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数学教学时,对教材例题、习题进行挖掘和拓广,不仅可以得到一批"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的好题,又能疏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对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训练和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深刻性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教材中例习题是教材编著者精心挑选或设计出来的,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和明确的针对性,对例题的变式能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能使学生认识到教材才是"最好的参考书",从而脱离"题海"与"书海"之苦,并且也  相似文献   

3.
高考命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不少的高考试题是课本习题的变形或能从教材中找到它的"影子",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对课本习题的处理,正确引导学生对典型习题展开一些探究,适当引伸、拓展,既可摆脱题海的困扰,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现以高中数学新教材第二册(上)第30页第8题为例.  相似文献   

4.
<正>《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观念,提倡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这一精神指引下,我们的课堂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但也出现了打着"用教材教"的幌子,无限地拓展教学内容,变相进行题海训练,增加了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笔者最近听了一节苏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7.2正弦、余弦(二)的研究课.教者片面理解"用教材教"的涵义,背离课标,对教材过  相似文献   

5.
现在的高中生大多深陷在题海中无法自拔而苦不堪言.怎样才能跳出题海?我们认为"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所谓一题多变,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审视分析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一题多解则是创造性思维的体现,通过题设的变化、结论的变化、新问题的引申促进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重视两者的教学研究,可以使学生受益匪浅,跳出题海.  相似文献   

6.
<正>现在初中学生最大的弊病就是不读书,读书少。很多学生一个学期只读一本语文教材,大部分时间泡在题海中,无休止地做题训练,迎接中考。语文教学必须改变长期以来教师挖地三尺分析课文的观念,扭转学生只学教材读书少的局面。2017年全国七年级学生统一使用统编语文教材,统编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提出一课一得、"1+X"阅读、"连滚带爬"阅读、"海量阅读"等教学策略。这些策略无疑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开出了一剂良  相似文献   

7.
教育怎样才能真正摆脱"题海"的束缚,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笔者在教学中,注重以教材的知识信息作为起点,通过探究台阶的设计,充分地挖掘课本原有的知识信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学生对信息的加工能力,促进学生各种思维方式的协调发展,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本文就笔者在典型有机反应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题海战术"被不少教师认为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制胜法宝,即从大容量的题海中"悟"出解题的方法,"练"出解题的速度.不少教师把成绩好差的责任推在学生身上,把学生当作解题的机器,却很少反省自己到底花了多少时间去钻研教材.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充分挖掘教材中典型例题的教学功能,通过一题多解和变式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下面就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本上的几个例题为例,谈谈笔者的做法,供同行参考.例1 如图1,在△ABC中  相似文献   

9.
教材中的习题往往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内涵,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知识,而且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发展智能起着积极作用.要让学生走出“题海”,必须立足教材,挖掘课本习题功能.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作业讲评中有效利用课本习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几个实例.  相似文献   

10.
在学生眼中,高考试题仿佛千面魔女,幻化无方,无迹可寻,只有名篇名句那五分才是真正源于课本,但又似大海捞针。因而高中语文教材的王者地位实际上是"名存实亡",不如那漫无边际的题海来的直接,来得亲近。实际则不然,教材乃汪洋题海之源,这其中也隐藏着解题的金钥匙,必修选修再加上读本,展现而出的是一个广阔而深邃的空间,厚重而灵动的世界。  相似文献   

11.
每届高三学生都要做大量的习题,教师和学生沉浸在题海中,以期高考有个好成绩,课本似乎成了多余的东西,早早束之高阁.许多高三学生错误地认为课本上的内容早已掌握,再回头看课本纯粹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另外,许多教师和学生认为,高考题不会直接考课本里的内容,高考的命题人都是"高人",怎么会出课本里的内容呢?对比2011年和2012年高考新课标物理试卷与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以下简称教材),不难发现,试卷中众多试题是从教材中挖掘、改造、整合出来的,这对学生注意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有很好的导向作用,对教师的教学和辅导工作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当前的生物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师生过分沉浸在课外辅导读物题海中而冷落了教材,学生疲于应付各种大量的练习题,生硬地掌握教材的知识,一到考试时总感到答题非常困难,无从下手.鉴于诸多师生对教材重视不足,笔者从大量教学实践中总结出让学生重视、熟悉教材的一些做法,旨在抛砖引玉,撑起素质教育的一片晴天.  相似文献   

13.
正习题课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巩固所学知识的必要手段之一.如何上好习题课是每一个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现在的学生学得累,终日挣扎在题海之中,当然这是"应试教育"惹的祸,如何帮助学生跳出题海?作为教师首先要求自己不搞题海;其次习题课教学的目标取向也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我们应充分利用习题课传授学生解题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平时的教学中必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解题习惯和驾驭试题的能力,成为试题的主人.这正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也是高中新  相似文献   

14.
在复习过程中,我不时强调要回归教材,尤其是越接近高考,越要重视教材。可很多学生跑来问我,"老师,我该如何看书,三本教材(旧人教版)我已翻过好多次了,可教材中的内容在考试中出现,我还是经常出错,这该怎么办?"是的,教师虽然经常强调要学生回归教材,可很多学生都是被动地让教师牵着鼻子走路或是钻在"题海"中,却不知该如何利用教材。那么,如何行之有效地让学生真正回归教材呢?我在生物复习教学中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第一轮:立足课本、夯实双基虽然中考试题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对学生知识能力考查的出发点根本来源于课本。因此,通过教材复习使初中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宽和加深,绝不可扔掉课本而沉溺于"题海"中。因而,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老师要求各位在编制教学案时,要  相似文献   

16.
职业高中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中,不但要做到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强,保证教学质量;而且更应克服贪多求全的心理,真正做到精讲精练,彻底挣脱"题海"的束缚.本文就职业高中数学教材和考纲的要求,结合本人多年在农村职业高中数学教学、教研实践中的体会,认为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行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7.
赵艺川 《数学教学》2007,(10):26-29
对课本例题、习题作必要挖掘,探究、延伸,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形成对知识的回顾,构建知识网络.让学生对数学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案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习题进行多角度思考是引导学生走出题海,回归教材,减轻课业负担的重要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物教学》2016,(16):30-32
当前,高中学生学习时间紧、内容多、任务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生物学课堂教学低效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利用概念整合教材知识,能帮助学生轻松跳出题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福高 《中学生物学》2005,21(3):62-62,64
1 传统的作业布置与批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题海"作业,传统的作业是"教的强化"、"教的补充".长期以来,人们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丢弃了作业有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性功能.教师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强调机械的重复训练,忽视了对习题的精心设计,忽视了习题中的思维价值.这种应试教育的"题海"作业,自然成了学生的沉重负担.  相似文献   

20.
数学问题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在一个不断衍化的过程中进行的,必然产生高不见峰巅的"题山"与烟波浩荡的"题海".而我们绝不能让我们的学生在这样的题山上漫无目的地攀登,也不能让我们的学生在题海中随意沉浮.如果教师能掌握命题衍化的方法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就会使我们的学生在题海中脱离出来.揭示了命题衍化的规律,就可以使我们的学生在必要的题目训练中起到以一应十之效.本文从近几年各省市的升中试题的角度分析和说明了这一问题,介绍了串变与强化、弱化是命题衍化的常见方法,也是升中命题常用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