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季雨 《山东教育》2004,(9):45-45
有一次,我在班上看各种幼儿杂志.发现《幼教园地》中“家庭教育”专栏很有特色。例如:“如何教育孩子艰苦奋斗”、“溺爱孩子的害处”等这些文章.对我触动很大。心想:为什么不把这些文章拿给老公公看呢?我便借了几期《幼教园地》给老公公看。老公公看后连声说:“这些文章太好了,它告诉人们如果真爱孩子,就应该为孩子身心健康着想,不能孩子要什么就满足什么,把孩子溺爱坏了。要用我们老人的苦难童年教育孩子,  相似文献   

2.
于永正语教学经验的突出特点之一,便是充满童趣。他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看孩子何以要“蹲下来”?我想起很久以前曾读过一本法国人写的童话,书名叫《小王子》,内容情节大都记不清了,但书中许多用儿童眼睛看大人的精彩描写至今仍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3.
曾有这样一个学生,学习、行为习惯一向不好,经常迟到、早退,甚至旷课,但他的语文老师从不歧视他,因为他知道孩子没有母亲,父亲又忙于经商。一天,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我和祖国》,可当批阅到这位学生的作文时,发现只有一句话:“祖国是雄鸡,我愿意是一粒米”。看着这篇只有一句话的作文,语文老师的心中热浪奔涌,仿佛一下子悟出了一个真理:即使是极淘气的孩子,心中也有阳光!于是在第二天的作文讲评课上,老师格外提到了这篇作文。他说:“从地图上看,我们的祖国像一只雄鸡,有个聪明的孩子  相似文献   

4.
赞可夫说过:“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魏巍在《我的老师》一中这样写道:“老师,您也许不知道,在孩子的眼里,您是多么的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这质朴无华的语言饱含一种最普通然而又是最深刻的情感和期待——公平,即学生需要教育的公平和公平的教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有  相似文献   

5.
吴立昌 《教育家》2004,(10):58-59
如果影视单出现这样一个画面:一百年前,一群头戴瓜皮帽身穿长衫的五六岁孩子,在私塾摇头晃脑背诵“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类《大学》、《论语》中的语段,任何人看了都会觉得滑稽可笑一然而,一百年后,这背诵的情景竟然再现,而且是在一个中华经典化教育交流会上,只不过表演已是幼儿园的小朋友,穿的肯定是款式新颖的现代童装了。  相似文献   

6.
2002年3月28日,平度市郑州路小学寒假“我做小编辑”活动成果展室,但见一本本设计精心、充满个性的“学生大作”一字排开,《名人传记》、《中国古文化》、《军事天地》等等琳琅满目,虽略显稚嫩却又不乏孩子们特有的聪慧和大气。市教体局教科所的领导发出了由衷的赞叹:“真没想到,一个假期,孩子们能有如此大的收获。孩子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学生家长更是兴高彩烈,互相交流着自己孩子的得意之作……这就是郑州路小学今年寒假的“特殊作业”。家长们说,孩子变了2001年寒假在即,郑州路小学的校领导几次走进教师办公室和…  相似文献   

7.
昨天,接到一位学生家长的电话,他请我拿笔记下他的地址或电子信箱———请我把他孩子的“操行评语”寄(发)给他。我问为什么,他说他孩子不肯给他看,所以……我拒绝了他的“请求”,我告诉他,我的“操行评语”不只是写给家长看的,首先是写给孩子看的,孩子看过之后才让家长看。那位家长很不理解。放下电话,我对这位家长又将心比心地换位思考。是啊,以前我也发现过这样的问题:开学时,学生上交“家长反馈意见”时,成绩好的学生积极爽快地交了,上面有让孩子和老师看了都爽心的话;而成绩差的学生不是因为没有让家长签名而磨磨蹭蹭…  相似文献   

8.
请给孩子创造点“贫穷”戴,张玉珏,赵桂来近日拜读儿童教育专家、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钱焕琦《今天的孩子需要挫折教育》一文后,很有感慨。今天的孩子不仅需要挫折教育,还需要“贫穷”教育。从贫困的接篮里成长起来的世界球王贝利喜得贵子,某记者贺道:“看他长得多壮...  相似文献   

9.
常言:“舍不了孩子套不住狼。”为了套狼,宁可牺牲孩子,这合理吗?可怜天下父母心啊!《语文建设》发表过一篇《因声起意与流俗词源》的文章,作者指出:这里的“孩子”可能是“鞋子”的讹读。因为,在一些方言区中,“鞋子”就读成“hái zi”这条俗语应为:“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我特别提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0.
陈丽丽 《教师博览》2022,(35):14-15
<正>《非走不可的弯路》是张爱玲写的一篇文章,很有诗意,很有哲理,但初看时感觉似乎离我们很遥远。然而,文章讲的恰恰是生活日常:父母都在极力地为孩子寻找捷径,铺平成长的路,可是孩子常常不理解、不领情。家长一直扮演“过来人”的角色,同时也患有“过来人”常患的“拦路癖”。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主张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慢慢去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慢慢去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慢慢去干;解放孩子的嘴巴,让他们能说;  相似文献   

11.
【案例】“该记!”“不该记!”一阵低声争论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食物单元《大米的观察》中(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科学课教材)学生之间的一段对话。我快步走到第6小组。“怎么啦?”一个孩子忙说:“刘老师,我们用放大镜观察米,发现米会变大,不用就很小,我把它记下来了……”“不应该记,这不是米的特点。”“可这是我们的发现呀,老师就叫记‘我们的发现’。”两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道理,我没有轻易表态,而是先让他们自己想想办法。“你们说的都有道理,可这样争下去也没用,你们看怎么办呢?”“那还是记吧。先全部记下,然后再找…  相似文献   

12.
当今介绍训诂学的一些著作,在解释“训诂”这一名称的由来和意义时,往往把它和《毛诗故训传》书名中的“故训”二字完全等同起来.因为“故”与“诂”古字通用,汉人著述中“训诂”一语多作“训故”,而《毛诗故训传》书名的“故训传”三字又或作“诂训传”,于是便把“训诂”或“训故”看成是“故训”或“诂训”的同义倒文,认为二者是一回事;又因为《尔雅》篇名有《释诂》、《释训》,孔颖达曾解释说:“‘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然则‘诂训’者,通  相似文献   

13.
“一枕黄粱梦”浙江方伯荣“小明,你在看什么呀?”我见小学五年级学生张小明拿了一本刚出版的《人民警察》(1995年第6期),看得津津有味,便问道。他正看得入迷,头也不抬:“阿叔说有一篇恐龙蛋的故事。”他说着指了指照片。我瞥见一篇《恐龙蛋在出境前截获》,...  相似文献   

14.
丁曰宏 《学语文》2014,(5):62-63
一、“吾”与“我” 看《廉颇蔺相如列传》,细心的人会发现有两处同时使用“吾”“我”的情况:一处是“王日:‘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另一处是“廉颇日:‘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相似文献   

15.
师范毕业后,我被分回母校,当起了“孩子王”“开学的第一天,校长就对我说:“小冒,从今天起,你就是一名光荣的小学教师了。要当一名好教师.首先要使自己成为一书科研型教师……”那一次,校长还赠始我几本他订阅的语文教学杂志和一本《给教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在发表于1918年底的随感录(三十三)(收入《热风》)中说:“现在有一班好讲鬼话的人,最恨科学,因为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不许鬼混,所以自然而然的成了讲鬼话的人的对头。于是讲鬼话的人,便须想一个方法排除他.其中最巧妙的是捣乱。”又说:“捣乱得更凶的,是一位神童做的《三千大于世界图说》。他拿了俪,道士,和尚,耶教的糟粕,乱作一团,又密密的插入鬼话。”解放后的版本对“神童”有个往解:“指当时山东历城一个叫江希张的孩子。传说江希张不到十岁,就著了《四书白话解说》(息战》t大于图说》等书…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183;语文》(2003版)第一册第四单元选有鲁迅的《〈呐喊〉自序》一文,课后给出了鲁迅的《自嘲》诗。而随课本配发的《语文读本》第四课也编选了此诗。我在向学生讲解“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时,多年前的一个疑问又跳了出束。《语文读本》对“孺子牛”一词的解释是:”据《左传》记载,齐景公经常自己装做牛,”口里古着绳子,让儿子骑着玩。孩子跌倒,扯掉了他的牙齿。孺子原指孩子。  相似文献   

18.
培养兴趣是儿童教育的中心,没有兴趣即使家长或老师教得再多,孩子也没有学到;有了兴趣即使只学到一点儿,孩子也会牢牢记住。作为父母,都想让孩子学到很多知识,但是当你对着正在玩玩具或者看卡通片的孩子说“玲玲,咱们该弹琴了”,很少有孩子痛痛快快地答应说:“哎,好吧。”相反,多数孩子会说“就来”,或是“待会儿的”。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当家长要求孩子进入学习状态的时候,不使孩子觉得又要“戴紧箍咒”了。具体方法如下:方法一:给孩子自由空间在房间里布置一块空间(有条件的家庭单独给孩子一个房间),在这里…  相似文献   

19.
从字面上看,“小人”是一种偏正结构.和“大人”相对,指很小的孩子。教育家陶行知曾写过一首很有风趣的《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说小人小,其实人小心不小。你若再说小人小,便比小人还要小。”歌中的“小人”当做此解释。而“小人”作为一个特定的词,《辞海》上有三种解释:  相似文献   

20.
镶黄旗一中开展“五个一”假期活动为使广大同学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镶黄旗一中在业己结束的寒假里首次开展了“五个一”活动。这一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是:读一本好书,写明作者、书名;看一部好电影或好电视,写明片名;写一篇读后感、观后感或假期见闻,开学后交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