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党的历史上,毛泽东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工作,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进行了大量的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工作,并结合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对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态度以及方式方法进行了科学的理论阐述,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理论。新形势下,重温毛泽东调查研究理论对我们正确把握新时期新阶段国情,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完成时代赋予党的历史使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杨文秀 《文教资料》2006,1(28):10-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我们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历史的发展规律提出的理论结晶,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将其创新和发展。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根源,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相关理论及其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不断结合我国国情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进行发展创新。文章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则及其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进行阐述,说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历史意义和成就。  相似文献   

4.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的时候 ,重新学习和阐释他的科学的国情观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因为 ,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科学地认识中国的特殊国情 ,从而建构起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理论 ,这既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鲜明特征 ,也是毛泽东思想能够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在我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 ,正确认识我国国情的现实 ,对于科学把握我们党的思想理论及其教育工作的实践导向而言 ,毛泽东的国情观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一、毛泽东国情思想的历史形成在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变…  相似文献   

5.
国情与国情观的历史考察,主要是指国情与国情观自封建社会以来的变化:十九世纪末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关于国情的论战;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建国后毛泽东对国情的认识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与改革开放;科学国情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新时期公民国情观基本取向存在的问题,造成公民对国情认识不清或者滞后。国情与国情观的历史考察,不仅能看到中国近代原来落后的原因,更能为近代以来的国情观找到其历史原因,也让我们看到树立正确国情认识的重要性,为国情教育提供科学而又正确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的国情观,也就是毛泽东关于国情问题的思想观点的总和。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不能形成毛泽东思想;没有毛泽东对中国国情的高度重视和准确把握,同样也不能形成毛泽东思想。我们说毛泽东思想是正确的、科学的理论,就在于它是中国化的马列主义,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在新的历史时期,研讨毛泽东的国情观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经典作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时已经初步形成生态文明的基本观点。重点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基础上,不断依据时代的发展变化与我国的具体国情,对生态文明进行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并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这一理论的形成有其客观依据,即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探索过程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分析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9.
由于日本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和民族传统等国情的不同,使其在创立资产阶级军国主义时有着自己的特质。由于当前日本的某些动向,深刻阐述日本军国主义形成的历史特质,从本质上加深对日本军国主义的认识是极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运用历史的和比较的方法,探讨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生成发育关系,通过对社会进步的非经济因素解析,形成了系统的韦伯理论.本文从"资本主义精神"和"新教伦理"两个角度阐述了韦伯理论的核心内容,并从历史的客观的角度分析了韦伯理论的现实意义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在推进对外开放上的历史贡献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加以总结。在理论上,他研究了世界经济发展趋势,论证了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总结了历史的经验教训,论证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从国情出发,指出了对外开放的紧迫性;分析了国内外各种条件,阐述了对外开放的可能性。这些理论成果,为对外开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在实践上,他首先倡议设立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突破口;继而主张海南建省办特区,支持洋浦开发,提议开发浦东,带动长三角和沿江地区开放;南方谈话,推动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基本形成。总结历史,可以得到这样的基本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实行和扩大对外开放的根本前提;认真研究和大胆利用资本主义是对外开放成功的关键;坚持改革创新,以创新促开放促发展,是扩大对外开放的动力源泉;恰当选择区域重点并适时推移,坚持渐进开放策略,是顺利推进对外开放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论邓小平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已为当代的经济全球化趋势所证明.马克思对这一理论的贡献不仅在于他科学阐释了世界历史的基本内涵,科学预测了历史发展的未来趋势,更为重要的是他为后人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式.邓小平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依据当今时代特点和我国具体实际,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作出了重大理论创新,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对外开放的思想和政策,成功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迄今为止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 ,还没有哪一个人像刘少奇那样 ,对党的建设问题作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研究 ,深刻地阐述了党的建设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党的民主生活和党内斗争 ,特别是首创党员的思想修养理论 ,从而制定了一条比较完善而又适合国情的建党路线。他在这些方面的理论贡献 ,对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执政党建设提供了诸多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从课程的理论基础--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三个维度,沿着历史发展的脉络,对各种课程观的发展及其对化学新课程的影响进行了剖析,论述了化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的理论支撑.在哲学部分,着重分析了科学素养的哲学根基是科学主义,并体现了人文主义对科学主义的纠颇;在心理学部分,着重为科学探究进行追根溯源;在社会学部分,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指出化学新课程改革的两个难点:不平衡的国情和传统观念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型的历史时期,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共财政是一个艰巨的历史任务.本文将“国家分配论”与“社会共同需要论”进行对比分析,将二者的合理因素融入公共财政体系之中,在公共财政的“一般”中,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从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理论.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孕育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邓小平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破除了历史上形成的僵化的不合理的所有制结构。党的十五大报告在所有制改革理论问题上又有一系列新的突破,标志着这一理论进一步完善与发展。一、邓小平对所有制理论的突破马列主义者历来十分重视所有制问题,并把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作为共产党人的基本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的全国性集中”。实现这个理想是以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西方发…  相似文献   

17.
正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跨入了研究生教育大国行列,正在向研究生教育强国迈进。在这样的历史阶段,迫切需要加强研究生教育理论研究,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研究生教育学理论和学科体系,为我国研究生教育实践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一、构建研究生教育学学科体系是历史的必然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研究生教育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基本建成了学科门类齐全、培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是当代中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国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行了充分的理论阐述和实践运作。各民主党派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参加国家和社会活动,使当代中国的政党制度形成并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全球化大背景下,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论述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与思想来源;其次,阐述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主要内容;最后,总结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如何将其作为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沉默权规则的含义,全面论述了沉默权的形成历史和沉默权规则在各国立法中的体现,阐述了沉默权的理论基础和法律基础,对我国刑事诉讼法中有关沉默权的条文进行了分析评价,并着重研究了我国沉默权与无罪推定原则之间的关系,最后对如何建立我国的沉默权制度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