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伤逝》是鲁迅一生唯一写过的一部探讨爱情婚姻的作品。两个自由相爱的年轻人并没有终成眷属,女主人公子君也为此而命丧黄泉。作者试图从男女爱情观的不同以及爱情中女性的独立精神等角度分析这场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学习英语,可以说是真正应了一句大家常说的话相爱总是简单,相处太难.人们常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因为爱情总是美好的,充满了幻想,但是生活总是现实的,残酷的.两个人无论多么相爱,一旦走入了婚姻,成立了家庭,就必须要面对许多生活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贾孟影 《八小时以外》2010,(10):106-107
时常想着,如果相爱的人被迫分开了,爱情还会落地生根吗?如果因为命运捉弄而不能终成眷属,是否还会有一方执著地行走在感情的阡陌上,任凭岁月流逝,依旧坚守这份残缺的爱情?  相似文献   

4.
朱玉红 《文教资料》2010,(15):10-11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一篇以爱情为主题的短篇小说。它讲述了“五四”时期两个觉醒的青年知识分子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涓生和子君因相爱而结合,最终却以悲剧而结束,让读者不禁掩卷深思,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们美好爱情的毁灭?作品以其巨大的思想穿透力和强烈的情感力量给读者展示了几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关于范白之间爱情的解读学界众说纷坛。笔者认为在《倾城之恋》中,张对于爱情的看法是矛盾的:既感到悲观迷惘,但又不放弃希望,在孤绝中坚守,希冀能够寻找一份真爱。小说中范白两人的相爱不是乱世中简单无奈的凑合,而是一份心意相通、患难与共的真爱,这寄予了作者张爱玲对爱情的美好希冀。文章试从男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爱情叙事的方式以及作者的人生经历来分析探究这种爱情观的书写形成。  相似文献   

6.
朱莉、德·莫尔索夫人都是追求爱情的女性,都是贤妻良母.卢梭把朱莉写成了理想的人物,启发人们怎样理智地生活和相爱;巴翁的莫尔索夫人是一个现实主义典型,她的爱情追求是一个悲剧,表现作者科学的爱情观和对家庭、婚姻问题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7.
本就苏轼与一个下层侍妾朝云相爱至深的“爱情基础”作以分析而道出苏轼的情爱观:尚色、艺而重义。  相似文献   

8.
爱情,是人类社会常新的课题。它虽然表现为两个人的私事,但又反映着人的社会性特点,因而理所当然地受到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认真研究爱情婚姻领域中的道德井开展道德教育,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从我国伦理学界对爱情研究的情况看,一般把爱情看作是男女两性间特有的社会关系和相互倾慕依恋之情。这种解释不够全面。因为爱情不仅仅是两性间特殊的社会关系和特殊感情,而且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表现为相爱的双方把自己的整个身心转移到关  相似文献   

9.
评论家们把《牛虻》定位为革命的浪漫主义,一是肯定作品思想的革命性,二是爱情的浪漫性。而小说《白鹿原》中,白灵和鹿兆海的情感历程显示出,在作者的引导下,小说成功地用"革命"话语置换了爱情话语,爱情被"革命"遮蔽。爱情的内容因而受到了改写:相爱不是因为两情相悦,却是来源于"志同道合"的"革命"需要。在两个爱情故事中,体现出爱情与革命间的不同关系。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反映了他与以往时代不同的爱情伦理观念.莎士比亚认为爱是青春水到渠成的产物,它不会随着时间、境况的变化而变化.从爱情伦理上来说,两个相爱的人应该是相对独立的自由个体,平等的爱和爱人之间的相互信任与门第、财富、技巧、权势没有任何关系.  相似文献   

11.
<正> 有句名言:没有爱情便没有艺术。当然,爱情绝不是刻板的公式,生活中的爱情由于受时代、环境的影响,也由于相爱着的人文化、知识、品格的迥异,所以,在爱的世界里有明朗、欢快、热烈;有悲哀、痛苦、牺牲;也有狂风骤雨。从古至今,有爱情产生便有爱情文学出现,爱情成了文学中永恒的主题,人们运用多种形式,多种  相似文献   

12.
爱情就这样来了,红色的罗兰·加洛斯绽放着无限激情,所有情感和炽热的空气一起奔放。这是一个盛产爱情的地方,阿加西和格拉芙在这里被丘比特一箭穿心,而我们和网球在这里相爱,红色的土地见证一段暴风雨般的罗曼蒂克的爱情。爱情永恒地夺人心魄,无论是东方人温婉细腻的那种,还是西方人略带粗犷但照例让人感怀的那种,所有经典的  相似文献   

13.
编读交流     
湖北 宣恩 周妮:莫小米的《如果那是爱情》给了我极大的震撼,那种朦朦胧胧的爱情让我懂得了:最相爱的人不一定非要在一起. "白雪村庄的恋情,对她,早已成为过去;对他,至今仍然不能过去.  相似文献   

14.
<长恨歌>是诗人有所寓托的爱情诗,全诗通过描绘李隆基和杨贵妃二人相识、相恋、相爱、相守以及分别后的悲伤思念,寄托自己对纯真不渝的爱情的无尽思慕和赞美.  相似文献   

15.
爱情戏,尤其是才子佳人戏中,一对恋人总是经过一次偶遇而一见钟情,接着便在墙下相会、相爱,私订终身,经过一段挫折后,终因男子一举及第,以夫荣妻贵的大团圆结束全剧。从约会地点、距离美、象征意义三个角度,论述了爱情戏中墙这一意象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申志贵 《广西教育》2012,(42):51-51
“爱情”是永恒的主题,“爱”也是班主任工作不变的旋律。相识,相知,相爱,相扶,是美好爱情的四步曲,也同样是班主任工作的四步曲。下面,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谈谈班主任工作的“爱情四步曲”。  相似文献   

17.
<正>《与妻书》是黄花岗革命烈士林觉民在临终前托付给妻子的信。《与妻书》的浪漫并非是单纯男女间的情爱之美,更重要的是林觉民将夫妻间的爱情揉入到家国理想的大爱之中。林觉民作为坚定的反帝制斗士,他能够清晰感受到革命牺牲给唤醒国民意志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在革命起义前,林觉民曾说:“此举若败,死者必多,定能感动同胞。”可知,林觉民是抱着知死而死的信仰去起义的。在信中,林觉民主要以表白对妻子的爱为主线,着重刻画两人美满的婚姻爱情生活,并将爱情的归宿与社会发展相联系,最终揭示了自身离去与相爱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8.
路遥的小说为我们构建了一个颇具特色的爱情模式——“城乡交叉”武爱情。在这一爱情模式中,优越的城市女青年总是会爱上条件远不如自己的农村男膏年。因为在这些农村男青年身上都具有一种足以征服城市女青年的独特魅力。这些爱情的失败结局为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当爱情还没有超越对相爱双方社会地位的认同依附而取得独立地位、社会又还没有为每个青年提供公平的谋职就业的机会时,这种爱情的悲剧命运是难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19.
莎士比亚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家喻户晓:两位年轻人相爱,却遭受家族世代仇怨和门第之见的百般阻挠。但外界的阻力并未使恋情熄灭.反而使他们越爱越深,最后以殉情作为终极反抗,捍卫了至死不渝的爱情。  相似文献   

20.
周国平 《良师》2011,(12):30-31
爱情的质量取决于相爱者的灵魂的质量。真正高质量的爱情只能发生在两个富有个性的人之间。对于灵魂的相知来说,最重要的是两颗灵魂本身的丰富以及由此产生的互相吸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