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珍 《新闻知识》2023,(11):61-71+95
作为近代以来新女性代表,“女学生”是民国报刊格外关注的女性群体,其形象承载着进步的社会性别意涵。而流行风尚,兼具表达群体归属及建构自我认同的双重功能,体现着观念的变化趋向。在《广州民国日报》有关流行风尚的报道中,“女学生”被视为风尚示范者,但在“女学生”中已然流行的风尚又常遭到抨击。倡导与批评并存的矛盾话语,作为性别“观念与实践”角力的表征,为深入理解民国时期社会性别状况提供了独特的媒介景观。  相似文献   

2.
王化兵 《出版参考》2009,(19):22-22
为了鼓励和扶持国内原创动漫出版的发展,新闻出版总署于9月17日在北京启动2009“原动力”中国动漫出版扶持计划。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蒋建国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  相似文献   

3.
民俗文化资源是我国传统人文资源的核心,也是旅游开发的重要依托。近年来,以广西桂林阳朔《印象·刘三姐》为开端的主题演出也在全国各大人文旅游景区掀起了实景演出“白热化”的浪潮。例如河南登封《禅宗少林·音乐大典》、陕西临潼《长恨歌》、浙江杭州《印象西湖》、河北承德《康熙大典》等,在演出形式、表现手法、场景运用等方面都具有实景演出的共同特性:创意与自然相结合,旅游与文化相呼应。如何从传播学的角度理解实景演出的成功与不足,分析旅游发展中文化元素的开发利用,探寻旅游景区今后的发展创新之路,是本文主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5.
本文以9·11以后美国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反恐24小时》为标本,分析了该剧的内容、拍摄手法以及叙事结构,认为《反恐24小时》的热播除了在拍摄手法、制作技巧上别具一格外,该剧积极回应了9·11以后美国社会的心态。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好莱坞电影与后9·11时代美国民族主义的关系,并且认为在好莱坞全球化的过程中,对其所包含的美国民族主义和国家利益应有所警惕和戒备。  相似文献   

6.
《斯通纳》用50年的时间为自己做出了证明,它是一本文学经典之作。作为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它深刻洞见生活,以不带一丝一毫悲喜的冷静洞察了生活本质的全部。  相似文献   

7.
刘莉 《出版参考》2010,(1):28-28
他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特种兵,在没有正式接触他之前,我对他的印象仅停留在刘猛的军事畅销书《狼牙》里的一个人物身上:出身少林俗家弟子、某军区特种大队上尉、黝黑精瘦不爱笑。直到现在混得熟了,他还是不大爱笑。因为他从少林寺出来,我就叫他和尚,他否  相似文献   

8.
柏杨先生在他的《丑陋的中国人》(漫画演绎版)一书中称陈晓兰是有尊严的中国人。他写道:"虽然这个世界里,有很多丑陋的人事物,但是在小小的角落里,也有很多默默努力,值得尊重、学习和鼓励的楷模,陈晓兰女士就是其中一个……"柏杨先生希望读者读完陈医生的故事后,也能成为一个勇敢坚定的人。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北京德云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演出总监王俣钦的新作《钦口说我眼中的德云社》于近日亮相于北京。在新书见面会上,王俣钦和郭德纲、于谦、岳云鹏等重量级嘉宾与粉丝畅谈德云社轶事,引起媒体和读者极大关注。《钦口说我眼中的德云社》由郭德纲、于谦亲笔作序推荐,"王小舅"王俣钦执笔,郭德纲亲自把关,深情讲述与德云社有关的台前幕后,不粉饰、不回避。该书同时收录:《纲丝志》精彩篇章,讲述"纲丝"与郭德纲、德云社的缘分故  相似文献   

10.
张帆 《新闻窗》2009,(6):92-93
大型实景演出是近些年在全国各地兴起的一种舞台演出形式,其演出载体依托的是自然山水、园林风景等真实的景观,舞台不仅大型化,且演员众多。此外,它还借助于音乐、舞蹈、美术、戏剧等艺术门类的紧密配合,使其成为音、像与故事高度聚合的奇观,给观者以强烈的听觉、视觉和想象力的刺激。  相似文献   

11.
陈琰 《传媒观察》2022,(3):54-59
2022年新年伊始,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现实主义题材年代剧《人世间》。该剧由梁晓声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中国东北吉春一个周姓家庭50年的风雨变迁。根据这个家庭每个成员的生活轨迹和发展脉络,中国百姓生活的社会风俗画卷徐徐展开,通过描绘百姓生活史,展现家国命运,从而彰显镌刻在基因里那种向善向美、乐观拼搏的民族品格。这是一部久违的荧屏佳作,立体的人物群像,浓厚的时代气息,波澜壮阔的50年中国史由人间烟火气十足的家长里短展示出来。其间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事件、时代精神、国家意识、审美表达,一经推出就引发了收视热潮。本文从《人世间》的类型特征、文化内涵以及叙事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取出年代剧独特的美学特征,旨在为同类型创作找到一个可资借鉴的样板,同时也丰富拓展年代剧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朱家卫 《新闻世界》2014,(9):147-149
2012年6月11日,一款由韩寒监制的电子杂志《ONE·一个》在腾讯网正式上线。上线后不到24小时,其便成为AppStore中国区免费总榜第一名。《ONE·一个》所带来的少而精的阅读体验,在信息爆炸时代可谓反其道而行之,并取得了巨大成效。本文从传播学者拉斯韦尔的5W理论出发,对《ONE·一个》进行了传播者研究、内容研究、媒介研究和受众研究。  相似文献   

13.
奥运题材纪录片《从北京到北京》聚焦“双奥之城”北京,将两届奥运盛会有机结合。作为真实记录时代的生动载体,该纪录片深描日常生活图景,以时空互构的叙事手法实现历史与当下的再连接,在平凡个体的双奥记忆书写中融汇民族的奥运情怀与集体记忆,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同时力图从文明交流与时代发展的双重维度中诠释中国办奥理念与奥林匹克精神的价值互嵌,由此彰显“双奥中国”的文化内核,在叙事扩容中实现新时代奥运题材纪录片的意义增容。  相似文献   

14.
王弘劼 《新闻世界》2011,(1):161-163
本文通过对批判性新纪录电影代表作《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的制作理念、内容和方法的研究,分析了一些媒介在履行社会监督职责,服务于公众利益时出现的媒介"阴谋论"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徐嘉 《视听》2023,(5):97-100
自然纪录片《众神之地》用充满灵性的顶级哺乳动物作为故事主角,以灵动的叙事技巧、含蓄的隐喻方式,讲述天地神灵的故事。该片基于千年积淀的民族地方风情,运用富含东方文化美学的视听语言,在生态环境矛盾凸显的当下,传达中国疆域生态的众神之声,呈现对生态美学的追寻,揭示生态和谐的艺术主题。  相似文献   

16.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生死爱欲成为了结构故事、推动情节、塑造人物的原动力。小说将陌生女人的一生作为叙事的中心和主体推向无私爱情的前沿,以爱与欲的纠葛呈显了爱情伦理的叙事张力,以得与失的替补凸显个人诉求的叙事转换,以生与死的对抗彰显人生幻灭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文章简要回顾了开发《新华字典》APP前商务印书馆为工具书的数字出版所做的准备工作,从产品定位、内容规划、功能设计、研发流程等方面阐述《新华字典》APP的研发过程,并介绍了目前产品的主要内容版块和运营情况,明确提出《新华字典》数字出版的方向——知识服务。  相似文献   

18.
7月10日,《水浒·江湖》一书的作者王学泰先生来到位于朝阳区蓝色港湾的单向街书店举行讲座,活动现场读者济济一堂,气氛热烈。  相似文献   

19.
立足社会记忆视角,从记忆缘起与固化、记忆再生产、记忆重构三个维度,对《滇南本草》编纂背景、编纂发展及现实困境进行分析,提出基于数字人文的《滇南本草》再编纂措施,认为应通过文本挖掘技术与分析技术,对《滇南本草》收录的单验方及所举验案所涉及病证进行分析,诠释地方性疾病的发病特点及用药遣方的经验和规律,基于文本可视化等技术创新编纂方式,强化编纂成果功能,实现《滇南本草》这一历史文本的叙事转向,拓展叙事空间,重构社会记忆。  相似文献   

20.
王宏鑫 《图书情报工作》2011,55(17):138-143
《评价学:理论·方法·实践》是国内第一部从科学理论的高度和学科建设的角度进行研究的“评价学”专著,从评价理论、方法、实践三个方面系统研究了科学评价问题,构建了一个具有一般指导意义的,较为全面、系统的“评价学”学科体系。这个体系包括评价理论、方法与实践,涉及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的评价问题。它突破了科学评价单位、专业、学科、行业、机构等实践因素的局限,是从评价实践到评价理论的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