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司熠 《新闻传播》2022,(5):106-107
新闻访谈节目中,情感引导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元素.然而一些新闻访谈节目,过度催发观众泪点,显然并不是良久之策.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做出正确的情感引导,而新闻访谈节目也需要采取更高级的情感引导策略.鉴于此,围绕国内知名新闻访谈节目,探讨了新闻访谈类节目中情感引导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王淳 《新闻前哨》2010,(8):67-68
网络新闻访谈是主持人与嘉宾,就公众关注的新闻事件或热点话题。进行讨论的在线访谈作品。是网络媒体特有的一种新闻体裁.被网络媒体大量采用。由于网络新闻访谈在舆论引导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其独有的传播形式和优势.新闻网站在策划和实施网络新闻访谈中,必须抢占舆论制高点,体现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钟军 《记者摇篮》2009,(6):76-76
新闻访谈节目是通过主持人和新闻人物面对面的沟通,深入了解新闻事件的一个过程。在电视访谈节目众多的今天,广播访谈因缺乏画面的视觉感受而略显弱势,那么该如何利用广播的各种元素使广播的新闻访谈生动立体起来?做好一个新闻访谈节目,不论通过任何媒介方式,它对内容及主持人的要求都是一致的,要求选题恰当,时效性强;  相似文献   

4.
访谈类的新闻要求采访者既要拥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各种灵活的访谈技巧,又要有明确的访谈目的和访谈规划,这就对当代新闻记者的专业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记者在采访时要根据采访的对象和现场的具体情况来设定相关的访谈内容,确定并调整最佳的访谈方式,从而进一步拉近与访谈者的距离,这样才能够获取到更有价值意义的新闻信息。本文从不同的方面入手,深入分析并探讨了在进行新闻类访谈时需要注意的几项技巧。  相似文献   

5.
6月26日,笔者在经济日报社就新闻学术界的许多热点问题采访艾丰。访谈中,艾丰对探讨、分析当下的“新闻策划”热尤其有兴趣,提出了一些新鲜、独到的见解。 一、新闻策划就是造就“宣传性现象” 艾丰认为,新闻策划实质就是造就“宣传性现象”,所谓“宣传性现象”,就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是在一定情况下,由于宣传和传播的影响和干扰而产生的或者是为满足某种宣传目的而人为制造的一类现象”。 访谈中,艾丰强调;“我读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就叫《论宣传性现象》。我认为,宣传性现象就是策划产生的。我那时候没用这个词,但我…  相似文献   

6.
江坪 《新闻实践》2010,(6):57-57
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同网友在线交流,成为当年中国互联网第一焦点事件。访谈时间虽短,但创造了中国互联网访谈节目的三项记录:嘉宾级别最高、访谈影响最大、所受关注度最高,开创了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通过互联网与网友进行互动交流的先河。  相似文献   

7.
艾丰的新闻策划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新华 《新闻知识》2000,(10):12-13
6月26日,笔者在北京《经济日报》社就新闻学术界的许多热点问题采访艾丰。访谈中,艾丰对探讨、分析当下的“新闻策划”热尤其有兴趣,提出了一些新鲜、独到的见解。现笔者根据采访录音并结合文献资料,试对艾丰的新闻策划观作初步整理和阐述。一、新闻策划就是造就“宣传性现象”艾丰认为,新闻策划实质就是造就“宣传性现象”,所谓“宣传性现象”,就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是在一定情况下,由于宣传和传播的影响和干扰而产生的或者是为满足某种宣传目的而人为制造的一类现象”①访谈中,艾丰强调:“我读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就叫…  相似文献   

8.
网络访谈最早出现在中国新闻奖获奖名单上并得到大家关注是在2008年,而从人民网的《胡锦涛总书记同人民网强国论坛网友在线交流》、新华网的《温家宝总理与网民在线交流》分别获得第十九届、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网络访谈类一等奖开始,网络访谈可以说真正越来越受到新闻界的重  相似文献   

9.
电视新闻访谈类节目一般也称之为谈话类节目。谈话节目是由主持人邀请有关人士及受众,围绕公众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平等民主气氛中展开的一种电视节目形态。以其或轻松幽默、或严肃深度,但是都直抵人心,也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传统的电视访谈节目根据内容分为:新闻信息类谈话节目、人际关系类谈话节目、综艺娱乐类谈话节目、专题对象类谈话节目。根据形式分为:聊天式谈话、访谈式谈话、辩论式谈话、综合式谈话。而访谈的地点可以是专门的演播室、可以是事件发生的地点,但是都是固定的单一地点,而黑龙江广播电视台的一档访谈节目却给我们带来一种耳目一新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增强电视人物访谈的魅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含 《记者摇篮》2009,(1):43-44
人物访谈节目,从来都是新闻传媒家族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在电视传媒中,人物访谈节目更因方便、快捷、感性、直观等特点,越发呈蓬勃之势。而电视人物访谈节目也因成功与否,给人留下了不同的印象,从而产生不同的效果。就是说:好的电视人物访谈节目,使人警醒、深思,使人受到冲击、震撼,其意韵回味悠长、启迪心灵,  相似文献   

11.
在访谈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平等"和"尊重",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有可能打开被访者心中的那扇门,触摸到被访者的内心,也才能采制出具有人文关怀、直抵人心的新闻访谈报道。  相似文献   

12.
本次访谈围绕新闻理论教材的理论性问题而展开。对目前新闻理论教材缺乏理论性的实质、主要表现、原因以及加强理论性的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鉴于新闻理论教材对新闻教学、新闻研究、学科体系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性,理论教材亟需超越传统思路,提升其理论性。需要说明的是,本次访谈中所提及的新闻理论教材主要指以本科生为对象的教材。  相似文献   

13.
从踢足球到写新闻--孙雯与一位资深体育新闻编辑的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的中国女子足球骁将孙雯加盟新民晚报,当了一名体育记者。这在体育界和新闻界都是一个令人关注的新闻。当自己作为一个球星被采访时是怎么看待新闻记者的?那时喜欢什么样的记者,讨厌什么样的记者?而现在从被采访者转变为一个采访者,又是怎么看待记者这个角色的?准备怎么样当一个好记者?……我们特邀曾多年担任新民晚报体育版编辑的资深研究员白子超,对孙雯进行了一次访谈。白子超快人快语,孙雯实话实说,点出了一些真谛,道出了一些内幕,发人深省,耐人寻味。这里我们发表的是这次访谈的实录。读一读,或许会让新闻界的同行有所感悟,有所反思。  相似文献   

14.
面子是最为重要的--介绍西方对新闻访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西方对新闻访谈的研究.该研究采用个案分析方式,选取政治性访谈作文本,以含糊理论为框架,在验证该理论的同时,进一步提出面子理论,并着重论证了面子理论对含糊理论的基础关系.  相似文献   

15.
电视台请专家解读重大新闻的现象早已有之,于今为盛。有一定专家资源的大台都已形成了明确的“专家解读”意识。专家参与解读新闻的形式,或为访谈嘉宾,或为特约评论员.或为电话现场连线,或为节目主持人等等.不一而足;而解读的新闻领域,主要集中在重大题材方面.如重大的国内时政新闻、社会热点问题、有关经济,法律的突发性  相似文献   

16.
作为高端新闻访谈节目主持人,一种传播身份承载着三个不同的传播定位。其合理的定位应是主持人对媒介、节目、被访者、受众的清晰认知,它建立在主持人对高端新闻访谈节目传播规律的准确把握和理解的基础上。而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身份定位则成为节目有效传播的决定性因素,它在相当程度上影响整个节目的风格定位与运行成败。  相似文献   

17.
陶然 《记者摇篮》2009,(7):99-99
近年来,有这样一些节目,每天吸引着无数人的倾听。这里有权威论述,有官民对话,更有百姓故事。形形色色的新闻当事人,从多侧面分析事实,全方位透视新闻,让听众在交流中分享喜悦和感动。这就是广播新闻访谈节目,抚顺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从2006年开办了一档30分钟的访谈节日《周日会客厅》,并获得辽宁省广播十佳栏目,这类节目为什么能够繁荣起来?这与节目营造的良好的情境和氛同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8.
诸焰 《视听界》2011,(4):106-107
广播新闻访谈节目是指把相关人物请进电台直播室,由节目主持人在直播室进行现场采访,不经任何剪辑整理就直接播出的一种广播方式,是围绕新闻事件、事态进行访谈式深度报道的广播新闻节目形态。这种直播室采访不带任何加工痕迹,由于采访与播出同步进行,不能重来,要求一次成功,所以,它也是对广播节目主持人综合能力以及现场应变能力的极大挑战。广播新闻访谈节目的成功,主要取决于访谈话题、访谈者两大基本元素。  相似文献   

19.
看到一个电视节目,讲的是中国法治理念几十年来的变化与进步,有案例,有访谈,倒也精彩。只是到了节目后半段,一个小细节很突兀地“跳”了出来,令人遗憾。  相似文献   

20.
金庸先生是我的老朋友。6年来,我采写了多篇有关金庸的独家报道,却没有做过系统的访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