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目前我国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虽然有了较好的基础,但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仍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在核心技术与产品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提升自主可控水平。近期,中央密集部署"新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早在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新基建"的概念,在中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是将"新基建"提到战略高度。  相似文献   

2.
正打破垄断、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是我国网信领域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当前,"新基建"正在稳步推进中。网络安全是"新基建"的前提,自主可控则是实现网络安全的重要"基石"。当前,"新基建"正在稳步推进中。网络安全是"新基建"的前提,自主可控则是实现网络安全的重要"基石"。与其他领域不同,信息领域具有很强的垄断性,往往形成鲜明的技术体系,对网络安全的要求也高于对性价比的期待。例如,在卫星导航定位领域,特别是涉及国防安全等重要应用时,首先要考虑的是采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还是全球定位系统(GPS),然后才要求性价比。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教育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各地高校均处于基建的高峰期,"新校区"、"职教园"、"大学城"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令人痛心的是,腐败对基建工程如影相随,发生在广东、北京、南京、大连、陕西等地高校的基建腐败案被频频曝光.据不完全统计,高教系统的职务犯罪50%出在基建上.所谓高校腐败三大病灶"基建、采购、招生"、六大环节"基建工程、招生分配、信息化建设、场地出租、文凭办证、设备教材采购"都将基建列为腐败的"重灾区".  相似文献   

4.
《滁州学院学报》2021,(6):32-36
利用乡村"新基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生产数字化、现代化转型。建立完善的农产品链上生态体系,通过农产品源头追溯,保证农产品安全可靠。依托"新基建"丰富的应用内容,建立农业产业、涉农金融、涉农保险之间的良性发展。此外,"新基建"在培养培育新型农民信息化素养,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改善乡村人居生活环境,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具有巨大的动能优势,这为补齐城乡经济短板,构建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基础设施建设一直以来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而新基建是我国从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型的底层支撑与接续动力。新基建既有传统基建的基础属性,又具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独特新属性,其供给方式需要在传统基建的基础上予以借鉴调整。新基建背景下,面临着基于平台和技术的垄断、基础技术环节供给严重不足、信息安全风险不断、政府规制俘获等突出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问题。为此,应该强化互联互通的法制保障、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分层面协同供给模式、严控大数据滥用与泄露、改革公共规制体系。  相似文献   

6.
为了推动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一带一路"国际化项目和策略应运而生.在"一带一路"的建设内容中,公路、铁路、隧道、建筑以及桥梁等都是重要基建内容.为了提升"一带一路"工程基建效果与质量,重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利用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主要就"一带一路"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国际化建设与实践的策略与方法展开研究,通过对课...  相似文献   

7.
面向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重大命题,基于文献梳理并结合建设实践,对新基建和实体经济的概念进行界定。构建新基建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分析框架,从理论机理与实践路径两个维度,阐释新基建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成逻辑:数字、融合、创新三类新型基础设施作为新基建的底层支撑、核心内容、发展动能,分别具有增强市场匹配能力、革新传统生产系统、打造创新链条三项直观机理效应,同时,还具有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提供数智化转型范式、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三项底层机理效应。进言之,新基建通过动力转换、质量变革、结构升级、效率提升、环境优化等五条实践路径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新基建赋能效用在建设端、产业端、治理端、环境端仍存在一定问题,文本提出针对性策略:统筹全局长期建设、进一步聚焦关键领域;加强协同创新、促进数实融合;加快法律规范制定、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多维度保障发展安全。  相似文献   

8.
"新基建"的提出为高校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进行创新建设,推动专业由单一的产教融合向产学研用培五维度融合转变.此举能促进高校与区域经济新要求相适应,并有助于学生应用思维培养和创新实践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9.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面向未来,教育的新基建应该怎么做?新基建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素质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0.
何曼 《在线学习》2021,(9):28-30
教育成为新基建的重要应用场景.7月21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引发了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意见》明确了"教育新基建"的内涵和范围,给出了重点建设方向.这是官方首次提出这一概念,预示着教育行业将迎来新一波建设机遇.  相似文献   

11.
我们之前一直有跟大家强调过,市场在4月29日晚上将会基本上公布完毕2019年的年报和2020年的一季报,而当这业绩密集披露期干扰市场的因素被去掉了之后,科技股被压抑了一个多月的情绪在4月30日爆发了。自从疫情以来,国家为了对冲经济的下滑三番两次地提及以5G为首的新基建利好政策。最近,国家更是提出“要加大、加快新基建”,近期不断落地的5G基站建设大单,在前面的一个月时间里,以中兴通讯为首的科技股居然对此“免疫”。  相似文献   

12.
以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高等教育发展是我国的重要经验,是一项巧妙的制度安排.高等教育新基建在政府统筹规划下进行,主要依靠公共资金投入,以新一代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为基础构建的大学公共基础设施.高等教育新基建不仅包括相应硬件设施建设,还包括软件、相应制度环境建设以及整体数字化进程.高等教育新基建不仅是对物理教学空间重构,也是对大学教学模式重塑和制度创新.高等教育新基建具体推进中应发挥公共政府主导作用以保障其公益公平,坚持新基建优先原则,发挥建设标准引领和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兴起,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融合程度日益加深,逐渐成为推动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通过数据资源、数据产业和传统产业的良性互动,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的体系化、集群化云端赋能和数据链增值,催化数字经济倍增效益和马太效应。完善"新基建"顶层设计和系统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4.
何曼 《在线学习》2021,(9):31-34
教育新基建在教育发展改革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作用.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指出,推动教育新基建要跳出技术逻辑,从教育应用新生态构建的角度认识教育新基建,深刻领会政策文件精神,实现建设与发展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教育新基建的推进,在基本理论和方法论层面上存在着三个亟须回答的关键问题:何为基?新在哪?如何建?在时代变迁、技术扩散和教育变革相互交织的宏观场景中,教育新基建的"基"即奠基:为信息时代教育生产方式的变革奠定物质技术基础;教育新基建的"新",主要体现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这一新的战略目标上;关于如何建,文章提出要以复杂系统的思维来认识并驾驭教育新基建的复杂性,把战略规划与变革管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构式化是形式和意义的规约化过程,是指一个原本松弛的结构演变为相对固定的结构的过程,即一个新构式如何由非构式演变为构式。从认知视角审视"被XX"构式,"被XX"构式化的动因是语言的经济原则、语言的高频使用和语言使用者的主观性,"被XX"构式化的机制是构式压制、转喻和类推。  相似文献   

17.
从<人民日报>载文情况看,"多快好省"、"又快又好"、"又好又快"以及"又多又快又好又省"和"又快又好又省"等的使用情况在新中国建国前后直到今天的不同历史时期呈动态的变化轨迹.这些在劳动人民实际生活中凝练的词语,都先后被使用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政方针中,成为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话语体系中较为固定、规范的用语.将"多"、"快"、"好"、"省"这些闪亮的词语明白无误地镶嵌在经济建设方针中是历史的启示,也是现实的需要.借助它们,可以简洁、明快地起到宣传的作用,使城市和乡村妇孺皆知,有利于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胜利.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中国威胁论"被西方媒体和国际问题研究者大肆"宣传"的同时,"威胁中国论"作为所谓的新角度,又被他们不断的做文章。继"谁养活中国人"话题之后,"谁养活中国老人"又成了一个新话题。本文就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形成原因,解决途径等方面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经济要适应"新常态"这一重要表述,引发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随着对"新常态"概念的不断深化认识,"新常态"已不仅限于在经济领域使用,而被赋予了更多的涵义。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层面上来讲,教育领域的"新常态"包括合德、合规、合理、合法四个方面,合德是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常态"的基本前提,合规是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常态"的内在逻辑,合理是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常态"的基本诉求,合法是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常态"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新基建在全面系统化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发挥支撑性作用。我国教育领域新基建依托“基建迭代”“范式转变”“生态重塑”等特性,通过拓展教育新动能、创造教育新供给和服务教育新需求,进而有效拉动教育系统数字化转型工作。但是,教育领域新基建在重塑教育生态系统进程中正遭遇融合基础设施服务水平不高、教育组织数字化能力建设工作停滞、区域间可能形成新的数字鸿沟等挑战。应当推行积极差异政策,强化政府在整体设计、重点投入领域和重点地区等方面的责任,全面理顺教育新基建部署的多元主体协同机制;应当重点推行融合型基建部署,处理“新旧”基建、“硬软”基建的关系,夯实教育的数字基座;应当着力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组织能力建设,提升管理者和师生的数字素养,积极培育和传承教育组织的数字文化基因;构建智慧教育生态,谨慎地防止新的数字鸿沟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