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骆家辉,这位美国来客,选择在2013年11月20日宣布辞去美国驻中国大使这一职务。在其宣布辞去这一职务的前一天,他在北京出席了一家媒体的论坛,对外界正在热议的中国式改革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们急切地等待听到更多的细节。自骆家辉2011年8月接任这个职位以来,因为华裔的身份,骆家辉收获了与他的各位前辈相比更多的关注度。2012年4月,骆家辉参加海南博鳌论坛时,拒绝入住会议指定的五星级酒店。他告诉媒体,因为该酒店价格超出了美国政府所允午的差旅费用3倍。这引来了《北京日报》的批评。《北京日报》批骆家辉喝咖啡、乘飞机坐经济舱是"包装成‘平民'的作秀行为",并请骆家辉公布财产。一份中国的地方党报,要求美国驻华大使公开财产,引发网友热议。很快,有网友搜索找到了骆家辉两年前就已公布的个人财产,数目清晰。  相似文献   

2.
美国总统奥巴马3月9日正式提名现任商务部长骆家辉出任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成为了首位华裔大使。然而摆在骆家辉面前的道路不会太平坦,在经过了胡锦涛  相似文献   

3.
骆家辉,这位美国来客,选择在2013年11月20日宣布辞去美国驻中国大使这一职务。  相似文献   

4.
秦茜  陆琦 《新闻世界》2012,(8):299-300
公民新闻的概念承袭20世纪90年代美国盛行一时的“公共新闻”理念,其理论思想来源于芝加哥学派的思想家杜威以及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旗手哈贝马斯。在本世纪初,“公民新闻”的思想被引入中国。但就社会机制和公民意识等方面,中国的特殊情况决定了“公民新闻”这个泊来品在当下的中国并没有发育的土壤与氛围。  相似文献   

5.
1996年11月5日,民主党人骆家辉成为美国华盛顿州第21任州长.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一位华裔担任州长高位.2000年11月7日,他再次当选.2004年,第三次当选呼声很高的骆家辉突然决定退出选举.2005年1月,被指为有可能成为第一任华裔美国总统的骆家辉出人意料地淡出美国政坛.华裔美国政坛明星的引退令人瞩目,同时再次引发对华裔在美成功之路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我国互联网上公民视频新闻的传播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以下方面,解析了中国互联网上公民视频新闻的传播现状:公民视频新闻的表现形态特征,公民视频新闻的内容取向特征,公民视频新闻的展播平台,公民视频新闻的传播效果。最后进一步探讨了中国公民视频新闻发展的意义与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公民新闻在中国的发展公民新闻产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美国,伴随着今天Web2.0时代的到来而兴盛。有学者认为,公民新闻就是来自业余新闻工作者的第一手新闻报道。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公民新闻是指普通公民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收  相似文献   

8.
张云 《国际新闻界》2013,(6):123-136
美国殖民地报业兴起的过程也是美国"公民社会"形成的过程。报业是形成一个公共领域的纽带,属于"公民社会"的范畴,推动了"公民社会"团体的成长。同时,报业的发展孕育了美国"公民社会"思想,形成了北美大陆想象的"公民共同体",并在实践中推动这种"想象的共同体"向现实的"公民社会"过渡,并最终形成了美国"国家——公民社会"的社会结构。本文从殖民地报业的视角,用"公民社会"理论的两分法来分析美国"公民社会"兴起的历史因素。  相似文献   

9.
关籍华人骆家辉担任美国驻华大使,民众对美国第一位华裔大使寄予厚望。媒体更是颇为兴奋,在骆家辉被提名时就开始大肆渲染。如今,骆家辉到任已五个多月,回过头来看凤凰卫视2011年12月18日播放的对骆家辉上任100天的采访,或许能使我们媒体人在今后的国际新闻报道中多一分冷静,少一分主观。  相似文献   

10.
10月11日午后,由香港驶来的一艘轻型客轮,缓缓停靠在广东省潭江上游的公益码头。正在中国访问的美国华盛顿州州长骆家辉,在家人的陪伴下,踏上了他的祖籍——侨乡台山的土地。 1996年11月,新当选的华州州长骆家辉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州长,其父骆荣硕就出生在有“中国第一侨乡”之誉的广东省台山市。此次中国之行,骆家辉特意安排了半日时间,与父母兄妹一起来台山寻根访祖。 客轮一抵港,骆氏一家就受到了早在此地等候的父老乡亲的热情欢迎。码头广场上以及公路两旁,挤满了专程赶来一睹这位美国州长风采的乡邻,他们把他称作当上美国高官的“本乡人”。  相似文献   

11.
翟楠  耿越  吴霜  周文泓 《兰台世界》2017,(11):19-23
对美国公民档案员项目的实践与模式构件进行分析,旨在为中国档案机构实现公众参与提供借鉴和启示.对NARA的公民档案员项目进行较为详细的研究以及组成要素的调查,分析其呈现的公众参与模式.从美国公民档案员所形成的公众参与模式来看,我国应从公众参与意识、档案资源、信息与通信技术、制度保障等方面设计和开展公众参与项目.  相似文献   

12.
李朝峰 《大观周刊》2012,(17):100-101
公民教育维系着国家的命运,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转型,中国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尤其是公民教育问题,本论文探寻新时期中国公民现实性问题,及其公民教育实践路径问题,进行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今年以来,中国公民在伊拉克被绑架、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遇枪击等事件接踵发生,中国海外公民的安全保障问题似乎陡然严重。持续不断的全球恐怖主义成为中国公民的海外安全面临新威胁——仅在今年,中国公民在海外就遭遇了至少三起恐怖袭击事件,造成14人死亡,15人受伤。谁来保障中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6,(14)
自1988年"公民新闻"在美国提出以来,随着媒介环境的改变,公民传播权力的激活,公民新闻的行为主体发生了变化,由记者改变为公民,其理论建构也由记者"公民意识"的觉醒调整为公民"记者意识"的强化,面对当下公民新闻的乱象与伦理拷问,公民新闻尤其需要提升公民的"记者素养"。在公民新闻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传播伦理的追问以及媒体追求社会担当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5.
由于受到商业化的干扰,台湾的媒介市场乱象丛生,不少有识之士对此深感忧虑。与此同时,产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美国公共新闻学概念在2000年以后随网络普及,使公民参与新闻的概念加速扩展,台湾不少人士引入公共新闻和公民参与概念进行本土实践。本文对此作了探讨,试图藉以观察中国大陆目前公民新闻的发展与走向。  相似文献   

16.
《出版参考》2010,(8):25-25
3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推出《畅游美国》。这是为中国公民出国(境)旅游提供帮助的指南类系列丛书中的一本分册。  相似文献   

17.
本文梳理了"公民社会"的内涵,指出公民意识的普遍确立是公民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土壤,而网络舆论的发展恰恰为中国公民意识的普及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有力促进了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网络舆论展现出的强大力量基于其公开性、互动性、隐蔽性等技术特征,网络舆论带来公民意识的发展、张扬是一种"技术赋予的自由";由"技术赋予的自由"转换到"自然觉醒的自由"还有赖于长期的政治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做公民.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闻周刊》2007,(47):14-14
中国国家旅游局与美国商务部12月11日在北京签署了《便利中国旅游团队赴美旅游谅解备忘录》,这标志着美国正式成为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  相似文献   

19.
王全宝 《中国新闻周刊》2010,(9):39-40,42,43
公民的尊严需要政府护佑,更需要自己去维护。但是受数千年封建遗习影响,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习惯于“依靠”政府,缺乏现代社会的公民意识,懂得依法理性维权的人还是少数。我们欣慰地看到,政府已经高调宣布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相信中国人由“臣民”向“公民”转变的速度将加快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跨越时空的传播,打破了传统社会结构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以及大众传播的边界,这意味着社会关系的重构。在社会关系重构中,作为公民社会发展的要素,如公民身份、公共理性以及媒体公共空间等对促进社会有机团结、推动公民社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所有这些集中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对话与沟通中。本文从中国公民社会及其特征、公民身份与公民意识、媒体公共空间中对话与沟通何以可能等方面进行梳理、总结,分析媒体公共空间中中国公民社会发展所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探讨建构公民日常对话与沟通的思想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