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世纪四十年代,美国数学家、工程师香农(C、E、Shannon)发表《通讯的数学理论》,美国数学家维纳(N、Wiener)发表《控制论》,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L、V、Bertallanfy)发表《一般系统论》,从此,创立了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它们已成为文理两科共同的方法论基础.语文教学法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运用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理论来研究语文教学法,研究语文教学的改革,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以下统称新三论)三者是互相联系的,其中的概念、原理、规律都是相互渗透的.把三者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可以抽出三条基本原理,即反馈原理、有序原理、整体原理.本文拟就新三论的基本原理在语文教学改革(着重在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运用和新三论的发展对于语文教学改革的启示等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_周易_简论     
李镜池先生原是我院中文系教授,一九七五年逝世.李先生一生致力于《周易》研究,在国内外都颇有影响.他的论文基本上收集在一九七八年三月中华书局出版的《周易探源》中.此外,还有遗稿《周易通义》、《周易通义简编》、《周易类释》、《周易选释》、《周易选》等数种.本刊选载的是《周易选释》中的前言.文中对玄妙难读的《周易》作了全面、通俗的介绍和评论,指出读《周易》的途径和方法.这对我们研究《周易》是有帮助和启发的.  相似文献   

3.
五十多年前,柳亚子先生对一九○三至一九○五年日本横滨新小说出版社的一批署名“曼殊室主人”和“曼殊”的著作作过辨证,他的结论是:“《新小说》上的曼殊室主人和曼殊,是麦孟华而不是苏曼殊,请大家不要再上当呀.”对于柳亚子的这一论断,解放以来,虽然没有人直接提出过异议,但在不少文章和著作中却认为,苏曼殊是《小说丛话》的作者之一.他们说:“1903—1904年连载于《新小说》杂志头两卷的《小说丛话》是梁启超、狄葆贤、苏曼殊、侠人等共同创作的一种新体裁”.因而断言:苏曼殊“在《新小说》杂志上留下了宝贵的谈文学的文字”.这就无形中肯定了《新小说》所署的“曼殊”就是清末民初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作家苏曼殊.  相似文献   

4.
葛兰西是意大利共产党创建人之一.一九二七年,他因“领导社会主义运动罪”而被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处以二十年零四个月的刑徒.墨索里尼的监禁不但没能“使葛兰西的脑袋停止活动”,反而使其得以专心致志,完成了一百多万字的《狱中札记》,创造性地提出了“实践一元论”和“绝对历史主义”哲学及“历史联合体”、“领导权”、“现代君王”、“阵地战”和“运动战”等一系列社会政治理论.葛兰西理论的遭遇并不比其主人的好.由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倾向性错误,它曾被打入冷宫达三十年.直到六十年代末,西欧、北美、甚至东欧诸国无产阶级政党、左倾各派别及知识分子各阶层为探讨“无产阶级革命”  相似文献   

5.
《论语》中的“於”字共出现182次,作动词用的只有3次,用作介词竟达179次之多,足见“於”字是一个比较纯粹的介词.《论语》中还有相当干介词“於”的用法的“乎”和“诸”、“焉”,共50多次,本文中对它们也一并讨论.介词“於”要和它所引介的词语组成介词结构,以这个介词结构作为一个构件.才能在句子中起各种语法作用.这是“於”和其他介词固有的组合特点相同的地方.但是,好些介词引介的词语可以省略或隐去,而“於”引介的词语却不能省略或隐去,这是“於”和好些介词的组合情况不一样之处.  相似文献   

6.
《诗经》是西周到春秋中叶大约五、六百年间的乐歌总集,是我国古代文学遗产中一颗璀灿的明珠.《诗经》有广阔深邃的思想内容,有生动凝炼的文学语言,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一向被称为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诗经》在春秋时代并不叫经,一般称为“诗”或“诗三百”.司马迁说:“古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此后,就有所谓孔子删诗之说.经过史家们考证,此说不足信.但是,孔子大兴诗教,对《诗经》作过重要的评论,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这倒是确实的.本文主要试图从《诗经》的内容、风格、语言和作用等方面,对孔子评诗的利弊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一)古称“诗”有六义,曰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之说,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和《毛诗序》,那时的排列顺序是风、赋、比、兴、雅、颂,概指诗的内容.现代一般人认为,风雅颂是指诗的内容和音乐体例的区分,赋比兴是指诗的艺术表现手法.关于风雅颂,以宋人郑樵的解释较为通俗.他认为,风土之音曰风,朝庭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风是民间歌谣,多为人民大众所作,带有乡土气息.雅是宫庭音乐,是官办的正乐.颂是庙堂音乐.《诗经》共三百零五篇,其中风诗一百六十,来自十五个地区;雅诗一百零五,分大雅和小雅;颂诗四十,包括周颂  相似文献   

7.
三国鼎立时期,据有东南半壁的孙吴,为了取得对长江控制权和向海上发展的需要,建立了规模庞大的舰队.当时吴国的海上活动,自长江口往北,曾一再遣将跨越黄海到辽东半岛;向南,则不仅有公元230年卫温等求夷、亶二洲之役,在其先后,还曾有约226年朱应、康泰自交州出使南海及242年聂友、陆凯渡海征珠崖、儋耳之举.本文讨论的,只限于发生在黄龙二年(230年)卫温、诸葛直浮海求夷、亶二洲之役问题.  相似文献   

8.
每当学校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开展体育运动的时候,社会上、学校里、家庭中仍然有人重智轻体.他们认为,青少年儿童搞体育运动,固然能使“四肢发达,身体健壮”,但同时难免“知识贫乏,头脑简单”.因而只让青少年儿童埋头读书,不让他们锻炼身体.这种“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论的流传,增加了青少年儿童对参加体育运动的疑虑,打击了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妨碍了德、智、体全面发展,是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的一大思想障碍,很有剖析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容志行是我国著名的足球名将.他那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精湛的运动技术、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搏得我国体育界和广大群众的赞扬,被誉为“志行风格.”我们趁容志行在我校学习之机,访问他本人和足球界的有关同志,并查阅有关报导他的资料,对“志行风格”的内容、形成和启示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目的是使“志行风格”在我国体育界发扬光大.一、“志行风格”的内容容志行从十六岁被选拔进广州工人足球队,到三十四岁从国家队退役,在绿茵场上奔驰了十八年.他先后代表广东队、国家队参加过几百场比赛,足迹遍及亚、非、欧、美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始终保持着一种良好的体育风格,这就是被人们称为精神文明珍宝的“志行风格”.  相似文献   

10.
《论语》中动词“问”除了极少的几个用例作“问候”、“慰问”讲,绝大多数是“询问”义.本文论述的是“询问”义的“问”用作谓语所构成的多种句式的特点.“询问”义的“问”,作谓语时,表示有不了解的事情要向别人询问,把问题提出来请别人解答.这样就涉及询问什么(询问的内容)和向谁询问(询问的对象)的两个方面.这两方面可以由双宾语句式表现出来,承担询问内容的词语是直接宾语,承担询问对象的词语是间接宾语.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括母问奢其故.”“奢”是询问的对象,是间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文学角度对1978至1989年国内黄遵宪研究情况做了回顾,包括黄氏诗文、资料、研究论著的出版,研究者对黄遵宪生平思想、文学主张、《人境庐诗草》,《日本杂事诗》以及《人境庐集外诗辑》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并对之加以评论.还从建立“黄学”科学研究体系的高度指出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并祝愿“黄学”蓬勃发展,蔚为大观.  相似文献   

12.
《野草》的写作意图、主要内容和思想倾向是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有的说,主要是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和批判;有的说,主要是对自己心境和思想中矛盾的解剖、思索和批判;有的说,认为仅仅“面向内心”和仅仅“面向世界”都不对,《野草》的每一篇都是既有面对现实世界的斗争也有面向内心进行自我批判;有的说,主导思想倾向是积极地战斗、讽刺和批判;有的说,苦闷、仿徨、颓唐的情绪是这本散文诗的主调.还有其它说法,有代表性的是这几种.我们是赞成主要表现作者自己内心世界这种看法的.这不仅由散文诗这种文体的功能和特点所决定,散文诗是心灵的歌,它不侧重于描绘客观世界,而强调用形象直接象征自我内心世界;更重要的是从综合各篇的主题、题材和表现方法中可以看出:《野草》的写作意图和思想内容的确有别于鲁迅杂文的针砭时弊和小说的再现现实.这个集子虽然也有一些篇章尖锐地攻击时弊,但更主要的用意还在表现作者求索的愿望、斗争的豪情、思想矛盾的解剖以及由现实触发的感想,等等,换一句话说,更主要的是表露自己内心的东西.  相似文献   

13.
_的启示     
教学内容:《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四。教学目标:1.学会读生活之书,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发,并能联系生活实际,用笔表达“生活”。2.打开习作思路,围绕所选内容写清过程,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给读者以启示。  相似文献   

14.
殷周_帝_天_观念考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人想象中的宇宙主宰,在殷代一般称为“帝”,周代以后则一般称为“天”.这个问题虽曾被一些古文字学家注意到了,但由于对此未作进一步的探讨与解释,加上传世文献对“帝”、“天”观念的长期混用,以致人们仍常把两者混为一谈.就是在众多的思想史专著中,这种舛误也比比皆是.因此,有必要对“帝”“天”观念的源起和混同的历史,作进一步的考索.殷人的至上神是称帝不称天的.郭沫若同志早在《先秦天道观之进展》一文中就曾经指出:“《卜辞》称至上神为帝,为上帝,但决不曾称之为天”.这个结论是正确和可靠  相似文献   

15.
现代著名作家欧阳山一百五十万字的五卷长篇巨著《一代风流》,惨淡经营了近三十年的时间,终于全部问世,与读者见面,并收入最近出版的《欧阳山文集》.《一代风流》究竟“风流”不“风流”?社会上众说纷纭.我们认为,《一代风流》够“风流”.如果说,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梁斌的《红旗谱》可称为“是一部党领导的农民革命运动的壮丽史诗”,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可誉为描写解放战争的“英雄史诗”;那么,欧阳山的长篇小说《一代风流》,也称得上是一部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整个历程的史诗性巨著.它不但形象地反映历史,并较准确地把握和正确地回答时代急遽转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重大问题,塑造出众多的人物典型形象,还充分显示出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民族风格.一 《一代风流》是在“阶级斗争”的腥风血雨中诞生的.当《一代风流》的第一、二卷《三家巷》和《苦斗》出版后,有人矢口咬定这两卷根本不是写所谓“中国革命的来龙去脉”,而是写“儿女风情史”,是“鸳鸯蝴蝶派式的爱情小说”,甚至说它是宣扬“阶级调和”、“阶级投降”,“毒害青年”的作品,是“专为错误路线树碑立传”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_诗经_卷耳_臆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录原诗: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实彼周行.陟彼崔嵬,我马虺(阝贵).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陟彼(石且)矣,我马瘏矣!我仆(疒甫)矣!云何吁矣!这一首诗,解说纷纭,使人莫衷一是.先列出常见的有代表性的几种解释:一、“第一章,写女子在采卷耳时因想念丈夫而中止了劳作.”第二、三章“写女子托言想升高望远,但是马病不能行,只好用饮酒来解除自己的忧伤.”  相似文献   

17.
《全唐诗》第五册《孟浩然二》载:“县城南面汉江流,江涨(一作嶂)开成南雍州.才子乘春来骋望,群公暇日坐销忧.楼台晚映青山郭,罗绮晴骄(一作娇)绿水洲.向夕波摇明月动,更疑神女弄珠游.”标题为《登安阳城楼》.(中华书局1985年第三次印刷本,1657页.下凡引解放后中华书局出版各书,皆只注明书名及页数.)查上海涵芬楼借江南图书馆藏明刊影印本《孟襄阳集》、上海中华书局据明刻校刊本《孟浩然集》、汲古阁藏《五唐人诗集·襄阳集》、光绪十三年(1887年)印行《唐四家集·孟襄阳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据明铜活字本影印《孟浩然集》(见《唐五十家诗集》)等版本孟诗集,皆录载是诗,其标题文字,均作“登安阳城楼”.明初高棅(1350——1423年)编选的“一部比较全面而有广泛影响的大型唐诗选本”  相似文献   

18.
在唯物辩证法质量互变规律的理论宣传和教学工作中,有一种观点认为“质变就是革命”.这种观点把事物的质变和革命划上等号,把革命拨高为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普遍规律.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一斯大林在他的早期著作《无政府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一文中认为,进化和革命、量变和质变乃是同一运动的两个必要形式.他说:“辩证方法说:运动有两种形式,即进化的形式和革命的形式.当进步分子自发地继续进行自己的日常工作,使旧制度发生一些小的变化、量的变化的时候,运动就是进化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日本学者稻畑耕一郎先生《屈原否定论系谱》一文,援引我国廖季平、胡适、何天行、卫聚贤等人怀疑、否定屈原其人其作的论点,铺叙成文,公诸于世.该文把何天行《楚辞新考》(《楚辞作于汉代考》)当作“否定论”一根重要支柱.认为这本书“较之廖季平和胡适的‘否定论’则周密得多,系统得多”,具有“特色”,“兴味最深”.其实,何天行的“否定论”自1937年发表单篇论文至1948年出版单行本的上十年间,在国内学术界影响是不大的,人们并不以之为然;他否定屈原,认为《离骚》的作者是汉代淮南王刘安的论点,随着岁月的流逝也早已被人们遗忘.现在,既然稻畑耕一郎先生重新把它提出来,又给以高度评价,看来,旧事重提,把何天行的论断进行一番研究和考辨,并不是没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楚辞·九歌·东君》“思灵保兮贤姱.”王注:“灵谓巫.姱,好貌.言己思得贤好之巫,使与日神相保乐也.”洪补已知其注“灵保”之误,说:“古人云:诏灵保,召方相.说者曰:灵保,神巫也.”灵字从巫,在《楚辞》里多指神或扮神之巫.《离骚》:“百神翳其备降兮,九疑缤其并迎.皇剡剡其扬灵兮,告余以吉故.”古代神多有光.“皇剡剡”即状其光.《云中君》也说:“灵皇皇兮既降.”(皇读如辉煌之煌)所以《湘君》的“横大江扬灵”也是说神光飞扬,没有必要改读为“扬舲”.这样看来,《九歌》诸“灵”多指灵光显赫之神.但神往往要由巫来扮演,“身则巫而心则神”,神巫混一,灵保不分.《东皇太一》:“灵偃蹇兮姣服.”王注:“灵,巫也.楚子名巫为灵子.”春秋屈巫字子灵.《说文解字》卷一玉部:“灵(原小篆从玉),巫也,以玉事神.灵,或从巫.”《易林·小畜之渐》:“学灵三年,仁圣且神明,见善祥吉喜福庆.”王国维先生指出:“灵之为职,或偃蹇以象神,或婆娑以乐神,盖后世戏剧之萌芽,已有存焉者矣.”诸家俱言《楚辞》灵保即《诗》之神保.《小雅·楚茨》:“神保是飨.”“神保是格.”“神保聿归.”朱熹《诗集传》:“神保,盖尸之嘉号.《楚辞》所谓灵保,亦以巫降神之称也.”《克鼎铭》有“圣保”.王国维先生《克鼎铭考释》曰“圣保犹《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