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加快民族地区高校的快速发展是近年来我国教育主管部门致力的一件大事。教育部启动的东西部高校的科技合作探索式地走出了一条科技合作的创新之路,有效地带动了民族地区地方院校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东西部高校的科技合作逐步在差距中找到互补,在互补中实现双赢。以宁夏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以及山东大学的科技合作为例,进一步探讨东西部高校科技合作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2.
民族地区高校技术创新绩效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民族地区高校是区域创新重要主体,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力量。论文首先构建民族地区高校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民族地区高校技术创新绩效进行定量分析,最后提出促进民族地区高校技术创新绩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闫桂珍 《内江科技》2009,30(10):46-47
高校辅导员工作在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工作不仅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还应具备强烈的民族意识。因此,分析和研究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和职责要求是提高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成长、成才、成人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现状的分析,阐述了民族地区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在论证了民族地区高校辅导员基本职能的基础上,提出了民族地区辅导员所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与特色建设的论述,阐明了特色建设是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特色建设的基本原则与路径。以提高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在对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特色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应改变服务理念,努力创建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新型知识服务平台,从而更好地发挥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的作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高校是区域创新重要主体,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力量。论文首先构建民族地区高校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民族地区高校技术创新绩效进行定量分析,最后提出促进民族地区高校技术创新绩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运用弹性分析方法测量了我国9个民族聚集地区的财政科技投入指标对经济指标的变化反映敏感程度,结果表明:弹性系数不稳定,部分地区呈现巨幅震荡态势;弹性系数为负的情况频繁出现。这说明我国民族地区的财政科技投入体制不稳定、不合理。但是2000—2008年间,各民族地区的弹性系数总体上出现了"先离散再集中"的趋势,特别是最近几年,其科技投入随经济指标有序变动。提高民族地方政府的科技意识、加强民族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制度建设、拓宽民族地区科技融资渠道以及提高财政科技投入的使用效率,是健全民族地区财政科技投入体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在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下,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馆藏也开始应用大数据的结构类型来建设数字资源,以实现高校图书馆数字文献资源共享的目标,发挥数字资源的价值。但是,在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数字资源的重复率过高,安全性能难以保证和缺乏专业管理人才等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将论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现状,简单介绍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实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的措施,探索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愿景。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离不开科学知识的普及,离不开广大科技干部重要的作用。没有高素质的科技干部队伍,就不可能改变民族地区的现状,民族地区的经济就不可能得到较快发展,为此要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应民族地区提高科技干部队伍素质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0.
民族高校肩负着服务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使命,民族高校研究生的就业状况直接关系到民族高校和民族地区的长远发展。为促进研究生更好的就业,本次调查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个案,在分析民族高校研究生就业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民族高校可采取的相应对策:一是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发展民族高校研究生教育;二是深化研究生培养体制改革,培养社会适用型人才;三是搭建就业平台,加强研究生与民族地区交流;四是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结合职业生涯发展辅导与就业前服务。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安徽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与其科创能力水平发展不平衡关系密切。通过从环境、投入、产出 、效率和绩效等方面构建区际科创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 EWM法综合评价了安徽省各地区科创能力发展水平。结果表明:安徽省区际间科创能力存在巨大差异,但资源禀赋类似地区却呈现出一定程度相似性;科创水平较高地区对周边辐射能力仍较弱;部分地区科创能力综合排名与其细分排名不匹配;基础服务设施是吸引科创人才的重要因素;合肥、芜湖、滁州和马鞍山对安徽全省科创成果的贡献率最大。鉴于此,安徽省应建立科创资源共建共享与合作交流平台以及科创效率综合评价机制,实施“三管齐下”科创人才引培战略,破解其科创产出成果偏低和区际间发展不平衡问题,从而推动各地区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梁丽娜  于渤 《科研管理》2021,42(10):48-55
基于中国2013-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模型讨论了区域创新网络、高技术企业技术流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创新网络水平地区,高技术企业技术流动对区域创新发展的作用力,利用门槛回归探究了随着区域网络水平的演进,技术市场中高技术企业技术输出和吸纳的变化态势。实证结果表明:(1)区域创新网络、高技术企业技术输出和技术吸纳均有助于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但作用机制和强度不同;(2)相对创新网络欠发达地区,在创新网络发达地区的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具有正向的自我强化机制,但创新网络的作用力稍弱;(3)无论创新网络发达/欠发达地区,高技术企业技术吸纳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均大于技术输出;(4)随着创新网络水平的提升,高技术企业技术流动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作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3.
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与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毅军  陈喆 《科学学研究》2019,37(10):1902-1911
随着中国生态环境的恶化,绿色技术创新已成为环境规制约束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基于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和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运用GMM估计法检验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及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严格的环境规制会促进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绿色技术创新与制造业转型升级呈U型关系。进一步将全国样本分为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检验绿色技术创新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区域性差异。结果表明,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均位于U型曲线左侧。随着绿色技术创新的不断实施,相比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会更早到达U型曲线的“门槛值”,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4.
在借用并优化刘君构建的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2005—2016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显示,全国各省域的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总体不断提高并保持良好发展趋势,但不同区域间高等教育科技发展存有较大差距。在科技创新结构方面,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科技发展水平虽有提高,但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始终落后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科技发展水平。为此,可通过建设科技城、实施高等教育圈发展战略等措施提升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智能芯片技术创新聚类图谱分析,识别中国智能芯片技术创新路径;从区域层面分析和比较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台湾、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中国智能芯片技术创新关键主体分布,及其研发合作关系特征,为中国智能芯片创新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研究发现:(1)中国智能芯片技术创新路径可分为延续传统计算架构、打造量子芯片、研发类脑芯片3条路径;(2)中国智能芯片技术创新主体分布呈现出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聚焦智能芯片技术创新全赛道,粤港澳地区聚焦传统赛道,中西部地区多为高校与科研院所,聚焦智能芯片的实验室研发;(3)中国智能芯片技术创新主体的研发合作关系演化呈现关键创新主体的研发合作规模逐渐缩小,合作关系逐渐稳健,合作网络时空发展向“地缘性+业缘性”演化,研发合作方向逐渐呈现两极化的态势。  相似文献   

16.
首先简要回顾了与技术创新扩散对经济增长影响有关的理论和证据,然后以Fagerberg的模型为基础,利用中国1991~2002的相关数据,对技术创新扩散对区域生产率增长差异的影响进行了回归分析。本文的结论主要有:国内地区间生产率差距呈不断扩大之势;技术扩散对地区生产率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国内地区间的扩散上,外商直接投资对地区生产率增长的作用不大;对中国大部分地区而言,并不存在技术上的"后发优势";距离对地区间的技术扩散存在负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5—2014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西藏和港澳台除外)的面板数据,对环境规制条件下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进口和出口贸易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从区域角度来看,环境规制条件下的FDI、OFDI、进出口贸易对全国、东部和中部的绿色技术创新存在正向影响,对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从影响程度来看,这一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因此,为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各区域应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既是推动我国制造业迈向“中国创造”的重要战略引擎,亦是我国冲破资源束缚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关键要素。本文以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为案例,基于组态框架,运用tsQCA方法厘清影响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要素间的协调联动关系,剖析导致不同区域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差异的多重并发因果机制与多元路径。研究表明:(1)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组态有三种,包括人力-经济资源下资金基础主导型、多元综合主导型与经济-自然资源下技术转化主导型,经济资源投入是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推动力;(2)非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组态有四种,人力资源短缺是抑制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3)高与非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路径存在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19.
借鉴随机前沿距离函数模型测评了我国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效率,并从科技资金投入、科技转化能力和科技发展水平三个方面对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发现:西部地区整体科技创新效率水平较低,区域内部的科技创新效率差异较大;对科技创新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企业科技资金投入与科技创新效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政府科技资金投入与金融机构的科技资金投入对科技创新效率无显著作用;反映科技转化能力的科企合作与校企合作均对科技创新效率为负向作用;科技发展水平与科技创新效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借鉴科技创新体系的三螺旋结构框架提出科技服务业面向服务的科技创新体系,从服务创新产业发展潜力、服务创新资源投入能力、服务创新成果创造能力等3个方面构建科技服务业服务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CRITIC-VIKOR法对我国科技服务业服务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四大经济区域的服务创新能力差异显著,其中东部的服务创新能力最强且大幅度领先,西部的服务创新能力最弱且停滞不前。研究提出应积极落实各项国家战略决策,缩小各区域服务创新能力差距,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