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大学生大规模扩招,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压力越来越大.作为多科性或综合类大学里的非优势专业,就业渠道不如传统优势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更大.本文结合非优势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分析辅导员在非优势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重要性.认为多科性或综合类大学里非优势专业大学生的辅导员在就业指导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协调学校资源,引导非优势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作用十分巨大.能够最大限度的挖掘就业资源,帮助弱势专业同学调整就业心态.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即课程承载思想政治、思想政治寓于课程。教师队伍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其中,专业课教师是“中流砥柱”,辅导员是“政治委员”。双方在育人对象上同源、工作场域上互补、方法上互相借鉴,但也出现了协同意识失衡、协同功能失位、影响力失信和协同成效失范等问题。运用协同论进行理论归因,从自组织的角度出发,构建以资源整合为核心的保障机制、以考核评定为核心的制约机制、以奖惩创新为核心的激励机制,形成“催化”协同育人工作的外在力量,以期产生协同育人效应,以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3.
随着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专家化的呼声不断增高,迫切需要在高校开展辅导员专业的博士生培养。高校要实现培养高级专家型辅导员的目标,必须构建学习、科研、实践三位一体的辅导员专业博士生培养模式,切实提高辅导员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是当今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应然取向和现实诉求。然而受到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及学校教师评价体系等因素的制约,这一理念在践行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异化。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的思政联动需要系统协同理论的持续推进,这既是对优势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对传统模式的大胆突破,更是提升思政教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和思政教育系统自我完善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1):F0002-F0002
正重庆大学以中发[2004]16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有规划,明确目标;增合力,共同成长;强素质,内涵提升;重发展,成效突出四项措施为抓手,搭建辅导员综合成长平台,推动辅导员专业发展。其一,搭建职业化培训平台,通过专题培训班、主题讲座、交流互访等培养模式提升辅导员工作水平;其二,创设教学研究平台,通过组建教学研究团队、学生思政专项硕士点、科研  相似文献   

6.
高校是大学生人格政治素养、道德素质成型的关键阶段,而高校辅导员能够通过自身的非权力性影响力有效干预和引导学生思想和行为发展状态。辅导员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形成,需要从辅导员人才选拔时期对质量就有严格的要求。辅导员要积极参与专业能力、情感智力的持续性培训,在增强心理学、教育学专业能力之外,也要持续增强思政理论阐释能力,维系学生管理时的理论底蕴。辅导员要发挥影响作用,则需要深入学生群体,利用亲和互动和榜样示范的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思想进行教化,与思政教育形成合力,有效提高大学生对思政工作的认同度,进而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和道德素质。基于此,阐述了高校辅导员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概念与组成要素,分析了高校辅导员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形成机制,并探讨了高校辅导员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作用及其发挥的途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定位和培养模式存在与开放型经济发展实际不相匹配的问题.通过分析开放型经济发展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特点,以浙江工商大学为例,提出进一步明晰地方财经类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定位、促进培养模式转型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思政辅导员具有科研能力、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和教育能力,从事相关工作的教师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面对繁重的工作容易缺乏耐性,脾气急躁。思政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中的领路者,就这要求思政辅导员应该情绪稳定,重视服务学生,和家长与学生经常沟通,提高自身的沟通水平和技巧,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有助于工作的全面展开。思政辅导员应该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专业知识,将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作为自己的使命,应该制定健全的考核机制,使用多种手段保证育人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思政辅导员不是学生的保姆,应该认识到自身的工作方向,避免工作热情的降低,明确角色定位,突出核心工作,转变随意、盲目的工作态度,转变思维误区。  相似文献   

9.
夏兰 《华章》2013,(25)
在高校中,给学生上课的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与学生的辅导员都是引领学生思想的主要主体,但是由于现实中两支队伍没有有效整合优势,没有完全发挥出两支队伍的育人主导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和辅导员共同育人的现状,为两支队伍共同努力育人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互联网应用最为广泛的群体,不仅是网络信息的传播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制造者。互联网中传播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一定冲击,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因此,高校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辅导员是工作队伍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文详细介绍了新形势下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策略,以期能够更好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充分发挥辅导员在思政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意识和能力决定着思政教育的实际成效。以协同理论为载体,探讨高职院校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之必然,并对其协同育人之困境与模式进行分析。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速构建大思政格局、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是育人之必然,但面临顶层设计缺乏整体性、育人实施过程各自为营、合作平台建设长期缺位等问题。高职院校辅导员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应构建职能部门与学院、学区与舍区、辅导员与担任班主任的思政教师、业务与实践结合的“四联系”模式,稳固教育主体功能,助力协同育人方向。  相似文献   

12.
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两支主要力量,共同承担着大学德育的重任,客观上具有深度融合的条件和必要。构建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通力合作、优势共显的交流模式,应当而且能够产生联动,形成合力,实现任何单方活动难以企及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审视了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个性特征应然状态及其现状,构建了立体多维的思政工作模式。文章主要从主题源、方式源、信息源等方面解构该立体多维的思政工作模式,并根据高校计算机专业院系的学科资源,构建了计算机专业学生工作信息数字运行平台,以夯实该立体多维的思政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4.
目前高校的学生管理和思政辅导遇到了很多问题,例如认知出现偏差以及辅导员难以理解年轻人的价值观、角色定位出现偏差等.对此,我们不仅要实现辅导员角色的有效定位,同时还需要从谈话技巧以及沟通手段、语言的使用以及环境的营造等方面来实现在高校内进行思政辅导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为响应“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要求,文章结合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需要,提出了“三三制”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即“三项任务+三项工作”。“三项任务”包括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项工作”包括教学团队建设、课程内容重构、教学方法整合。为了评价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实施效果,进一步提出了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测评方法。结果表明,该模式对工程管理相关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9,(11):127-128
高校辅导员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符合当前国家"大思政"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完善的重点方向,本文从当前"大思政"理论的背景出发,分析当前"大思政"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就高校辅导员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评价原则、影响因素、实现途径等进行分析,提出实现辅导员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7.
张璐阳 《教师》2021,(5):3-4
受新媒体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选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新的环境和要求,辅导员应当结合当代大学生接受度比较高的获取信息的方式和形式,努力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文章从顺应时代、更新观念、应用新媒体资源、创新思政工作方法等方面着手,以提升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的整体素质,并专门针对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从辅导员自身的发展和民办学院为辅导员提供怎样的机会和平台去发展,两个方面论述了关于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更需要"人生舵手"型的辅导员,不仅踏实肯干,而且要具备"育德树人"的理念。同时学校要从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加强辅导员的在岗培训,增强辅导员自身和谐发展,为辅导员提供机会和平台。  相似文献   

19.
提升高校辅导员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环节。高校辅导员要着力强化课程思政育人意识和课程思政育人能力。分析了提高辅导员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的意义,阐述了辅导员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潘虹 《文教资料》2021,(4):88-89
对大学生来说,高校辅导员不仅是人生的导师,还是知心朋友。辅导员掌握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激发大学生内在的奋斗能量。要想提升高校辅导员的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需要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媒介素养,在网络上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思政教育话语体系。本文从当前高校辅导员在开展网络思政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究如何有效提升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