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酸化对近岸海洋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洋酸化是继"温室效应"之后又一由CO2过量排放而引起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一方面,海洋酸化作为一种环境胁迫因子,可以破坏海洋生物体内的酸碱平衡,进而改变海洋生物组织细胞渗透压,导致海洋生物组织细胞损伤甚至死亡;另一方面,海洋酸化引起的海水pH值降低及海水碳酸盐饱和度改变可破坏海洋生态系统中CO2—碳酸盐体系的动态平衡,这将造成那些具有碳酸盐外壳(或骨骼)的海洋生物其碳酸盐外壳(或骨骼)的溶蚀或导致这些海洋生物的幼体无法正常形成所需的碳酸盐外壳(或骨骼),同时,也会不同程度的影响一些海洋生物的生物矿化作用,从而影响具有碳酸盐外壳(或骨骼)以及生物矿化作用的海洋生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近岸海域处于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的耦合地带,具有生态环境复杂、渔业资源丰富的特点,是人类进行渔业生产和经济海产人工增养殖的重要场所和基地。相对其它海洋区域而言,近岸海域水层较浅,C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一般处于饱和状态,水体中的CO2分压易随空气中CO2浓度的变化而变化,是最先也是最容易受到海洋酸化影响的海域。本文从海洋酸化对近岸海洋生物的环境胁迫效应以及海洋酸化对近岸海洋生物矿化作用的影响两方面,综述了海洋酸化对近岸海洋生物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结合国家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培养造就高素质海洋人才队伍已成为迫切需要。海洋生物类人才是海洋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贝类学课程在海洋类高校中的水产养殖专业、生物科学专业以及海洋生物专业极为重要,本文主要从贝类学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改革内容、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探索,旨在为后续培养出具有高质量的海洋生物类人才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
培育壮大青岛市海洋高端产业,对于服务于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实施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按照产业选择标准和主要指标体系,结合青岛市海洋产业发展基础,认为港口物流与海上运输业、海洋生物产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等七个产业能够在现阶段及未来一段时期引领青岛市海洋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广西北部湾海产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多样化.而北部湾的过度开发,给广西沿海的海洋生态环境带来了不良影响,近岸海域水质的污染影响与破坏海洋生物资源生存环境,海洋过度捕捞、海水养殖扩大,影响与破坏海洋生态环境,海洋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的欠缺,阻碍了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广西北部湾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一是地方政府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和规划;出台了一系列治污与减排措施;增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改变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二是钦州学院为北部湾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基础和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我校海洋管理专业“海洋生物学”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为其它院校同类专业提供参考.本文作者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海洋生物学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于该课程在今后工作中的实用价值认识不清;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在教学内容与学生关注的方面存在着不一致现象;学生希望采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教学形式,并希望开设相关的实验课程;在教材和参考书方面,目前急需加强教材建设、进一步丰富有关参考资料。以上调查结果为改进我院海洋管理专业海洋生物学教学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其它院校和专业开展海洋生物学教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首个海洋科学类野外实践基地——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海洋生物与生态野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为背景,从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突出综合实践功能、有效整合校际资源、积极筹措建设经费、创新基地管理体制、加强基地开放共享、促进科教有效融合、提升平台建设水平等八个方面进行了创新与实践,并对建设过程中的体会与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我国海域辽阔,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我们海洋水产品年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由于长期的过度捕捞和环境污染等原因,我国海洋生物资源正面临着严重衰退局面。本文通过实验结合生物学知识探究枪乌贼的生长环境、枪乌贼浸制标本制作,探索枪乌贼的保护策略。从宏观上来讲是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解决我国渔业资源保护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海洋类高校海洋微生物学教学优化策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微生物学课程在海洋类高校的本科学习阶段极为重要,本文主要从课程的由来发展、改革内容、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探索,旨在通过开展课程教学实践的不断探索,为后续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海洋生物类人才提供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现代教育的理论和理念,结合海洋生物学课程的特点,主要围绕海洋生物学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教学,运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紧密结合海洋生物学教学实践,开展海洋生物学教学的探索和创新研究,注重将海洋生物学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实验项目,建立海洋生物学教学的创新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海洋生物学研究和应用的新型人才,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海洋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保护海洋自然资源和环境,在海域、海岛、海岸带以及河口区划出一定范围,加以保护的区域。  相似文献   

11.
珊瑚趣谈     
海洋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70.8%,平均深度达到3800米。海洋不仅是众多生物的发源地,而且还是它们生长栖息的理想场所。在各种海洋动物中,除了人们常见的鱼类、甲壳类和头足类以外,珊瑚类在海洋生物种类、生物化石、生态系统和海洋生产力等方面,也占  相似文献   

12.
文章分析了海南海洋经济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认为其困境在于海洋文化产业基础薄弱、省级海洋立法没有及时跟进,海洋资源开发面临南海争端瓶颈,提出大力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加紧出台省级海洋法规、加强海域执法、合理开发海洋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旅游岛的海岛文化、海岛民俗及海洋生物等本土资源,设计与实施“五育融合”的海洋研学旅行课程。通过海洋知识学习、海洋科技探究、海洋生态保护及海洋文化传承等形式的海洋研学活动,充分挖掘海洋文化育人价值,旨在“五育”并举,全程、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14.
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已经成为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未来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目前,福建省海洋生物医药、邮轮游艇、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五大海洋新兴产业已蓄势待发,但仍面临“海洋新兴产业意识”尚未牢固树立,发展规模小,所占比重少,产业偏弱,人才匮缺,科技水平相对落后,资金投入不足,产业化瓶颈等问题。福建应站在全局的高度,做出符合福建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实际的战略和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海洋荒漠化     
1 海洋荒漠化的概念海洋荒漠化是指在人为作用下海洋 (及沿海地区 )生产力的衰退过程 ,即海洋环境向着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海洋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输入海洋的污染物的大幅度增加。2 我国的海洋荒漠化情况我国有非常辽阔的海洋 ,海域总面积约为 4 .2 77× 10 6平方公里。由于沿海经济的高速发展 ,加之对海洋的不合理利用 ,我国海域正经历着严重的荒漠化过程。具体表现为 :2 .1 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包括陆源、船舶、海事和倾倒污染等。根据国家海洋局检测资料表明 ,渤海正成为一个巨大的垃圾场。 1995年渤海沿岸 2 17个排污口排污 98× 1…  相似文献   

16.
海洋天然产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着海洋生物样品采集困难、教学时间短和实验成本高等问题。实验室通过自行培养海洋生物样本、设计环环相扣的实验内容、融合线下线上学习、强调试剂回收再利用、倡导节能环保等办法切实解决了这些突出问题。确保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不同性质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过去50年里,科学家陆续在海洋中发现一些“死亡地带”。在这些海域,由于海水富营养化而导致海洋生物由于缺氧而无法生存。现在,“死亡地带”像癌细胞扩散一样,在世界海洋中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18.
塑料垃圾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及控制措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海洋塑料垃圾的产生原因,从危害海洋生物、影响海洋旅游业以及干扰航行船舶安全三方面阐述了塑料垃圾对海洋的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控制塑料垃圾向海洋的倾倒、利用海洋塑料垃圾建立“人工小岛”、研发藻类基生物塑料、加强塑料垃圾的回收利用等有效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大连大学学报》2015,(5):13-20
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海洋空间,当下,两岸共同面临着外敌对南海和东海的侵权。两岸无论在南海还是东海问题上都持有基本一致的立场,也曾有过共同维护主权的历史。近年来,美日大力加强与越、菲等南海声索国的军事合作,持续对中国进行海洋战略威慑,中国三海(台海及东海、南海)形势严峻。美日对华海洋侵权策略更加具体、更趋强势。尤其是日本配合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并试图拉拢台独势力拼凑包围中国的东亚海洋联盟。中国提出"建设海洋强国"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倡议,这不仅是将自身发展战略与区域合作相对接的重大战略构想,亦是维护中国海洋权益的积极举措。简言之,有效应对海域危机,必须具有战略视野。大力推进落实两岸海洋合作、维护中国海疆海域权益,为解决海洋争端和海丝之路建设创造有利环境。  相似文献   

20.
从2000年开始,世界多国的海洋生物学家开始参与到国际海洋生物普查计划中。这项大型的海洋物种调查项目为期10年,主要是调查各地海洋尤其是深海中未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