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出青田县城向南,不久便遁入崇山峻岭中,窗外三两隐约的桃花向人们透露着早春的讯息.抬头远望,山间云雾绕缭,道路崎岖逶迤,直向遥遥百里素有"青田西藏"之称的万阜乡.3月16日,记者随中央新闻媒体采访团从杭州赶赴青田,寻访一位可敬可爱的同事--在浙南偏僻山乡扎根两年多,敬业奉献,以做一名优秀党报记者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一颗赤诚之心回报山乡百姓的全省"优秀农村工作指导员"、浙江日报地方新闻中心记者俞佳友.  相似文献   

2.
陈小莹,《21世纪经济报道》首席记者,上海人。大大方方中带着些许俏皮,冰雪聪明。接受采访时正患感冒,不停地咳嗽。但精神依旧饱满,说话干脆利索。  相似文献   

3.
好几年前读过一篇短文.一位有旅外经历的女士说,在一些国家,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如果遇到有人恃强凌弱,周围的人都会停下脚步,不是像咱国人那样围观看热闹,而是一齐无言地注视;如果那个恃强者还不肯罢手,会有人正色以告:“我们在看着你呢!”接着,会有更多的人发出呼应:“对,我们在看着你呢!”  相似文献   

4.
1949年春天,《河北日报》刚出农村移位到城市不久,编辑部就派我到保定发电厂采访,要我写一篇在旧社会里事业心已经僵冷的人们,一旦接触到新社会的温暖,这种热情很快地复苏起来,积极恢复发展生产的通讯。然而内于我长期搞农村报道,对党的城市工作的方针政策不熟悉,缺乏企业管理的各种知识,真是有“冷手抓热馒头”的感觉。因此,采访时提不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开掘不深,写出来的通讯显得肤浅。那时,党的工作重心已由农村转移到城市。我从总结这一教训中懂得了要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头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农村大众报是中共山东省委主管、主办的指导全省农村工作的省委机关报,也是大众日报农村版,1950年5月15日创刊.  相似文献   

6.
自打三年多前开始《媒体人访谈录》这一栏目的专访以来,见过或采访过的年轻女主播们不计其数,"漂亮"、"机敏"、"亲和"……诸如此类的评价已不足为奇了。富力会馆。晚九时。对紫凝的采访,似乎在复制着对女主播们采访的程式。  相似文献   

7.
《为民爱民记者俞佳友》获得了2011年度浙江新闻奖广播作品类一等奖。作为这篇专稿的采写者,笔者深深体会到,对先进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一定要扎扎实实地采访,认认真真地写作,原原本本地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要把时代特点和人物个性写出来,让受众切实感到先进典型人物可信、可亲、可敬、可学。  相似文献   

8.
3篇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多篇报道被中央和省领导批示,13年来连年荣获农民日报"十佳职工"、"十佳新闻采编奖",2011年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省委书记说他的办公室最小、最简陋,同时又最大、最宽阔。他有一半以上时间行走在田间地头,每年近5万公里。省农业  相似文献   

9.
新闻采访是新闻宣传的最基础工作。采访是获取新闻的手段,是新闻工作的先导。任何新闻报道的产生都离不开新闻采访。不会采访的人是做不了记者的,而采访水平不高也做不了优秀记者,更别提写出有宣传价值的新闻报道。一、新闻采访的性质及其特点先有事实,后又新闻。事实永远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  相似文献   

10.
在策划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特刊的访谈栏目时,我阅读了大量人物资料,一下子就认定了彭迪、钱行这对中国新闻界具有传奇色彩的伉丽。而整个访谈过程,则如同挖掘一座宝库,激动而充满期待。两人都出生于1920年,在1945年双双调入新华社工作,从此献身党的新闻事业。参加过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和解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军人,中国记者。 很幸运,这两个冠冕堂皇的职业我都做过。并且,现在我还在“记者”这一岗位上工作。在日常的新闻采访中,感触最深的就是:记者与军人有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2.
在没有举报人提供的确凿证据、一切只能靠记者调查获取时,暗访成为一种必要的手段。但有时候就不得不采用一些以“明访”为名的迂回策略。而隐性采访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将新闻现场进行真实还原。隐性采访的记者,工作类似于警察的“卧底”,但在合法性上又显尴尬。他们在采访中面临的最大的困难,不只是险恶的环境和内心的挣扎,而是身份的不被认同。  相似文献   

13.
刘流 《新闻窗》2008,(3):22-22
2006年,在参与纪念唐山大地震30周年的报道中,两位新闻前辈的争论让那时刚入行3年的我有些困惑。令他们产生分歧的,是采访中究竟该不该追问一位已71岁的老人:“为什么你当时不抓紧救人,却忙着拨弄照相机,还给记者做向导,带着他们采访拍照?”  相似文献   

14.
山东电视台韩国强台长向《媒体人访谈录》栏目推荐齐鲁频道的80后主持人王羲。年纪轻轻的她是山东台"双十佳"节目主持人,还曾被山东省政府授予二等功。从2004年起,她担任齐鲁电视台《为您办事》(于2012年改为《小溪办事》)记者、主持人,其间为观众解决难题3000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三农"问题是中国的最大问题.长期坚持办好一份农村报,是几代南方报人远见卓识与社会责任担当的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6.
郝帅 《新闻爱好者》2011,(1):119-120
他就是新闻界"大师"——范敬宜了。我疾步迎上前去,自报家门:"我是从河北大学来的,专门在此等候您。"范老就腾出那只拎着一个印有清华大学标志的蓝色手提袋的右手,热情地与我行常规之礼。他问我:"你的手怎么这么冷?"我说有点紧张。他说:"不要紧张,我不是官,我是个小老头。"  相似文献   

17.
鲁瑾 《新闻实践》2005,(6):50-51
近年来,记者的饭不那么好吃了,拒绝采访、碰钉子的情况成了记者工作中太过平常的事。那么,记者应怎样对待“拒绝采访”呢?首先,要从心理上认定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以前媒体高高在上的优越性已经不复存在,媒介与受众之间平等的法律地位和利益关系已被人们日益认识。媒介开始注重受众调查,有了以受众的需求为出发  相似文献   

18.
李菁《,三联生活周刊》社会部主笔,除了做社会新闻,还负责一个名为"口述"的栏目。想象当中,身为大名鼎鼎周刊记者的她会很忙,要么在采访、要么闭门写稿凡人不见。然而从约访到采访结束,不过三天时间!她刚好完成了关于苏联解体20年的一篇大稿,有一个空档,之后,马上就将投入有关朝鲜最高领导人逝世的新闻报道。听李菁说话,不能不说是一种享受——言语中流露出的智慧恰如流水涓涓。她聆听,她思考,她讲述,我可以想象接受她访谈的人会与我有相似的感受。有人把李菁跟柴静并提为知性女性媒体人的代表,李菁却说自己真的不太在意外界的评价,只想简简单单把工作做好。事实却并不简单——她渐渐找到了自己与杂志之间的合拍节奏,跳跃在"新闻"与"旧闻"之间。  相似文献   

19.
景洋子 《中国记者》2012,(10):85-86
自从选择了心仪的新闻学(经济新闻方向)专业后,我一直向往着真练实战.机会在这个暑期来了:我当上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哦,实习记者.别看是实习,却让我真切体会到作为记者所独具的职业精神、专业素养,以及无处不在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新闻侵权纠纷对任何一家媒体来说,都是棘手的烦心事,不仅“劳民伤财”,弄不好还有损自身形象.因此,如何在进行新闻报道的时候避免新闻侵权的发生,是媒体和记者们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