培养只能在一定民族文化传统之下完成,民族文化是构成人文精神的历史基础.古代文学课程所具有的哲学思想、历史思维和文学审美特质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民族文化传统资源,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师应善于挖掘本学科中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塑造与培养的知识和因素,采取合适的方式加以拓展,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6.
开放实验模块化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基于开放实验模块化教学模式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能为学生提供英语民族如何进行交际的真实情景和鲜活的语言,是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最佳途径。英语视听说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西方历史、宗教对语言的影响,以及不同民族非语言活动在交际中的作用,还可使学生加深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理念与精神来检视,我们发现,造成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感受不到课程知识的意义及其学习的价值。因此,意义建构应成为公共教育学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价值取向。公共教育学课程旨在让师范生体认到教育的意义、教育理论的意义、学生成长的意义以及教师职业的意义。公共教育学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改革策略在于回复知识的意义与重构学习的路径,具体包括:恢复学习的社会实践活动本质、建立知识与真实世界的联系、立足师范生的社会文化属性和知识经验基础、提升公共教育学课程教师的理论素养与教学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18.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但面对多元文化的浪潮,大学生表现出对文化选择的茫然或迷失,一定程度上缺失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着密切联系,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贯穿思政课教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在运行、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其在"文化育人"方面的许多独特优势没有很好地发挥。而人文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如何在实践中更好地利用公选课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是学生培养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重视并有针对性地推动公选课教学改革,可以在学生人文教育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加强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注意全面性、层次性、一贯性、艺术性、重点性、包容性和批判性。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不能流于形式,要注重批判继承,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