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宓(1894—1978),作为我国的一代文化名人,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著名学者和诗人,在被无知与偏见湮没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后,现在,终于又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吴宓在中国现代文化和文学史上的贡献与成就是多方面的,需要对其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与整理,并作出客观而公允的评价。鉴于此,笔者不揣浅陋,拟以收录了作者四十岁以前的全部诗作及有关论著主要内容的《吴宓诗集》为据,对吴宓三十年代以前的  相似文献   

2.
对吴宓研究的重视,完全是近几年的事,并在吴宓的中西文化观、吴宓的教育思想及实践、吴宓与《学衡》、吴宓与比较文学及其诗歌创作和文学理论等方面取得可喜成就。  相似文献   

3.
《吴宓译系年目录辑要》一书是一部资料性很强的工具书。其将吴宓的译目录逐年逐月进行排列,给研究吴宓的人按图索骥、查阅相关资料以极大方便。其以史实为笔,以时间为序,精浅条地勾勒出吴宓学术人生的轨迹,向读再现了吴宓的主要学术活动和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4.
吴宓的红学研究,既是文学研究,又是哲学和文化研究。吴宓之所以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特别重视《红楼梦》,其核心点在于:(1)《红楼梦》的思想意识,体现了吴宓重建真理的人生理想:(2)《红楼梦》的创作方法,符合吴宓的人生方式;(3)《红楼梦》的传统文化意蕴,和吴宓的人格意气相吻合。从这里出发,吴宓表现了他的文化观念和文化使命意识。  相似文献   

5.
吴宓的红学研究,即是学研究,又是哲学和化研究,吴宓之所以在中国古典学中特别重视《红楼梦》,其核心点在于:(1)《红楼梦》的思想意识;体现了吴宓重建真理的人生理想;(2)《红楼梦》的创作方法,符合吴宓的人生方式;(3)《红楼梦》的传统化意蕴,和吴宓的人格意气相吻合,从这里出发,吴宓表现了他的化观念和化使命意识。  相似文献   

6.
十多年来,吴宓研究有日渐升温之势。《吴宓日记》的整理出版,为正确评价吴宓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关系提供了可能。吴宓痛恨五四新思潮提倡者的言论,常常是恶语相加,是一种典型的非理性式的批判。他反对新文化运动的“不正确”做法,但并不反对新文化,也不反对引进西学,而是主张新文化建设要探本求源、融会古今中西。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吴宓视作顽固、守旧的反动文人,他的学养足以使他具有了与新派人物对话的可能,可惜的是对话没有成为现实,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相似文献   

7.
《吴宓日记》(1~6卷)残缺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宓日记》出版在即理所当然引起学人的浓厚兴趣与热切关注.1997年5月21日《文汇报》曾刊出金巍《关于吴宓日记》的一篇文章,开篇断言:吴宓日记系残卷.是残卷?这在学术界引起了不少猜测.过了10个月,即1998年3月,《吴宓日记》(1~6卷)由三联书店出版了.笔者一时杂务缠身,未能拜读.迨至1998年10月看到马斗全先生的《未承父业者慎勿整理遗稿》,方得知新近出版之《吴宓日记》多有谬误.于是笔者抽时间初步翻检《吴宓日记》,着重了解了残缺是否属实,且残缺到何等程度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学大师吴宓一度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在人们高度评价吴宓学术建树与道德人品的同时,也有人随意编造吴宓生前言行或贬损其学术成就.2004年8月20日是吴宓诞辰110周年.我们纪念吴宓,必须对一些强加在他头上的不实之词予以澄清,对一些贬损他的学问与人格的言论予以辩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近吴宓,还一代国学大师以真实的面目.  相似文献   

9.
1.季石:《<心香泪酒祭吴宓>质疑》,刊于1997年5月29日《文汇报》12版.文章对《心香泪酒祭吴宓》中所记的诸多问题,如:张紫葛与吴宓1940年暑假聚读于重庆,张紫葛与吴宓嗣父仲旗公相识的时间、地点,吴宓修改日记中关于毛彦文、王国维、朱小姐的某些文字以及与张紫葛的交往,吴宓的思想改造总结,吴宓与陈寅格1961年的会晤,邵祖平的学历,等等问题,因均与即将出版的《吴宓日记》相去甚远,故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0.
著名学者、诗人吴宓先生在自己的《日记》里记述了对《三国演义》的一系列看法:他认为该书是"真正的历史小说",书中人物、情节都是"典型";他提出,"正统"有二义,即"本义之正统"与"人为之正统";他强调,"艺术真实"源于"普遍永恒之道德观"。我们在吴宓先生的《日记》里看到了最真实的"吴宓"。  相似文献   

11.
吴芳吉是现代文学史上较为著名的“新诗”诗人,作为良师而益友的“学衡派”学者吴宓,对其在生活上进行无私的帮助和文学上细心的指导。吴芳吉应吴宓之请创办《湘君》杂志,与《学衡》“精神同”,当然“旨趣”各异,包括刊物的内容、风格、目的各有所重,且吴芳吉是《学衡》重要的撰稿人之一。以二杂志为媒介,两人进行广泛的文学交游:“矫正伪新派文学之失”;以丰硕的文学创作对“新诗”进行探讨;文学批评的“相互琢磨,斯得其正”。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吴宓自编年谱》从其包含的学术史料、政治史料及近代教育史资料三方面作了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吴宓先生给邹名璋侄的信》的内容及吴宓写这封信时的心情和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14.
吴宓的红学研究沿袭了王国维所开创的"审美批评派"的红学研究模式,借用西方哲学、文学思想来对《红楼梦》进行深度阐释。新人文主义思想成为吴宓思考现代文明弊病和人性危机与解码《红楼梦》的理论框架。新人文主义主张"一"与"多"、"审美主义"与"以理制欲"的结合,才能弥合人性的危机,进而解决现代文明弊病。而《红楼梦》的悲剧性就在于"一"与"多"、"审美"与"欲望"的无法协调。  相似文献   

15.
《吴宓自编年谱》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宓自编年谱》是由吴先生亲自撰写的,具有与一般年谱不同的特点,本文就此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张紫葛《心香泪酒祭吴宓》问世后,在中国文坛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形成了自1997年延至今年3月长达一年零10个月的争论.因一本书引发这样长期的争论,这在我国当代文化、学术史上是空前的.目前这场争论尚未结束,最近《今日名流》第3期刊发了储一天的文章《<祭吴宓>风波的背后》,再度引起人们对这一争论的关注.笔者拟就这场旷日持久的争论,作一全面的回顾与综述.  相似文献   

17.
吴宓是新人文主义的一位信徒,他受到了白璧德极为深刻的影响.此文详细梳理了吴宓对新人文主义的译介,并从文化观、文学观两个角度深入探讨了吴宓与新人文主义之间的关系.在文化观上,吴宓主张构造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必须兼取中西文明之精华,使之熔铸贯通.在文学观上,吴宓主张应该学习西方的现实主义,激烈批评浪漫主义;文学创作应该吸取优良的传统,而不能完全反叛旧有之传统.他的这些思想的渊源就是白璧德的新人文主义.  相似文献   

18.
作者 1969- 1975年曾在吴宓好友杜钢百教授处工作 ,经其绍介 ,多次就教于吴宓先生。本文所记吴先生谈话 ,内容涉及儒、佛、《红楼》、鲁迅 ,以及先生友人吴芳吉等等。  相似文献   

19.
国学大师吴宓"文革"漫谈录·序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数年的辛勤劳作,达灿先生终于完成了《国学大师吴宓“文革”漫谈录》的写作。此书是他作为吴宓教授的小友,在“文革”蒙难期间亲聆吴宓论学谈文、品评人事的追忆。我作为吴宓老师的学生,认真拜读书稿之后,深深感到这是一部颇具文献史料价值的书,它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在“文革”中遭难而又不屈服于压力,更没有放弃思考的铮铮铁骨的吴宓!  相似文献   

20.
吴宓一生在多所大学任教,开设许多重要课程。本文整理出吴宓的教学经历,以希有助于对其教育思想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