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有人说:手机可以看电视,电视可以上网,上网可以打电话,电话可以开会,开会可以发微博,微博可以相亲,相亲可以灭24盏灯,24盏灯灭后还可以接收到1000个求爱QQ……一切都在昭示:一个新阅读时代正向我们走来。纸媒如何作为?认识与探索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全媒体的兴起,传媒界正在发生着重大变革,有人说:手机可以看电视,电视可以上网,上网可以打电话,电话可以开会,开会可以发微博,微博可以相亲,相亲可以灭24盏灯,24盏灯灭后还可以接收到1000个求爱QQ……一切都在昭示:一个新阅读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3.
评论一直被视为媒体的旗帜和灵魂,是衡量媒体水平高低、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在浅阅读时代下,都市报是否应强化评论的力量,的确已成为媒体不能不加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买都市报的人常有一种不快,就是在节假日,本想买份可读性强的都市报消遣时间,却发现花与平日同样的价钱买到的报,内容却少得可怜。价钱上的不公还在其次,读报的兴趣全消却十分地别扭,久而久之,读报的习惯也有了节假日。  相似文献   

5.
都市报产生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它是“应运而生”,也受市场经济的制约和考验。服务于市场经济,受惠于“顺时而成”;反过来,它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市场  相似文献   

6.
7.
都市报是人们对时下流行的、以实用的生活服务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报纸的一般称谓。在中国当代新闻改革的进程中,都市报的出现具有标志性的意义。都市报定位于市民生活报,特别强调新闻性和服务性,采取市场化经营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深度报道(亦称深入报道),是指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的一种高层次的报道方式。①长期以来,在许多业内或者业外人士看来深度报道一直是党报的优势所在,是党报的“利器”。而近年来,它却越来越受到各地都市类报纸的重视。一向给受众提供“快餐式”消费的都市报却青睐被称为党报“重型炸弹”的深度报道,这难道只是都市报运用报道文体的一种偶然现象吗?不!在笔者看来,这是都市报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一、突破都市报同质报道瓶颈提高竞争力“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雨后春笋”,从这些曾用…  相似文献   

9.
都市报是主流报纸的重要补充。都市报的发展势如破竹,但都市报的政府要闻却没有因此而耳目一新,原因是政府要闻有其统一的新闻来源和特殊的地位,而新闻工作也没有与时俱进地改变传统的报道方法,政府要闻依旧是来头大、口气硬、似件非件,似新闻非新闻。针对现在报纸竞争的形势,为赢得更多的受众,都市报要闻的写法不得不改变,所以研究都市报如何报道政府要闻就成了必要。本对都市报与党报报道要闻的区别及都市报要闻版存在的问题以及都市报如何报道政府要闻作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毛琦 《记者摇篮》2004,(4):48-48,53
都市报作为我国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兴起于90年代中期,这些报纸以新的办报思路与理念,新的内部机制与营销方式,在新闻界产生了一股冲击波,形成了一个都市报的报业群体.被称之为“都市报现象”。  相似文献   

11.
殷俊  殷瑜 《当代传播》2002,(2):71-73
当前,中国报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化趋势,新兴的区域报业以都市报为代表。都市报的产生、发展与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正在成型的市民阶层这两个背景紧密联系。非区域化报纸在历经20世纪80年代的黄金发展阶段后,面临区域报业的激烈竞争,逐渐力不从心,势力衰微。适应新兴市民阶层的大众化报纸──都市报的兴起社会根源在于顺应并融入了这一历史的洪流中。它有以下6个特点:l、价格低廉,符合市民消费水准。2、从市民角度选择和报道新闻,使都市报新闻具有大众化、通俗化、实用化的特点①。3、依托市民趣味…  相似文献   

12.
都市报在广州、北京、成都发展速度最快.发展模式层出不穷一在2004年6月2日的第57届世界报业大会上发布的最新“世界日报发行量前100名名单”中.我国20家报纸上榜。其中晚报和都市报的数量高达17家.这标志着我国的都市报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崛起.在国际上也有很大的影响。据统计,加上商报、时报等,都市报目前已经达到200多家.截至1998年底.全国都市报类的广告收入占报纸广告的63.6%.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都市报都是靠社会新闻打天下,对会议类、党政类等看起来硬一些的新闻给予的关注不够,造成报纸有重量缺分量、内容多精品少等缺陷。不是都市报的读不需要了解此类新闻,而是报纸如何去做,如何将读关心的东西挑出来,都市报也只有做好了这一点,真正成为“信息梳理机”、“观点提供商”,才能真正增强竞争力,实现竞争力的转变。为了突破会议报道模式,创新出彩,让读满意,在竞争中领先,半岛都市报早准备,早介入,充分挖掘新闻资源,调动各种编辑手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大大提高了“两会”报道的吸引力、影响力、感染力。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新闻前哨》2012,(11):5
9月6日,随着《三晋都市报》3000期的到来,由《三晋都市报》携手联通太原分公司打造的省内首张云报纸正式与读者见面。"图片会说话、报纸动起来。"据介绍,《三晋都市报》云报纸,是将先进的图像识别技术与纸媒相结合,读者通过手机客户端拍摄报纸刊  相似文献   

15.
“厚报”时代的报纸版面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芳 《新闻前哨》2005,(2):107-108
随着“厚报”时代的到来,读的阅读方式也转变为速读状态。如何使可读性信息不至于淹没在大量的报纸版面中,是报纸版面设计工作必须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天下大事尽在掌握可以说是各家报纸力求达到权威的标志之一。对大多数报纸而言,时事新闻是除本地新闻外的最重要的一块阵地,这类报道能否出彩,对报纸的品质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尽最大可能改变目前的尴尬境遇,就显得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如果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十年前,当联想在北京中关村竖起这块广告牌时,也许没有想到,十年后,这个命题已经衍生为中国都市报面临的另一个紧迫任务:如果失去网络,都市报还能走多远?  相似文献   

18.
许刚 《记者摇篮》2009,(7):24-24
时下,对于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而言,一个核心的焦点论题就是如何应对因互联网飞速发展而带来的行业发展危机,更多的论点倾向于互联网已经并正在加速传统报纸(区别于电子版、电子报)的衰退乃至消亡。然而,笔者认为,就目前的国内传媒市场而言,这个论题和论点涉及的对象是特指位于直辖市及省会中心城市的都市报,而对于众多中小城市都市报市场(注:本文所指中小城市都市报,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地市级都市报,也包括省会等中心城市都市报合作创办的或独立创办的各种形式的地方版。)而言,却因互联网的发展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社会新阅读的发展背景及优势,分析了新阅读存在的弊端。提出了新阅读时代图书馆应转变服务观念,创新服务载体,建设读者阅读交流平台等服务对策。  相似文献   

20.
媒体竞争已经从“注意力经济时代”步入了“影响力经济时代”,传统媒体如果不从战略上注重影响力的建设和铸造,不从品牌上丰富自身内涵与文化,未来的路将很迷茫。作为面向上海中青年上班族的都市报,新闻晨报除了注重选择读者需要的新闻外,还主动从价值观建设出发,在环境报道方面作了积极而有意义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