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篇文章的结尾既不草率收兵,又不画蛇添足,能给读者以水到渠成之感。小学语文课本上有不少范文的结尾很巧妙,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一、事情了结,自然收尾。有些记事的文章,叙事完毕,其尾自收。例如:“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  相似文献   

2.
一篇文章的结尾既不草率收兵,又不画蛇添足,能给读者以水到渠成之感。小学语文课本上有不少范文的结尾很巧妙,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一、事情了结,自然收尾。有些记事的文章,叙事完毕,其尾自收。例如“: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飞夺泸定桥》  相似文献   

3.
清朝戏剧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记》中写道:“收场一出,即勾魂摄魄之具,使人看过数日,而犹觉声音在耳、情形在目者,全亏此出撒娇,作‘临去秋波那一转’也。”可见写得好的结尾对读者的影响力是极大的,善于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是取得这种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一、以“意外”的记叙结尾结尾处情节上的陡转是精巧的一种方式,著名的短篇小说家欧·亨利和莫泊桑都是运用这种方法的能手。在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中,苏比为进监狱得以安身而故意犯罪,几次惹事生非都没有达到目的,后来当他站在古老的教堂边上聆听庄严而甜美的赞美诗而…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编筐编蒌,重在收口"。有很多同学写作文不知道怎样根据文章的中心和内容进行结尾。这里介绍课文中常见的十种结尾方式。 一、自然性结尾 这种结尾,事情写完了,文章也自然结束,不拖泥带  相似文献   

5.
古人论文章,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凤头”,小而迷人;“猪肚”,丰富充实;“豹尾”,短而有力。这就是说,文章的结尾,应简短有力。 那么,作文怎样结尾为好?以笔者之拙见,谈谈文章结尾的几种方法与作用。 一、画龙点睛,总结全文。这是以简练的笔墨,对全文进行总结,以精警的语句,揭示文章主题的方法,如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前面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在结尾却用“跟困难作斗  相似文献   

6.
写文章要讲究开头和结尾,古人就有“凤头”和“豹尾”之说。开头开得好能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而好的结尾也能起引人深思,余味无穷之效。情境式结尾。文章的结尾创造出一个优美的境界,引发读者的美感、耐人寻味。如高  相似文献   

7.
薛锁英 《语文天地》2014,(29):58-59
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其结尾不仅脱俗,而且耐人寻味。别出心裁的结尾更能令读者掩卷长思,久久沉醉其中。一、常见的小说结尾类型1.欲哭无泪的小说结尾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法国小说家莫泊桑,其小说《项链》的结尾是这样的:佛来思节夫人听闻玛蒂尔德用十年的时间偿还项链的遭遇,十分惊愕,她告诉玛蒂尔德,她原先借给她的那一挂项链是假的,顶多值五百法郎。玛蒂尔德借来朋友的一挂项链出席了那一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写文章也是这样,好的文章结尾,不但能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而且耐人寻味,打动读者,给读者留下“过目不忘”的深刻印象。现以小学课本为例,向同学们介绍几种常见的文章结尾方式。一、自然式例如《飞夺泸定桥》:“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这样的结尾一般用于叙事,自然收束,结局明确。二、总结式这要求在结尾处对全文进行简洁的概括和总结,收束全篇,揭示文章中心。如《养花》一课结尾:“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  相似文献   

9.
元代散曲家乔吉曾说过:“作乐府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这就为我们怎样处理文章的开头、行文和结尾提供了方向。所谓豹尾,就是遒劲有力,意尽声绵,戛然而止。纵观古今中外文学大家,无不十分重视文章的结尾。近代学者林纾说:“为人重晚节,行文看结穴。”(《春觉斋论文》)李绂说的“文章精神全在结束”(《秋山论文》)更是将文章结尾看成文章的灵魂之所在。文学创作难在创新,优秀的文学作品其结尾各有千秋。文艺理论家总结归纳出“以诗结尾”、“以歌结尾”、“以景结尾”、“以情结尾”、“以声结尾”、“以议结尾”…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结尾,各具特色,丰富多彩。有的前后照应,画龙点睛;有的柳暗花明,意境开放;有的含意幽深,耐人寻味。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好这些结尾,不仅是理解文章内容,挖掘中心思想的必须,而且是培养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之点。 (一)抓住总结性结尾,对学生进行逆向式具体化过程的思维训练  相似文献   

11.
学生作文常感到下笔开头难,有的提笔写第一句话有如千斤重。他们常常因被这“第一句话”难住而丧失作文的信心。学生不会写或写不好开头,同不会写或写不好结尾一样,会影响文章思想感情的表达。因此,我在读写结合训练中,把教学生写好文章的开头也作为一项基本功,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一、自然式。例如《飞夺泸定桥》:“红军的主力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这样的结尾一般用于叙事,自然收尾,结局明确。二、总结式。既概括前文的内容,又揭示文章的中心。例如《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三,照应式。这类文章的结尾同前文互相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和谐统一。如《十六年前的回忆》:“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照应文章的开头:“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相似文献   

13.
前人要求写文章要“凤头、猪肚、豹尾”,这“豹尾”,我的理解是指有力。要有力,就要精炼。拖泥带水,画蛇添足,只会冲淡主要内容,分散读者注意力,甚至使人厌烦,它不会有力。要有力,重要的是能突出主题。形式为内容服务,一切艺术手段,包括开头结尾都要为表现主题、突出主题服务。游离于主题之外的东西,根本就不应该写,写了也谈不上有力。要有力,我想还要不拘一格。灵活多变,别出心裁的结尾,使人爱看,看后还觉得耐人寻味,受感染,受教育。这里举几个例子。《口技》的结尾是:  相似文献   

14.
俗语道:“编筐织篓,全在收口”写文章也一样,好的结尾对成就一篇佳作也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赵爱 《成才之路》2013,(2):87-87
文章的结尾是文章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如何结尾取决于文章的内容、文体的性质和写作的具体情况,文章结尾应注重创新。一、照应开头,首尾相连一篇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总是相互联系的,在写开头的时候,结尾已在孕育中了。而结尾又呼应开头,点明题意。譬如《白杨礼赞》的开头和结尾:"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让那些看不起民众,鄙视民众,  相似文献   

16.
编筐编篓,全在收口。写文章同样如斯。大凡高明的作家无不于文章的结尾处精雕慢刻、匠心独运,以其给人“如饮醇酒”、“如音绕梁”之回味,淋漓酣畅、回肠荡气之艺术感受。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位作家。赏读其作品,无不于平常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刻的理性美,在看似漫不经心的收笔中潜伏着万仞玄机,给人无限的咀嚼与情趣。下面仅以入选中学课文的部分作品为例予以浅析:一、含蓄式———言简意赅所谓含蓄,就是让读者尝一鸡而知百味,透过平常的叙述去反思、探索、搜寻字里行间的信息:“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他———大约的确死了…  相似文献   

17.
18.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结尾,有的前后照应,画龙点睛;有的柳暗花明,意境开放;有的含意幽深,耐人寻味。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之点。具体方法:一、抓住总结性结尾,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让学生追本溯源逆向回顾全文内容,将结论和根据相对照。教学时证实结论,就是具体化的思维过程,完成这个过程的实质就是运用逆向思维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概括能力的训练。事实证明,只有进行这样的思维过程才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二、抓住伸展开拓性结尾,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这类结尾,言尽而意未尽,让学生根据上文所述的内容和情节的发展去想象,教师加以启发和引导,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对培养学生创  相似文献   

19.
余上坊 《红领巾》2006,(10):32-34
一、自然结尾法 文章随着记叙或事件发展的自然结束而自然收笔,这种结尾的特点是简洁明快.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写作也是如此,往往一个精美的结尾,会让人对全文留下深刻印象,甚至思考和回味。至于结尾的写法,并没有定式。下面介绍几种结尾的方法,也许会对你有所启发。"余味法"。文章就像美丽的风景一样,不能一览无遗,在结尾时给读者留下一些思考和想象的余地,能产生奇特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