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班主任之友》2007,(3):61-61
我国历史上通常使用的纪年法有三种:①干支纪年干支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合称,以十干和十二支循环相配,可配成六十组,通称为“一个甲子”,用来表示年历,每六十年一个循环,周而复始。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的史籍中,准确的纪年是从西周共和元年开始的。以君主即位的年次顺序纪年和帝王年号纪年,是史籍中常见的纪年法。从西周共和到汉景帝(公元前841——公元前141年),历史纪年均以历代君主或皇帝即位的年次顺序递记,直至他们退位或死亡为止。例如,周宣王姬静于公元前827年即位,这一年称宣王元年,他在位的最后一年,称宣王四十六年。又如秦王嬴政接位年称秦王政元年(公元前246年),秦统一全国后,嬴政改称始皇帝,纪年连续,称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他死时纪年为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次年(公元前209年)即为秦二世元年。用年号纪年是从汉武帝刘彻开始的,刘彻即位  相似文献   

3.
纪年和纪月是构成年表的主要条件,但历表还要求有纪日.在我国历史上纪载年、月、日多用代符和代称,形成了复杂化,很难弄清楚.现将我国历史上通用的纪年、纪月、纪日法作一概述.一、纪年法1.王公名号纪年法.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纪年法,它按照王公在位的年次纪年,以元、二、三的序数遽记,直到出位为止.如春秋鲁隐公元年、晋鄂侯二年、宋穆公七年、燕穆侯七年、秦文公四十四年等都是周平王四十九年,实际就是公元前722年.这说明春秋时,列国虽说奉周正朔,然而纪年皆以本国之君即位之年为纪.  相似文献   

4.
历史是按照年代顺序发展变化的,纪年是史书和教材的重要体例,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纪年常识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史上的纪年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中国历史文献中不同的纪年、纪月、纪日方法  相似文献   

6.
用干支纪年至迟在东汉初年就普遍使用,直到今天没有中断。为了帮助中文科和历史科的同学阅读古书,我设计了一种由公历年数推算干支的简易方法,此法只要依次记住天干10个汉字和地支12个汉字即可。  相似文献   

7.
历史纪年法简介王永波学习历史,必然涉及到年代,现把历史中常见的几种纪年法归纳如下:1.公元纪年法。现行的公元纪年法是从所谓的耶稣出生之年算起,这一年以前的年份叫公元前某年,以后的年份叫公元某年。但应该注意:没有公元零年这一年。我国是从1949年中华人...  相似文献   

8.
《社会》第三册课文学习了公元纪年,《社会》第四册课文和我国现在印制的日历一样,其中均涉及到我国传统的干支纪年,如第四册第七单元第三课甲午中日战争的“甲午”,第四课戊戌变法的“戊戌”,第五课中的《辛丑条约》和庚子赔款的“辛丑”、“庚子”,第六课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辛亥”等。我认为,应让学生了解干支纪年知识,从三个方面进行教学并加以应用。一、干支纪年是我国传统的纪年方法1郾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1)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2)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2郾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将十天干和十二地…  相似文献   

9.
“历史总离不开年经事纬”,有了这个我们才会在学习中省去不必要的麻烦。就拿纪年方法来说,历史上的纪年方法很多,好多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对纪年方法颇感难以下手。我国“历史优久,年代遐长,史籍浩繁,事迹错杂”,为此我们更有必要将头绪纷纭的历史事件提纲摘要,纪年方法不失为一种很好方法。但纪年法也异常复杂,大致有七种之多,本文根据纪年法的演进过程作一简单的介绍。1.我国最早的纪年方法是以帝王在位的年代起讫来计算的。在《书经·尧典》中就曾有这样的记载“朕在位七十载”等话,在《舜典》也有类似的记载“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就…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公元前841年是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但在人教社2003年版高中《中国古代史》中却有不少此前的纪年,如公元前2970年禹建立夏朝、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大败夏兵、约公元前1046年发生牧野之战。那么.这三个历史纪年是从何而来的?  相似文献   

11.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高中《中国古代史》教材(全一册),有这样的表述:“约公元前2970年,禹建立夏朝”、“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在首领汤的率领下,发兵讨桀,大败夏兵”、“约公元前1046年,双方在商都郊外牧野犀开激战”。这三个历史纪年是从何而来,是传世历史文献的记载,是出土文献的记载,还是近几年来考古发掘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2.
部编小学历史新课本,分课叙述一件件重大的史实:政治、军事、经济……各个方面,本国的和世界的。第一册教材三十课,第二册教材二十八课,每周二教时。基本上每一教时要教完一课内容,时间是十分紧凑的。历史教学,既不能干巴巴讲几条历史要点;也不能以讲故事来代替历史教学,而忽略了历史基本知识的传授。应该既要把史实讲得生动具体,又要扣紧时代演变、朝代更替以及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和揭示课文中包涵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我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3.
笔者曾听过一节高三历史复习课,课上复习的内容是"中国古代交通运输与经济"。首先老师总结了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从秦朝的灵渠、隋唐的广通渠、南北大运河一直到元朝的京杭大运河。后有一个学生提问:"老师,历史上的漕运是怎么回事呀?"这位老师略有迟疑,然后稍作思索说  相似文献   

14.
鲍亚民 《新高考》2010,(4):38-38
我国历史上使用的传统纪年法是“干支纪年法”和“年号纪元法”。先秦纪年多以王公即位年次年号纪年,各国不一,较为混乱。  相似文献   

15.
在阅读中学文言文时,我们常常会遇到如“庚子”、“甲申”等用天干、地支作纪年的问题;在历史教科书上,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如《辛丑条约》的签订、“甲午战争”、“辛亥革命”等,也都涉及到干支纪年法。  相似文献   

16.
对历史一词的认知,概括起来有两个释义:一有对历史本身的释义,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或是称为“过去的事实”“过去的存在”;二是对历史学的释义,是“过去的事实的记载”。这样的认知已固化在人们的头脑中,其实这只是一个直观历史的表面现象的描述,用梁启超的话说,就是“解剖”历史的认知,没有说清楚历史的本质,不具有哲学理论的高度。换用梁启超“鸟瞰”的观察方法,准确地表述“什么是历史”,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存在的物与人和事就是历史”,即历史的本质存在于一定范围的时空之中,也就是历史存在的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缺一不可。由于空间无限大,人们短暂的时间感知不到它的变化,而时间是一个矢量,永远沿着直线向一个方向飞进,即时间瞬间而逝,时间不回流,也就是消逝的历史不再现,即不可知。我们已知的历史是人类发明语言文字后留下的记忆,所以人类社会上百万年,已知的历史只有五千年到一万年,因流畅语言的产生只有一万年,文字的产生只有五千年,消逝的原生态历史已不可知,已知历史是历史家凭语言文字记载的历史记忆重新复制的历史。原生态历史只有一个版本,而语言文字留下的复制品历史可以有若干版本。因此历...  相似文献   

17.
时间或纪年是历史资料的核心属性,对史实认知至关重要。然而,信息技术对时间元素的强势组织能力,却因时间数据标准的局限乏力于历史时期数据的处理。中国的历史纪年与西方迥异且情况复杂多变,更加剧了与通行时间数据标准融通的难度。于是,把中国历史纪年转为公元年数成为人们将其数字化的折衷处理方法,但信息失真度大、排序成本高、兼容及可移植性差等问题制约了产品的应用效果和发展潜力。以儒略日作为贯通中国历史纪年的基础数据形式,可以克服以上弊病,使信息技术有效服务历史认知,相关标准亟待制定。  相似文献   

18.
历史就是以时间为线,以事件为珠串成的一串串美丽的念珠.人们喜欢历史,是因为它丰富多彩,有趣感人;历史不断向前发展,是因为历史继承者每日笑数着这串念珠.由此可见,时间在历史发展中起着联结铭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是具有尊史、学史和治史传统的民族。历史知识、历史智慧和历史经验,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今天我们正在从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需要充分借鉴和运用历史的经验。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时候,研究党在过去奋斗历程中总结自身历史经验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深刻认识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握历史规律,总揽时代风云,驾驭社会全局,顺利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党的三代领导人一贯重视总…  相似文献   

20.
形势逼人与正确的指引本学期到了第五周,我校教学改革运动在党支部领导下,在教师和同学两方面同时开始了.起初同学听动员报告,学习文件,接着转入鸣放,对全体教师贴了近万张的大字报.其中有关历史老师的也不少.主要是:"照书本讲授,没有新鲜内容,平铺直叙,分析不深入";既然书本都有,我们学生也可以阅读,何必老师讲解?"小学初中高中教材严重重复,在初中或高中阶段不必开设历史课程".三类意见中,尤以最后一类为最多.历史课是历史老师的专业,现在同学竟不要学习它,这怎能不引起老师的思想波动呢?有的老师说:"我平时备课尽了最大努力,花去不少时间,可是同学不要怎么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