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梅戏《小辞店》的艺术魅力表现为剧情真实,充满生活气息,人物鲜活,语言贴近生活,自然、朴实,表演形式以唱为主,唱腔跌宕起伏,承转有序。  相似文献   

2.
黄梅戏从民间的采茶小调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民族国粹,其主要艺术特色的“俗”,则充分展示了黄梅戏的娱乐休闲与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质。本文通过阐述黄梅戏艺术生长元素“俗”,并联系实例,进一步分析了俗的大众化、通俗化和生活化等艺术特点,同时对黄梅戏艺术的内容形式、情节结构和语言运用等方面所产生的作用和意义分别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由湖北省重点人文社科基地黄梅戏艺术研究中心创作演出的黄梅戏小品《资教情》,从题材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的创作实践,为在高等学校普及和弘扬黄梅戏艺术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  相似文献   

4.
新创黄梅戏《美人蕉》是戏曲面临困境下的又一次新探索。该剧叙述上以闭锁式结构为主,不时运用了时空交错的方式,具有哲理意味;其音乐基调柔美而又抒情,以交响思维为主,电声思维为辅,第一次将男声三重唱搬上了黄梅戏的舞台,在保留传统黄梅戏的唱腔风格的同时又有大胆的突破;其舞蹈设计发挥“黄梅歌舞”的特长,以美的造型吸引观众;在戏曲程式化的处理上采用淡化方式,强调表现原生态的生活,注重表演的情感性,有“向内转”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地方性是地方戏的本质特征,地方性表现在多个方面,其中语言的地方性乃地方戏的灵魂。黄梅戏以安庆方言为基础,语音、词汇、语法均带有浓厚的安庆方言特征。20世纪50年代以后,黄梅戏改编的传统剧目和创作的新戏,语言地方性特征正在逐渐削弱,这是应该警惕和扭转的。  相似文献   

6.
黄梅戏作为中国五大剧种之一,在其唱腔、表演、伴奏、旋律调式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研究价值。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吸取借鉴了其他剧种,经过历史的打磨造就了现今黄梅戏较为统一的形式。但时代潮流的发展以及传播媒介的变化,人们普遍忽略了戏曲这一优秀传统文化。黄梅戏电影在继续发扬黄梅戏的基础上,顺应时代的变化,将黄梅戏与各种姊妹艺术结合起来。因此,不妨从黄梅戏电影去看黄梅戏近些年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黄梅戏在其发展的历史中,吸取了民间歌舞和其他戏曲的声腔,舞台艺术和服装也在不断地演变之中。黄梅戏服装从最初的简陋到对兄弟剧种程式化的吸收并用,经过艺人不断的艺术加工,使黄梅戏服装与演唱在解放后都达到了高峰,并形成具有浓郁乡土气息、浪漫抒情的风格。上世纪80年代后,黄梅戏舞台艺术和服装又吸收各种影视剧表现手法,变成了时尚新潮、奇异绚丽的风格。  相似文献   

8.
黄梅戏起源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梅戏又名“黄梅调”,是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一带的采茶调,起源时间不晚于明末,清末传入毗邻的安徽省安庆地区。黄梅戏的诞生、发展与繁荣,与湖北黄梅这块神奇的土地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9.
黄梅戏艺术孕育、成熟于安徽安庆地区。黄梅戏舞台道白、唱词及声腔与安庆方言水乳交融。无论是音乐行腔的节奏掌控、唱词道白的合辙押韵,还是剧种个性、地域文化的呈现,黄梅戏无一处不受到安庆方言的浸染和渗透。黄梅戏的传承发展不但不能淡化安庆方言因素,而且要进一步强化方言特色,同时还应将安庆方言作为黄梅戏的语言生态加以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10.
黄梅戏《徽州女人》是一部依画作剧的戏曲作品,也是现代黄梅戏艺术的重要剧目,绘画艺术第一次与戏曲艺术邂逅,造就了黄梅戏舞台美术发展中的重要作品。黄梅戏《徽州女人》舞台美术以应天齐的版画作品展开,从剧场前厅设计、舞台布景设计、灯光设计、服装设计等等各个角度,展现了一出光彩强烈的黄梅戏舞台艺术视觉效果。黄梅戏《徽州女人》舞台美术的大胆尝试和艺术创新推动了现代黄梅戏艺术发展,也为黄梅戏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融合与借鉴提供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11.
2012年7月黄梅戏音乐剧《贵妇还乡》在北京保利剧院隆重上演,好评如潮。这部音乐剧根据瑞士著名剧作家迪伦马特的《老妇还乡》改编而成,该音乐剧沿袭了作品本身夸张荒诞的风格,以主人公克莱尔的爱情故事为主线,通过别开生面的黄梅戏唱腔,跌宕起伏的剧情,诙谐幽默的唱词,时尚的人物造型描述了一个关于金钱和复仇的故事,引发了观众对于道德的思考和反省。这部音乐剧是对中国原创音乐剧创作的一个大胆尝试,也给黄梅戏这个传统戏曲形式注入了新活力,为其今后的发展道路提供了一个参考模本。  相似文献   

12.
舞台美术是黄梅戏艺术的一个重要艺术部门,其随着黄梅戏艺术的发展而发展。当代黄梅戏舞台美术的舞台理念已经不是传统的画画布景、摆些道具、打打灯光的简单艺术形式,而是随着黄梅戏艺术的发展,不断寻求黄梅戏艺术整体的完整性,舞台美术的程式样式与现代审美价值、审美精神相融合,与当代舞台科技相融合,与当代艺术的发展意识形态、艺术观念相融合。但是,当代黄梅舞台美术的发展有很多问题制约着其发展,如黄梅戏艺术市场的不景气、传统黄梅戏对舞台美术的忽视、黄梅戏舞台美术研究与设计人员的缺乏、黄梅戏舞台美术人才培养的后继无人,等等。  相似文献   

13.
大型现代黄梅戏《李四光》,其音乐大气磅礴,气势恢宏;其唱腔充满了时代气息,恰当地表现了现代英雄人物的思想情感;该剧打破了黄梅戏音乐的传统写法,将黄梅戏音乐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14.
戏剧音乐是塑造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具体、个性更鲜明的艺术手段。大多数戏曲是以行当音乐来塑造人物的性格,而黄梅戏音乐的性格化则是通过各种唱腔及音乐手段来表现的。文章从黄梅戏唱腔及各种音乐表现手段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5.
戏神崇拜与其他行业祖师爷崇拜不同,戏神众多,各说不一。黄梅戏戏神崇拜是众神崇拜,既崇拜"唐王",又崇拜"老郎",还崇拜"田、郭、窦",它是由多剧种和其它艺术门类祖师崇拜合并且美化而来。究其原因,既与黄梅戏形成较晚有关,也与逃水荒灾民传播有关,还与黄梅佛教兴盛有关。  相似文献   

16.
改编自同名歌剧的现代黄梅戏《党的女儿》在歌剧与戏曲的交融上做出了新的尝试和探索,不但在唱腔音乐上拓宽了黄梅戏的音域,还在表演设计上进行了大胆突破,以个性化的语言和民族性的音乐在多元化的舞台上呈现出别样的审美意蕴,对新时期戏曲审美艺术的再认识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何骏  钱敏 《教育教学论坛》2012,(32):157-159
黄梅戏是皖省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它以安庆地方方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受到了广泛欢迎。黄梅戏艺术具有完美绚丽的外在形式、丰富深厚的内在意蕴和文化内涵,广泛开展黄梅戏艺术教育对于进一步开展大学生美育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梅戏《雾里青传奇》是近年来黄梅戏舞台上难得的一出优秀剧目,该戏在主要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有着自己显著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雾》剧对主要人物形象塑造的基本节奏以及剧中情节推进节奏把握得颇为准确;《雾》剧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又一个特色,是始终坚持从"事件"出发,抓住"事件"下功夫;《雾》剧在形象塑造上的第三个特色,是剧中人物在情感起伏变化上拿捏的比较准确,人物心里逻辑线和贯串动作线索清楚。  相似文献   

19.
山西左权小花戏犹如中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娇艳不衰的花朵,千百年来在太行山上展示出耀眼的光芒,歌、舞、戏相结合的表现形式,开朗淳朴的音乐风格,丰富多姿的肢体语言及明艳鲜活的精美服装,使得"小花戏"在这片老解放区有了生命力,它不仅在左权一带广为流传,而且也流传到全省许多地方,并在全国也产生了影响。而《打樱桃》就是其中的经典剧目,那一招一式,一扭一指,扇在说话,目在传情,轻快柔美,纤细明确,充分展示了左权"小花戏"的艺术特色与独特魅力。本论文通过对传统剧目《打樱桃》中,舞步,扇花,舞蹈意象以及舞蹈音乐等几方面的分析,来谈左权小花戏的舞蹈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0.
“戏改”是现当代戏曲发展进程中一项影响深远的工作,其意识形态导向鲜明,就剧目而言,传统剧中封建糟粕的因素要革除。安徽黄梅戏剧种在“戏改”工作中异军突起,得到长足发展。郑立松先生是安徽“戏改”的主要参与者和亲历者,现以访谈方式叙录其参与“戏改”工作的经历,及其对黄梅戏起源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