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娱乐报道是当今媒体内容构成的重要方面,是满足受众需求吸引受众视线的重要卖点,是媒体占领市场,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正因如此,文娱报道不仅成为各种都市报、“小报”的诉求热点,也使各大主流媒体重新审视和思考文化娱乐报道在媒体中的地位和作用。毋庸置疑,与国内外重大政治、经济、社会新闻相比,文娱新闻的分量和价值相对较轻;但从另一个角度说,媒体内容构成的综合性又决定了它在其中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新闻学原理告诉我们:新闻价值是主体(受众)与客体(新闻报道)相互作用的关系,是客体的某些属性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有…  相似文献   

2.
谢妮 《报刊之友》2014,(2):38-39
通过回顾“蝙蝠侠首映”枪击事件,从传播学角度审视了事件的始末,从外界环境和个人因素两个层面入手,通过媒介暴力与仿真超真实、受众框架、媒介依存症与镜中我等理论依据,探讨了犯罪者霍尔姆斯的影响机制和导致其暴行的构成原因。并在事件基础上,为受众和媒体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刘凤至 《传媒》2019,(16):57-59
当前,媒体融合趋势不断加深,新颖多元的网络节目层出不穷,“草根”主持人大量涌现,为主持人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适应媒体融合环境,主持人必须重新审视自身在传媒行业以及节目中的角色定位,重新理解主持人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将“融合思维”贯彻到工作中。同时,不断拓展自身技能,加强与受众的互动,提升新媒体素养,创新主持风格,建构有沉浸、有辨识、有力度的主持格局,更好地为受众服务,打造融媒视域下的精品视听节目。  相似文献   

4.
正当今的传播环境下,受众更愿意扮演具有协作性、互动性的角色,这在广播节目内容生产和节目样态设计的过程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角度。节目与受众间传受关系的形成,会直接影响节目的传播效果进而也会决定节目的生命周期。构建起一种被受众认同的传受关系,使之能在这种关系中拥有意愿、观点的表达机会,获得经验的分享和需求的满足,并能透过媒体公共平台实现其对个体存在感的印证,最终达成受众高媒介黏性与媒体高效传播的实  相似文献   

5.
在广告主-媒体-受众三者之间,存在着广告主与媒体,受众与媒体,广告主与受众、受众与广告主之间的选择关系。如何将这种选择变得简单?换言之,如何使广告主与受众双方的诉求实现更为精准快速的对接,并实现更多经济层面的有效拉动?对于媒体而  相似文献   

6.
受众与信息     
珞珈 《出版科学》2016,24(3):0-0
媒体与受众同媒体与信息的关系一样,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离开媒体,受众难以获取有效信息,没有受众,媒体无法发挥应有作用。信息是媒体与受众联系的重要纽带,传统媒体如此,网络媒体更是如此。不同的是,在传统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受众是信息的接受者和消费者,媒体与受众的界限是明晰的。在媒体融合时代,受众越来越多地参与信息传播,受众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和消费者,同时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媒体与受众的界限逐渐模糊。当今时代,受众不再被动地接受信息,参与信息的主动性和互动性大大增强,在信息的传播和消费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不仅要研究媒体与信息的联系,而且要探讨受众与信息的关系,研究受众在信息的传播和消费中出现了哪些新变化和新要求。  相似文献   

7.
微博是继博客之后自媒体的典型代表。对于微博热潮,学界多从其与传统媒体的竞合关系、营销模式、舆论生成机制等角度出发进行探讨,本文则从受众角度出发,分析其在受众地位改变、受众话语权扩展、受众使用体验突破以及受众社交网络拓展方面的长处,同时指出微博也存在吞噬受众时间、信息内容深度缺失、信息质量良莠不齐、话语权暗藏不平等负面隐忧。针对上述问题,受众应该加强自身媒介素养,正确认识微博中所展现的转型期社会冲突,共同推进微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立芬 《新闻世界》2011,(7):270-271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和媒体平民化的推进,学者开始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媒介素养问题。本文从媒体的公共性出发,通过研究我国媒体在产业化进程中与受众需求之间的双向互动,强调受众媒介素养在媒体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媒体应在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方面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在许多新闻人传统的思维中,媒体的主要功能就是主动地向受众传播信息,而受众只有被动地去接受这种信息的传播。事实上,媒体与受众的关系是双向传播的关系,也就是说受众对媒体存在着逆向传播的现象。对此,朱金平在《受众对媒体逆向传播之探析》一文中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编辑与媒体     
在信息传播与消费中,媒体、编辑和受众是三个不可缺少的要素,媒体传播信息,编辑加工信息,受众消费信息.网络媒体兴起,媒体、编辑和受众之间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例如传播主体多元化和编辑流程多样化,以及受众接受信息的交互性和主动性增强等,但是信息传播与消费的三要素基本格局并没有改变.此前讨论了媒体与信息、受众与信息和编辑与信息的关系,现在再讨论编辑与媒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报纸作为传统媒介中的第一媒体,其政治文化功能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社会传播力.本文对话语、新闻话语以及政治文化的概念进行了阐释,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审视了报纸新闻话语的政治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组织结构的建立,报纸新闻话语的议程设置与舆论引导以及受众认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受众心理机制影响着受众能否产生媒体接触动机、是否愿意接受媒体的宣传,深刻地影响着媒体医患关系报道的传播效果,因此,媒体报道策略的制定必须建立在对受众心理进行正确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以大众媒体的医患关系报道作为研究对象,从受众心理人手,探讨医患关系报道中受众的认知,情绪,情感和行为,剖析其心理特征.并提出媒体引导受众心理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3.
李晖 《新闻窗》2006,(5):102-103
随着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挑战日益加剧,传统媒体在其发展中不断审视自身,进而有意识调整着自身前行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受众反馈作为重要的参照系一直都为传媒所看重。这里说的受众反馈主要是指由专门的调查公司或媒体的相关部门对收听率、收视率所进行的调查。但是,审视当前的受众反馈,相比从前,虽然在调查视角、调查方法、调查环节等方面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面对受众多样的审美需求,依然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从受众角度探析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分析涉及受众定位、受众结构和受众品味三个层面,指出媒体对受众的定位需要作由静态闭合走向动态开放的思路转变,以灵活开阔的视界对待受众研究,并以此为指导通过分析中国社会受众结构,点明各阶层受众借媒体实现利益诉求之需要,建言突破媒介产品同质化的藩篱、避免盲求高端的误区、寻求多样与特色。  相似文献   

15.
一受众对传媒的注意力可分为短期偶然注意力与长期注意力。本文所指的注意力属于长期注意力,即指受众对于特定媒体的价值与情感认同,这种情感的忠诚度主要是由于特定媒体的传播内容对于其目标受众的价值亲和力所造成的。要增强受众对某一媒体的情感忠诚度,主要是强化受众对特定媒体的价值探索经纬认同,而这一认同的强化过程,从媒体自身角度来说主要由三方面要素构成:一是明确传播对象(受众定位),即明确自己的受众是谁;二是明确传播内容(功能定位),即你向受众提供的是什么;三是明确你的优势(优势定位),即受众的客观需求与媒体的主观愿望在什…  相似文献   

16.
李欣 《新闻传播》2009,(7):91-91
单一媒体控制信息源的宣传时代已过去,受众不断分化。发展的分众时代正在到来,人们开始更关心媒体发布的信息是否可以满足自身利益诉求.并以此作为媒体接触选择的标准之一。为应对新的受众群体变化,媒体要及时准确定位自身目标受众.调整报道角度满足媒体既定受众群体的信息诉求。媒体通过满足受众诉求,经营固定受众群,从而形成新的风格化、品牌化的媒体发展途径。建设适合不同受众诉求、异质、多态的媒介环境,更好实现媒介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视觉文化在全球的快速兴起,在海量的网络信息环境中,“标题党”作为大众传播时代的产物,正日益影响着数字媒体时代的网络环境。本文从传统媒体标题理论的视角审视数字媒体时代的标题党现象,重点在于理性审视“网络标题党,,误导受众的价值取向、致使媒体公信力下降等后果。  相似文献   

18.
传媒低俗化:受众中心论下媒体对受众的迎合与误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传媒低俗化现象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部分媒体热衷于追逐"黄、赌、毒","星、性、腥"的低俗内容.而且,一些媒体从业者认为从满足受众的角度出发,迎合受众的需求,低俗内容也只不过是"受众中心论"下的合理产物.本文从媒体的角度出发,梳理传媒低俗化的现状,探究传媒低俗化的深层次原因.这其中既有部分媒体从"受众中心论"出发对受众的过分迎合,也有媒体对受众需求的误读,从而导致"受众中心论"应用的过分泛化.  相似文献   

19.
王贵明  张继衡 《新闻传播》2005,(11):51-51,53
“三贴近”原则为新闻媒体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良好的政策与舆论环境,成为媒体深化改革的一个新的标准和驱动力。作为党委机关报,更需紧紧把握这一机遇,打破计划体制中形成的种种自我限制的瓶颈,重新审视和调整与受众的关系,打造属于机关报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尹芊又 《新闻世界》2013,(4):101-103
媒体的健康报道失当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导致受众的错误认知,引发社会恐慌等等。本文从大众传播的视角来分析时下国内媒体在健康报道中暴露出来的三方面问题:未调查而先报道、夸张失实而引发恐慌、专业性不足且轻反馈。着重分析报道失当的原因和危害的产生,并关注这些报道的一些新特点,从媒体与受众的双向传播过程与效果来审视时下国内的健康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