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国内对网民信息传播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等极化行为方面,细化的、深层次的研究还不充分.本文通过在线问卷调查、辅助SPSS软件以及人工手段,分析了包括自我认知、信息获取与传播、线上围观和线下围聚等在内的整个信息传播过程中网民的行为表现,结论是网络政治参与具有不平衡性,社会底层需更多人文关怀;官方媒体仍能获得较大信任,新闻发言人制度有待完善;群体极化现象显现,网络环境也需理性表达.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上的网民情绪是社会舆论的风向标,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本文从网民情绪和网络舆论的概念入手,阐述网民情绪的形成机制,浅析网民情绪与网络舆论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网民情绪对网络舆论的影响,分别是增加网络舆论的煽动性和感染力、提高网络舆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加速网络舆论的生成和衰退。  相似文献   

3.
张涵 《中国传媒科技》2012,(10):111-112
继"毒豇豆"、"苏丹红"之后,近段时间热传于网络的"皮革酸奶"、"皮革胶囊"等词,再次证明了网民对食品卫生问题的高度关注。这些热词的产生可以说与食品安全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密不可分。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拟从其产生的原因和如何看待这一现象以及怎样营造和谐的传播氛围三个角度对食品安全信息的网络传播现象进行探析与解读。  相似文献   

4.
图片是网络信息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其生动直观的表达方式受到网民青睐。PS图片是利用Photoshop图片编辑软件加工后的图片的简称。PS图片原本属于平面广告或艺术作品加工的范畴,在Photoshop图片编辑技术为众多网民掌握后,网民的PS图片在网络图片传播中占有相当比重,有些受到好评,也有不少引发争议。与其他网络图片传播相比,网民在PS图片传播过程中更具主动性。  相似文献   

5.
朱良志 《新闻世界》2010,(5):153-154
近年来网民数量迅速攀升,网络市场规模逐渐扩大,网络的各种影响日益深入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本文分析了网络传播的特点及其对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平台在国民认知中逐渐普及,网络语言的使用频率直线上升,日益影响人们的日常行为及观念,学界对网络流行语形成机制与传播影响的探究也越来越重视。从传播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具备传播性、奇趣性、时效性、社会性、典型性等特征。其传播机制包括新媒体时代网络流行语的病毒式传播,社会化的人对于网络流行语的复制与再创造,网民对社会生活变化的关注,网络名人对网民心理、情感及价值的引导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网络问政是政府和公众通过网络平台形成特定互动关系的政治沟通过程。为考察这种政治沟通新方式的传播效果,对国内媒体网络问政平台的留言量、回复率、回复质量等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大多数媒体网络问政平台在整体效果上处于"很差"到"一般"的状况;在性质类型上以民生服务型为主流,民主参政型相对缺乏;在互动参与上,网民与政府、网民与网民、网民与意见领袖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屏蔽效应"。提高网络问政效果需要包括政府、媒体、网民等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合力。  相似文献   

8.
网络新闻传播通过形成强有力的网络舆论力量,对新闻真实性起着越来越显著的双面放大效应。一方面,网民通过网络舆论对新闻信息进行有效的打假,使网络舆论成为维护新闻真实的重要新兴力量;另一方面,网民滥用网络舆论的传播力量,也致使假新闻、失实报道、谣言频繁出现,混淆视听。  相似文献   

9.
吴丹琦 《视听纵横》2010,(5):99-101
“人肉搜索”是近几年在网络中出现并流行的新型搜索方式,主要指综合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及网民大规模参与等手段来搜索和共享特定信息的网络活动。“人肉搜索”的出现,一方面显示了网民在网络时代享有的言论自由权和信息传播权的扩大,但另一方面,在网络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0.
刘涵 《今传媒》2016,(6):30-32
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和高速发展,在带给广大网民便利的同时,也为部分网民及组织实施网络侵权,乃至破坏网络生态安全等行为提供了平台和渠道。目前,网络有关隐私泄露、造谣中伤、人身攻击、以假乱真等问题层出不穷、愈演愈烈,严重损害网民合法权益。网络侵权问题亟需引起全社会的进一步关注和重视。本文将根据网民举报的侵权信息,简要梳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网络侵权信息的具体类型和典型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寻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互联网企业、服务商、技术研究者、媒体机构、普通网民等多方力量联合治理网络侵权信息的策略和措施,积极营造开放、规范、文明、安全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1.
王丹 《新闻通讯》2014,(5):29-31
互联网极大地激发了网民对网络政治的参与热情和兴趣,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也让网民找到一个表达不满的有效平台。由于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尖锐,再加上群体心理的作用,使得近年来网络公共事件频繁发生。在对网络公共事件的传播过程的考察中可以看到,在传播途径上,网络公共事件主要通过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并行和相互交流进行传播;新媒体、网民、意见领袖、传统媒体和政府在传播过程中从引发、助推到二次修正、深化步骤上分别扮演着重要而关键的角色。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和网民数量仍然呈现持续大幅度增长趋势,互联网络管理机构对网络信息传播的治理虽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依然任重道远.基于此,本文对网络信息传播的治理过程中出现的“治理”与“管理”之争、主体客体不明确、法律壁垒、内容管理和控制程度难以界定、技术制约因素较多等困境进行了分析,提出运用系统化方法解决,同时阐述了基于对网络信息元数据化处理的三层次架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袁刚 《新闻通讯》2013,(12):56-57
随着互联网的兴盛和网民参政热情的高涨,“网络问政”逐渐成为政府和网民双重关注的热词。网络问政为网民与党委、政府提供了一个对话交流的平台,也为网民提供诉求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便捷之路。但在问政过程中,题材的收集、受众的选择以及传播方式等互动路径的确定直接影响到活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网络科普是指以互联网为传播平台,以专业科普网站等为传播源,以科学知识、科学原理、科学精神为主要传播内容,以广大网民为传播对象的科学传播形态。它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人群广的特点,是全民科普工作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人数字图书馆正在成为数字化学习的助推器,受到越来越多网民的关注.然而对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PDL)概念的界定和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也反映了网络时代的个性化特征.因此,概括网络PDL的基本特征,构建网络PDL信息服务系统框架,分析流行的网络PDL系统软件的优劣.总结PDL信息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更好地促进PDL在网络时代数字化学习环境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网民对信息的“把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海量的信息,集信息传播与信息接收与一身的网民既要把信息进入关,又要把信息发布关。但是网民作为“把关人”又先天不足,致使网络环境问题丛生,“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17.
在网络世界中,信息的传播不仅受到信息内容的影响,而且会因传播者的不同角色而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特别是网络世界中的意见领袖,他们发布的信息及评论,在很大程度上能左右部分网民的意见倾向。一个事件在成为网络议题的过程中,网络意见领袖起到很大的作用,甚至能影响到事件的性质及议题走向。  相似文献   

18.
李炜 《青年记者》2013,(11):23-24
网络公共信息作为互联网信息资源的一种特殊类型,是网络社会公民参与的重要内容。公共信息具有天然的关系延展性。具备公益性、公共性、公开性等特点的公共信息一经传播,便能聚拢众多网民的目光。在网络公共话语空间中,网民可以就日常生活、工作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从信息平台迅速发展为一种新兴媒体,新闻在网络上的地位愈显重要。但目前质量不高、缺乏个性等的一系列问题都影响着我国网络新闻的发展,给网络新闻进行重新定位就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传播主体定位——网民定位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传播主体本身包括传者和受者,在网络媒体中网民既是传者也是受者。但从发布新闻,而非信息的角度看,大多数网民目前主要还是作为受者,此文的研究也主要从这个角度进行。 第四媒体的传播模式与传统媒体有很大的不同,它是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的结合体。网络传播可以是一点对一点,也可以是一点对多…  相似文献   

20.
《信息系统工程》2011,(10):10-10
韩国:实名制让网民对言论负责韩国作为最发达、互联网普及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多年来一直在推动"网络实名制",这项制度尝试近年来颇受其他国家关注。实名制实施后,不仅在减少网络虚假信息传播、恶意留言以及由此引发的网络暴力等方面作用明显,也为韩国政府治理"网络中毒"等社会问题提供了"技术保障"。一直在大力推进"网络实名制"的韩国最近也在积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