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期,笔者观摩了一堂习题课,受益匪浅.于是在听课的基础上,对其内容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究,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2.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数学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问题解决”是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种活动 ,也是数学教学的中心环节 .而习题课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的授课形式 ,对于实施数学问题的解决和学生思维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试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如何发挥习题课教学的作用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 利用错解漏解 ,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和深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深刻性就是培养学生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 ,对于数学问题能够独立思考 ,提出自己的见解 ,不轻信、不盲从的思维品质 .在习题…  相似文献   

3.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一、数学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4.
5.
由课例“从数列极限到不动点原理”概括出习题课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从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塑造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8.
在一堂本以为平淡的习题课上,笔者让学生做这样的题: 题1 设直线l1:2x+3y+8=0 (1)和直线l2:x-y-8=0 (2),求过l1与l2的交点和原点的直线l的方程. 很多学生解由(1),(2)组成的方程组得交点坐标(16/5,-24/5),再由两点式得直线l的方程为3x+2y=0.  相似文献   

9.
10.
姬晓红 《教育论坛》2007,(3):34-34,46
一、调控好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习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课堂参与积极性高。因此,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12.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数、形及其空间结构的认知过程、智力发展的过程、知识再创造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主动学习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教”中要敢于“放”,促进学生在“学”中逐步具有开放型的思维品格和知识结构,使学生逐渐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翁。笔者觉得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所谓辩证思维,就是用运动的联系的观点或方法去分析事物、研究问题,用辩证法去揭示事物的本质.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题就成为数  相似文献   

14.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校教育已来越重视学生的发展,我们作为第一线的教师,更应改变教育观念,从封闭式的教学中解脱出来,使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关注每个学生潜能开发,让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5.
利用课堂教学,从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师生双方教、学观念的更新以及开放性教学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17.
一、更新教学观念,提供有利于创新的学习环境 教师必须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具有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理念,大胆摒弃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老师作用的教学观念,积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教师应善于组织、引导好学生的学习活动并平等地参与到学生学习活动中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而组织课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努力以自己对学生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造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营造竞争合作的班风,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增强自信,畅所欲言,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最佳想法,进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值得注意的是,在合作中一定不可使任何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相似文献   

18.
19.
20.
浅谈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能力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思维活动,产生新认识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新是一种思维的智力活动,新颖独特是它的本质特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建筑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探索,就根本不可能有创新之举。因此,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特别做到以下三点: 一、自信——创新的动力   自信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学习的自信心在精神上、情感上能给学生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能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并在教学活动中迸发出他们智慧的火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