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涵化是文化变迁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对景颇族人民来说,直至解放前,其社会仍具有鲜明的农村公社特征,因而,急剧推进的现代化对景颇族传统民族文化涵化是十分典型的.以景颇族重要的文化节日“目瑙纵歌”为视点,对现代化的涵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进行探讨,为传统文化的适应与变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文山学院学报》2016,(5):15-19
目瑙纵歌是景颇族的大型祭祀活动,也是最盛大最隆重的民间节日。目瑙纵歌集中体现了景颇族的传统文化,是景颇族原始宗教、口头文学、诗歌、音乐、舞蹈、雕刻与绘画的现代呈现。以民族文化的角度探究目瑙纵歌的综合艺术形态,可以窥见景颇族的传统文化蕴藏浓郁的原始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3.
目瑙纵歌是景颇族人民一年一度举行的传统而盛大的民族文化仪式,通过对象征符号体系的细致分类,从而对仪式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同时,结合维克多·特纳的仪式结构理论对其仪式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景颇族“目瑙纵歌”盛会以董萨带领其神职人员为群众祭献以“木代”为首的诸鬼为序幕,以祭祀“木代”为开场,以献歌舞祭祀送鬼为收尾。以巫师作法杀牲祭祀为基本形式,祈福镶灾为根本的宗旨,表现了景颇族具有原始宗教信仰的祭祀性质。  相似文献   

5.
节日,特别是带有民族宗教的节日,往往通过仪式的表演来体现其文化内涵。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最集中的展示载体。在旅游开发中,民族节日中的仪式展演是旅游者所青睐的旅游对象,往往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被开发。"目瑙纵歌"节作为景颇族最隆重的节日,其仪式展演包含了景颇族众多的文化元素,为了使"目瑙纵歌"节更好地体现其文化内涵,满足旅游者体验的需求,同时避免节日文化在市场化过程中失色,有必要了解该节日的文化特质,并提出市场化运作的思考和建议,赋予该节日以经济的属性,从而使该节日文化在旅游环境下得到传承与保护。同时也可以对类似民族节日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经世世代代提炼、加工、美化传承至今,经久不衰的目瑙示栋,是景颇族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为民族生存、发展而艰苦奋斗和顽强斗争精神的物化反映,是一种群体意识的象征。景颇族生活的足迹以图案形式惟妙惟肖地镶入了目瑙示栋,景颇族根据动物所固有的属性、特征,赋予它们不同的意义,以表示景颇族的追求和向往。目瑙示栋的纹样或图案显示的不仅仅是景颇族的审美趣味和趋向,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史学研究价值,它是景颇族的历史画卷与象征,更是一个民族历史的折射和民族文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景颇族世居云南,他们是古代的氐羌(qiāng)人的后裔,于公元7-9世纪南迁,目前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3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  相似文献   

8.
景颇族是一个带刀、用刀的民族,映射着景颇人勇武刚强的民族性格。与其它器械相比,刀在景颇族的战斗、祭祀、狩猎、劳动、欢庆胜利等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特点。对景颇族传统武术文化遗产的研究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还可以为保护、传承和发展景颇族传统武术文化遗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姓名是一个特定的符号,体现了各民族的历史、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及民族性格。景颇族的姓名是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地演变发展而约定俗成的。通过姓名可探究民族的历史、民族心理及性格等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我国的景颇族所处的地域环境、社会环境和所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环境的几个方面,分析了对景颇族教育的影响,认为景颇族在历史上长期形成的社会文化的传统渗透于教育之中,影响着教育的各个方面,也就体现出景颇族的民族教育的特点。如何发挥文化环境中积极的因素,消除不利因素,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景颇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最终使景颇族和全国各民族共同进步、繁荣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国际影响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景颇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生命意识。本文从生命根源、生命尊严、生命存在和生命价值的角度对景颇族文化中所沉淀的生命意识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宏景颇族服饰图案中蕴含丰富的数学文化:几何图形、对称和变换思想等。剖析景颇族服饰图案,数学的对称美及数学思想方法在服饰文化中得到了彰显。关注其中的数学因素,对于民族地区课程资源的开发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景颇族史诗神话对景颇族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景颇族民族认同的重要标识之一。景颇族史诗神话所包含的共同的族源神话、集体记忆、宗教、生活习俗等都是民族认同的基础要素。  相似文献   

14.
生活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景颇族是德宏州主体少数民族之一,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蕴藏着丰富文化资源的山居农耕民族,在其曲折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刀耕火种农耕文化体系。在这种农耕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生态文化。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传承和保护好原有的生态文化,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5.
景颇族服饰的纹样种类繁多,这些纹样是其古老的自然崇拜和农业生产的反映,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从其服饰纹样语言入手,对纹样的形态语言和色彩语言进行整理和分类,阐述纹样语言在景颇族服饰上的组合应用特点,并从抽象化构成的图式结构、纹样形式构成方面,研究探讨其独特的视觉艺术美。  相似文献   

16.
谭树卿 《文教资料》2012,(32):66-69
本文拟以学界对许地山先生的文化研究为中心,把对许地山先生的文化研究历程具体划分为宏观文化研究、佛教文化研究、基督教文化研究、道家文化研究、地域文化研究等研究角度。以此为切入口,企求尽可能详尽地勾勒出对许地山先生的文化研究的轮廓。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阶段开设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校本课程,能够有效增进小学生的文化自信。以“志道”“据德”“依仁”“游艺”为指向确立传统文化课程的思维架构,在“价值建立、规则意识、责任担当、生活创造”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的价值体认和文化认同,通过“诗文辞赋、梨园戏剧、中国功夫、民间技艺、农历节庆、时令节气、杏林百草”七目设计,拓展课程视界,链接生活实践,引导学生走向真实世界。积极践行“读做行”课程实施路径,运用“小小传承人”评价方法,让传统文化在学生的现代生活中实现创造性的融合与理解,从而为小学生打好人生底色。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对湘西宗教的关注较早,在20世纪40-50年代,石启贵、凌纯声等苗族学者系统地整理了湘西宗教的相关资料。经过"文革"时期的沉寂,20世纪80年代涌现出一大批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宗教仪式环节中的符号分析、对宗教仪式变迁及其功能的考察、对宗教现象的艺术学研究等方面。尽管成果颇丰,还存在不足,在研究对象上多局限于宗教仪式、宗教现象等方面,忽略了宗教文化外化的物质实体——坛庙宫观寺院等宗教建筑;在研究方法上以田野调查、符号分析、历史考证等抽象描述为主,很少使用科学的量化分析研究。因此,有待加强运用量化分析的方法对坛庙宫观寺院等宗教建筑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萧雪 《顽皮娃娃》2007,(9):12-12
1.哇,河马的嘴巴好大!小朋友,嘴巴又叫“口”。你看“口”字像不像你张开的嘴呢?请你张开嘴,到镜子前看一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德目教学法”是以政治教材中提炼出的中心德目把握教学内容,展开教学环节,培养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判断的教学方法。中心德目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统一的目标和内容,同时,“德目教学法”的释义、点拨、拓展、运用四个环节,可以规范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使之有序有效。“德目教学法”有利于解决中学政治学科内容庞杂、课堂教学结构松散、不得要领等突出问题,是一种容易掌握、容易推广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