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华 《中国出版》2012,(7):48-51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在历史上,斯诺对中国共产党早期外交思想的传播和促进中美关系的发展所作出的独特贡献,深刻表现在他来源于实践的新闻作品之中。1936年,斯诺成为第一个来到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外国记者,也是毛泽东成为中共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3,(21):71-74
埃德加·斯诺是20世纪美国著名记者和作家。他于1928年来到中国,在中国居留了13年,用勇敢、诚实而又敏锐的笔触记录下了20世纪上半叶有关中国和中国人民的真实报道。其报道,给世界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人民、中国革命的窗口。本文从"埃德加·斯诺与鲁迅、埃德加·斯诺与进步学生、埃德加·斯诺与抗战、埃德加·斯诺与《红星照耀中国》、不灭的中国情结"等方面进行阐释,以展示斯诺与中国的深厚情结。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第一个采访苏区的西方记者,近代新闻史研究对于埃德加·斯诺的观照多在"革命史范式"里着力。然而,这种充满了"革命话语"的研究无法解释以下问题:斯诺作为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若从本身的文化和意识形态与好恶来看,对一个陌生的共产主义政权产生兴趣应无可能。这种不可能在斯诺来到中国的十几年间如何变为可能?这应当是一个饶有趣味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们摆脱传统的"革命话语",从斯诺的成长和来华后的个人经历切入,以观察其个人的生活体验积累与精神思想的演进的方法还原斯诺对中共产生兴趣的历史细节。斯诺为什么会来到遥远的中国?为什么会留下?面对当时力量尚属弱小  相似文献   

4.
乔兆红 《历史档案》2008,(4):102-107
翻阅美国出版的有关中国问题与中美关系的历史文献与著作,发现美国人对中国的认识与了解十分贫乏.不仅一般民众对中国的历史与现状知之甚少,即使某些研究亚洲与中国问题的专家与学者,对于中国历史知识的了解也非常薄弱.关于中国的西藏问题,一些媒体在报道时,不仅缺乏基本的常识,有的甚至带有意识形态上的傲慢与偏见.对于美国的西藏政策与"西藏问题"的由来,我们有必要进行历史的审视.  相似文献   

5.
田新玲 《兰台世界》2012,(28):65-66
海伦·斯诺是美国著名的诗人、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1931年8月海伦·斯诺来到上海,邂逅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后来两人结为伉俪.1936年海伦支持埃德加去西北采访,协助他完成《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西行漫记》)、该书是最早把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情况向全世界说明的重要著作,对中美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华战争,山西因其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了首攻目标,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共产党进行抗战的战略要地。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开辟了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抗日根据地,从此在高山连绵的太行山区便出现了一支与人民同甘共苦、浴血奋战的抗日军队,播撒了革命的火种,发扬了不畏牺牲的精神,谱写了一首万古流芳的英雄史诗。今天,我们在纪念建军84周年之际,回顾太行军区历史,挖掘当年抗日的精神力量,这不仅是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使命。  相似文献   

7.
何伟  李霞 《新闻前哨》2014,(4):71-72
美国新阐记者埃德加·斯诺(EdgarSnow,1905—1972)1936年采访中共陕北根据地后出版的采访记《红星照耀中国》(又译《西行漫记》)闻名世界,他让世界获知中国共产党正在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相似文献   

8.
《档案与史学》2011,(7):F0004-F0004
上世纪上半叶,中华大地上发生的如火如荼的革命吸引了一批外国记者。这支深入中国腹地的记者队伍,从西方人的视角观察中国革命,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的情况和革命领袖的风采作了比较客观真实的报道,及时详尽地向世界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和主张。他们的通讯报道不仅在当  相似文献   

9.
“原来你这么年轻” 1913年10月15日,习仲勋出生于陕西省富平县。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初,受党组织委派到西北军杨虎城部做兵运工作。1933年3月,与刘志丹等创建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历任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副主席、主席等职务。1934年11月上旬,年仅21岁的习仲勋当选为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  相似文献   

10.
一、来自于西方的信使--埃德加·斯诺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国民党除了加紧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经济封锁的同时,也加紧了新闻文化的封锁。为打破国民党的包围封锁,将中国共产党号召全民族抗战的一片赤诚宣之于世,告之于民,中共中央进行了多方努力,但收效不大。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认为,这需要一个可以信赖的外国人,来记下和发表事实真相。于是,1936年春,中共中央密电上海地下党组织,嘱托邀请一个诚挚的西方记者和一位医生到陕北苏区访问。与此同时,急于探求中国苏区奥秘、刻意追求  相似文献   

11.
12.
张平化,湖南省炎陵县(原称酃县)人,1926年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同年投身北伐。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后,回家乡开展农民运动,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酃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张平化就从这时起,跟随毛泽东闹革命,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革命和民族解放生涯中,毛泽东高屋建瓴、审时度势,接触、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投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早期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心怀大志,忧国忧民,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比如1915年  相似文献   

14.
商务印书馆与中国现代出版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缨 《出版科学》2004,(5):71-74
20世纪初,商务印书馆树立现代出版理念,完善现代编辑体制,密切现代编著关系,为中国现代出版文化的建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革命史上,图书馆曾扮演过十分重要的角色。李大钊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时,北大图书馆是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最早革命阵地。毛泽东、恽代英、萧楚女等人也都利用图书馆作为宣传革命理论、从事革命活动的工具。本文对图书馆与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的关系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与分析,并指出图书馆在中国革命中起到了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40年前,一个闷热的夏日,一位美国高级外交官突然"肚子疼",被送往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远在深山的官邸。他的真实目的地是数千里之外的中国——一个仍和美国愤然相对的东方大国。也许是仿效马可·波罗700多年前打开中世纪欧洲通向中国大门的冒险之旅,这次绝密行程代号为"波罗一号"行动。经过之后48小时的访问,时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基辛格叩开了中美之间尘封20多年的大门。40年后,同样炎热的夏日,这位望九老人,再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此时,隔着浩瀚太平洋相望的两个大国——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已走过重启交往的"不惑之年",正在致力于打造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虽然不时仍有争吵和龃龉,两国也从不回避双方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展阶段上的巨大不同。双方都珍视40年前那个历史性时刻为两国关系发展带来的机遇,也愿意继续努力去克服随时可能出现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杨立三的生平,以其抗日战争期间的作为为例,分析了其对于中国革命的贡献,并从中得到关于高校后勤管理的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风云际会,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中国传统学术文化、西方先进科学文化和民主思想共存。学者梁启超,涉猎政治、历史、文学等各个领域,对法学也颇有研究,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法学思想,对中国近代法律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是在中国民族危机、社会政治危机日益严重的历史条件下,鲜明地提出了法治思想。一、梁启超的法治思想梁启超作为法学家,对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发展史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最为突出一点就是在19-20世纪之交,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力量初步发展,民族危机、社会政治危机日益严重,西方法律文化广泛传…  相似文献   

19.
柴生高 《兰台世界》2012,(13):66-67
一、探索革命道路的时代先驱蔡和森1895年生于湖南湘乡县(今双峰县),少年时代家境较为贫寒,做过大约三年的学徒。1913年,凭借着刻苦勤奋和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并在此与毛泽东结识且成为挚友。在湖南一师学习期间,蔡和森读  相似文献   

20.
李秀华 《兰台世界》2007,(10S):57-57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及其中国化的过程,不仅指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道路,而且也包括将马克.巴主义这一外来的欧洲形式变成中国形式,用中国人民熟悉和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和语言风格来说明与阐释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和政策,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得以更好的传播与丰富和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