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平凡 《新闻采编》2006,(1):28-28
什么是新闻故事?新闻故事在新闻类作品中不是一个独立的门类,新闻教科书中也没有新闻故事这个门类。新闻故事既是新闻,又是故事。所以,我觉得它和消息、人物通讯有相类似的特征。尽管在新闻教科书没有新闻故事这一类体裁,但在新闻报刊上,新闻故事还是经常存在的。新闻故事的特点是什么?新闻故事由“两个”词组成:一是新闻,二是故事。首先是新闻,其次是故事,新闻有新闻的特点,故事有故事的特点,合起来就是新闻故事的特点。作为新闻,特点就是“新”“真”,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比如说,每年3月全国召开“两会”,这“两会”会内会外有很多新闻…  相似文献   

2.
朱楠 《中国传媒科技》2012,(10):168-169
新闻究竟有没有情感?能不能有情感?新闻的基本要求是用事实说话,作者一般不能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更不会直白的抒发情感。那么,情感究竟该以怎样的形式存在于新闻中?如何理解其存在的合理性?我们以美国新闻史上的一篇新闻名作为例来探讨研究一下新闻该不该有自己的七情六欲。  相似文献   

3.
在一个日益走向透明和开放的社会里,没有什么比对事实真相的封锁、封闭和掩盖更令人感到与时代格格不入了。新闻记者作为时时把握社会脉搏律动,并向公众报道事实真相,唤醒社会良知的职业工作者,当这种掩盖和封锁发生在自己身边时,我们尤其感到不解和震惊。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阅读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一环境下,传统媒体更要加强自身优势,保持核心竞争力。现场短新闻以其新、短、快、活的特点,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以现场短新闻的形式报道教育新闻,更能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本文阐述了教育类报刊短新闻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5.
一、信息时代的信息传播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说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这句话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小记者对此可能没有太多的体会,但如果问问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他们会告诉你:以前没有这么多报纸、刊物,广播、电视,也没有这么多的频率和频道,以前更没有互联网可以让我们随时上网查资料。也就是说,“信息时代”意味着我们获取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实践中,记者编辑必须找到合适且足够的新闻线索来保证这一天的报道。这就意味着新闻采编一线永远离不开线索。另一方面,从职业特点和岗位考核来说,无论是以新闻采访为己任的记者,还是以统筹把关为职责的编辑,寻找线索都是自己的本分。那么,新闻线索到底该怎样寻找?寻找新闻线索有没有独门暗器呢?如何为自己获得稳定且丰富的线索呢?  相似文献   

7.
如果作为社会良心的媒体没有了良心,这个社会将变成什么样?船头没有了守望者,这个时代的大船又会开向何处?  相似文献   

8.
《青年记者》2007,(15):79-79
当我们梦想更大成功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更刻苦的准备?当我们梦想成为领袖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服务于人的谦恭?我们常常希望改变别人,我们知道什么时候改变自己  相似文献   

9.
多发多写短新闻,新闻界已经倡导多少年了:可是这一问题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在我们许多报刊上.长而空、令人发怵的所谓“大作”长期占据版面。而精巧、新鲜、活泼的短新闻还是少。早在四十年代,胡乔木同志就在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文章,提出“短些,再短些”。他认为,这“对读者大有益处,都是大解放”?今年,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也提出.新闻要“短些,短些,再短些”?可是,我们许多人并没有真正地刹住长风.倡导好短文。  相似文献   

10.
维护报刊首发权——也谈一稿多投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一些报刊有关一稿多投的议论多了起来,反映了当前报刊受一稿多投侵权的严重情况。一些作者为自己损害报刊首发权(有的称为先载权)的一稿多投行为辩护,公然把一稿多投的侵权行为誉为开放搞活的成果。一些报刊对侵犯报刊首发权的一稿多投行为采取了折中宽容态度。更多报刊看到某些作者一稿多投行为损害自己的利益,虽然感到愤慨,但以为法律对此没有明确规定,苦于没有制止办法。这说明很多作者和报刊工作人员在这方面还存在法律盲区。一稿多投是否台法?我们应当反对什么性质的一稿多投?  相似文献   

11.
汤莉萍 《新闻界》2005,(1):92-93
进入新世纪,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信息爆炸让人应接不暇。人们不仅要掌握信息,更需要了解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以决定自己的态度和行为。社会的需要赋予了新闻评论以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动力。新时期的媒体竞争,从以往的独家新闻之争,逐渐有演变成独家评论之争的态势。新世纪的报刊新闻评论有专版化、整合化、专业化、小型化、时评化、品牌化6个特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不少学员给我们新闻函授中心来信"诉苦":自己身处一个没有特点的基层单位,身边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没有什么可写的。有的学员还抱怨说,自己所在的单位实在没有什么有价值的新闻。还有的学员羡慕师以上机关的新闻干事,能在机关和各个连队跑,可以抓到“大鱼”、“活鱼”。  相似文献   

13.
对语言进行审美,已不仅仅是文学的专利,随着新闻界采编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报刊新闻在抢夺受众的竞争中,也更加重视语言的研究,从而使新闻语言体现出较高的美学价值。新闻应是新闻事实和文字表达艺术的汇流和统合。对新闻语言进行审美,实际上就是看新闻语言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情感体验。讲究语言艺术的新闻作品,往往把美感传递给受众;缺乏美的蕴涵,不能勃发出美的情趣的新闻作品,往往读来枯燥无味,更不能成为通向受众心灵的“长虹”。笔者根据自己的新闻实践和粗浅认识,大体上把新闻语言的美归结为以下几种类型:新闻语言的朴素…  相似文献   

14.
蒋铎 《新闻与写作》2004,(11):36-36
这是一幅令人感动的优秀新闻照片,题目叫《卫士雄风》。 我们现在处于市场经济时代,办啥事都得讲个经济效益。于是乎报纸讲究“卖点”,喜欢大登特登明星、大腕、时装模特的趣闻、逸事的照片。我们的时代需要不需要英雄?有没有英雄?摄影记者如何表现英雄,如何把英雄表现得有血有肉,可亲可敬  相似文献   

15.
民生之后,电视何去何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所谓的“民生新闻”,我认为它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新闻类型,它实际上也还是传统的“社会新闻”的花样翻新,这有点类似于家电业的概念游戏,只是为了听着更新鲜更招人耳目罢了。在经历了当前的繁荣之后,其命运也将像其他的概念一样,成为过去。那么,在“后民生时代”,电视媒体又将何去何从呢?我们可以从民生新闻热的深层背景中找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作为大众平面传媒的报纸,在用好新闻照片的同时,更要充分发挥新闻美术插图的作用。一张没有插图的报纸不是一份好看的报纸。现代报纸更注重运用各种风格的插图。在这个重视读图的时代,我们要更重视报纸新闻美术插图。如何将插图很好地应用于现代报纸版面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读者的要求,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报纸历来强调"图文并  相似文献   

17.
一、微博为什么那样火?我们处在一个新媒体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是信息过剩;我们处在一个信任危机的时代,这时代的流行词是我不信——对什么都不敢轻易相信,都缺乏信任感。前者使信息获取易如反掌,后者使信息真实性常被怀疑消解。在以前信息传播渠道单一,信息资源垄断的环境下,媒体可以完全掌控信息话语权,受众被动接受,别无选择。哪怕是信息  相似文献   

18.
看客 《青年记者》2006,(21):54-54
在数字媒体不断发出新的挑战的今天,传媒业下一步的竞争焦点何在?媒体军师喻国明先生为我们指了一条出路,那就是微内容的聚合与开发,乍听起来,好像很费解的,但细读之后,我们会发现其所言离我们的实践并不遥远。目标对了,才能走向成功,这对数码时代的图片编辑来说,更是显得紧迫。今年以来,已有不少大的媒体被造假的图片蒙骗,引起事端,数字传媒专家闵大洪先生的文章为我们提供了较好的思路。市场经济时代,竞争没有中间地带,珠三角的地市级媒体可谓深处其中,但他们不惧竞争,乘势而为,竟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鲶鱼效应"初显。  相似文献   

19.
陈旭鑫 《新闻与写作》2004,(8):10-11,14
新闻评论是媒体阐述立场观点、影响引导舆论的“旗舰”。近年来,报刊时评作为一种新闻样式正大行其道。人民日报、南方日报、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众多媒体,都以各自的方式开办起了时评类栏目,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是为什么?当前的报刊时评写作应如何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20.
贾刚为 《新闻实践》2005,(12):54-54
新闻竞争,核心是内容竞争。内容竞争,就是要有好作品,要有新闻精品。不同的新闻体裁都可能出精品,其中传统分类中的通讯,更能够出传世之作。那么,怎样才能写出通讯的精品之作呢? 一、必须具备很高的政治素质和扎实的采访本领 精品之作往往是时代造就的。记者如果没有很高的政治敏感性、政治素质,就不可能把握时代的脉搏,也就不可能写出新闻精品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