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服务大众、引导舆论、取信于民是大众媒体安身立命之本。近年来,虚假新闻、有偿报道、广告欺诈、低俗之风以及新闻从业人员道德水准滑坡等,导致了新闻媒体公信力急剧下降,陷入了信任危机。这不但影响了媒体自身的健康发展,更削弱了媒体在推动经济、政治、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
对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老百姓无不痛恨。这种现象,在新闻界也并非鲜见。本刊对今年上半年以来的虚假新闻略作“盘点”,流传颇广、影响恶劣的就有十例,真有点让人匪夷所思。“曝光”不是目的。刊出这个“十例”,还是意在警醒、反省,举一反三,使各媒体不蹈前辙。故对“原创”媒体隐去全名,并与业界学界同鉴共省。  相似文献   

3.
袁小南 《新闻知识》2005,(3):28-30,5
本文试从传播学角度讨论虚假卫生新闻产生、传播的机制;从法学角度讨论虚假卫生新闻屡禁不止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青年记者》2012,(1):47-48
2011年10月14日,新闻出版总署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的通知(新出政发[2011]14号).通知指出,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受网络虚假信息的影响,传统媒体虚假新闻、不实报道呈上升趋势,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政府形象,扰乱了新闻秩序,降低了媒体公信力,社会反映强烈.  相似文献   

5.
今天,上海市"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上海市记协和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共同举办这次论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宣部等几部门联合发起的制止虚假报道的教育活动,是新形势下在全国新闻界进行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重塑媒体形象的重要举措,也是"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继续,必将对新闻队伍建设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新闻实践》2005,(7):3-4
6月17日,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省记协在杭召开坚决制止虚假新闻报道座谈会。会上,省委宣传部领导传达了全国制止虚假新闻报道座谈会精神,并就我省如何确保新闻真实性、制止虚假新闻提出明确要求并作工作部署。全省11个市的市委宣传部负责人和省市新闻单位负责人在会上作了发言和交流。本刊从本期开始,推出“坚决制止虚假新闻报道”专栏,与新闻界同仁一起认识制止假新闻的重要性,剖析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危害,介绍有关新闻媒体在制止假新闻上的好经验、好做法,共同铲除假新闻这一新闻界的“毒瘤”,维护媒体形象,提高媒体公信力。  相似文献   

7.
从新闻媒体介入时新闻事件发生的自然状态来分,新闻事件可以分为幼年期和成熟期两类。  相似文献   

8.
当前,为维护新闻真实性,坚决治理虚假报道,一场以"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为主题的专项教育活动,正在全国新闻战线深入展开.这是新闻战线加强自律、不断推进自身建设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虚假报道的产生原因复杂,固然有部分媒体人新闻理念模糊、社会责任感不强、职业道德水平不高的原因,但法律和社会心理方面的因素也不容忽视,所以——去年11月15日,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下发《关于深入开展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的通知》,定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4月在全国新闻单位开展为期半年的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活动。目  相似文献   

10.
虚假新闻作为一种公害早已引起新闻界内外的不满和愤慨。虽然,虚假新闻与新闻报道总量相比,数量微乎其微,而且是偶然地分散地出现,但杀伤力颇强,危害甚大。新闻报道一旦失实,直接影响新闻媒体的形象,甚至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  相似文献   

11.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客观事实,是新闻报道的第一要素;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但就在笔者提笔写作此文时,又传来一个令人遗憾的消息:2010年12月13日,一支由复旦大学生、校友和校外人员组成的18人探险队在黄山登山探险时,迷路报警,结果在上海、安徽警方的全力救助下,终  相似文献   

12.
吴哲  张楠 《青年记者》2012,(8):34-35
近年来,新闻媒体不断发生虚假或失实的报道,从全国来看,虽系少数,但其影响恶劣,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文教、卫生等各个领域.这些虚假和失实的报道非但毫无新闻价值,还鱼目混珠,混淆视听,甚至造谣惑众,极大地破坏了党、政府和新闻媒体的威信.无论它是“蓄意造假”,还是“主观无意”,都在社会上造成极坏的影响,如不杜绝将会摧毁整个新闻行业的公信力,甚至严重危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要坚守新闻真实性的生命线,增强社会责任,杜绝虚假新闻,当好舆论阵地前沿的哨兵.  相似文献   

13.
2011年5月26日,全国广播、电影、电视行业120名青年代表在北京联合发出《反对虚假新闻抵制低俗之风争创文明广电青年的倡议书》,呼吁广电行业青年从业人员不断提升新闻报道和艺术创作的质量水平,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一名有责任、有品格、不浮躁的文明广电人。作为在新闻采编一线工作的广电人,我对于这一倡议非常赞同,坚决响应其号召。  相似文献   

14.
防范虚假新闻重在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谷平 《新闻记者》2005,(12):11-13
不久前召开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在建设诚信社会中,建设诚信的媒体、建设诚信的新闻界是题中应有之义。建设诚信的媒体、建设诚信的新闻界.就要防范杜绝虚假新闻,这内靠自律,加强媒体的责任意识:外靠机制,建立防范假新闻的规章制度,两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5.
自去年8月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各新闻媒体的记者纷纷深入改革建设前沿,深入群众生产生活,挖掘现实素材、采写现场新闻,推出了一大批来自一线、鲜活生动的"走转改"佳作,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基层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但是作秀新闻、假新闻仍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16.
“杜绝虚假报道”活动开展以来,各新闻媒体高度重视。纷纷采取措施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毫无疑问,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作为评论来说。看起来与采访不沾边,不是虚假报道的源头,但是,不靠谱的评论同样是虚假报道的表现形式,其危害不可小视。所以,在杜绝虚假新闻、维护媒体公信力方面,新闻评论同样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7.
近日,新闻出版总署印发《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要求新闻机构建立健全内部防范虚假新闻的管理制度、纠错和更正制度,完善虚假失实报道的责任追究制度。《规定》分别从新闻记者采访的基本规范、新闻机构管理的基本职责、虚假报道的处理规则和法律责  相似文献   

18.
自新闻诞生之日起,新闻史上就没断了虚假新闻的踪影.(本文中的虚假新闻包含两个概念:完全没有事实依据的“虚假新闻”和部分失实的“失实报道”.)尽管从上世纪80年代起,新闻出版总署就不断发出文件,明令各新闻单位要加强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杜绝虚假新闻;1999年,新闻出版总署出台《报刊刊载虚假、失实报道处理办法》,正式对虚假、失实报道提出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9.
颜丙文 《传媒》2012,(5):71-72
关于什么是虚假新闻,各类教科书和诸多学术论文所下的定义在措辞上各有不同。有这样一种易于新闻工作者认识与操作的定义,即虚假新闻是媒体所报道的各类事实出现新闻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或新闻细节(事件细节、  相似文献   

20.
从2001年以来,《新闻记者》评选十大假新闻,已坚持了整整十年。为此,原主编吕怡然先生专门撰文诉说衷曲:鞭挞客里空,自然是见义勇为、义无反顾,然而也不无感慨:十年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