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大观园图》是目前发现尺幅最大、所绘人物最多的单幅《红楼梦》题材绘画作品。中国国家博物馆于2019年12月20日举办的"隻立千古—《红楼梦》文化展"展出此馆藏画作,使其第一次进入了公众视野,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大观园图像的历史,继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大观园图》的画面内容解读、艺术特色、绘制时间、归属主体、破损原因、原有形制及文物价值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认为该画是吸收了西洋焦点透视、光影明暗等技法的代表性清末民间绘画佳作,对于研究《红楼梦》在清末王公贵族阶层的流传、接受状态以及西洋绘画对于清代民间画师的绘画观念、技法的冲击影响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致在2000年以后,视觉文化在中国学界开始流行起来,翻译和介绍西方视觉文化理论的书籍日渐增多,比如罗岗、顾铮主编的《视觉文化读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吴琼编《视觉文化的奇观:视觉文化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英国巴纳德著、常宁生译《理解视觉文化的方法》(商务印书馆,2005)、英国米歇尔著、胡文征等译《图像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美国尼古拉斯·米尔佐夫著、倪伟译《视觉文化导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英国理查德·豪厄尔斯著,葛红兵译《视觉文化》  相似文献   

3.
尹学梅 《历史档案》2015,(2):140-144
漕运是清朝的经济命脉,不仅维护京师粮食供应,而且对国家的稳定具有重大意义。清代漕运制度之全面,规定之细密,法令之严整,为历代所不及。天津博物馆所藏《清代乾隆漕运图》(以下简称《漕运图》)经有关部门鉴定,绘制时间为乾隆时期,故以此命名,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笔者依据相关的历史文献对其作一初步探究,力图解读出图卷中蕴含的历史信息。一《漕运图》的基本情况《漕运图》系长卷,长宽为57×746厘米,绢本设色,未注比例。为天津博物馆旧藏,一级  相似文献   

4.
《历史档案》2005,(4):46-46
本刊讯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王政尧教授撰写的《清代戏剧文化史论》近期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是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丛书之一种。  相似文献   

5.
在清代,冰上体育运动被冠以国俗,是宫廷贵族一年一度的大典娱乐活动,张为邦、姚文翰等画家创作的《冰嬉图》,把这个壮观场面绘制而生动再现。冰雪运动而后流传于民间,得到传承发扬。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社会,图像以其直观性、形象性的优势,在文化传播中超越文字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通用语言"。图像打破了语言文化的理性传播模式,改变了人们理性思维的习惯,使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由阅读转变为观看。正是由于图像在传播中的优越性,在视觉文化传播中其影响力以及传播速度比文字更快、更广。  相似文献   

7.
传为顾恺之所作的《洛神赋图》现存多个摹本,用笔和设色略为不同。由于摹自同一底本,其造型手法和图像基本相似,形状灵异奇特,线条流畅浪漫,空间巧妙幽邃,弥漫上古神韵。本文采用形式分析与文献材料互证的方法研究《洛神赋图》的造型与图像,聚焦于空间营造方式及其与艺术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力图通过本体论层面的探讨分析《洛神赋图》的文化意涵,从艺术与视知觉之间的关系客观分析其艺术特质和图像内蕴,并对照传统绘画文论评析其画品。  相似文献   

8.
《视听界》1988,(4)
我台从1986年8月1日开始创办板块式综合节目《广播大观园》,板块式综合节目打破了各种单一节目的局限性,它使听众在相对集中的时间里得到多方面的满足,提高收听兴趣,增强收听效果。回忆起来,在编  相似文献   

9.
周宪先生《视觉转向中的文化研究》一书直面中国当下不断变动、纷繁复杂的新的文化实践,采用批判文化社会学方法,将视觉文化置入到它所衍生的社会学语境中予以考察,从而形成了本书以“视觉”“空间”“文化”和“装置范式”四大转向的基本构架。作者力图以多视角对当下社会和文化思潮进行整体性和综合性研究,并尝试对当下中国各种相关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视野。该论著开创了在视觉文化棱镜烛照下文化研究的新格局,成为在全球化现时代极具地方性特色,同时又有着广阔跨文化视界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0.
数字化时代以批量生产复制的图像内容宣告一个新的视觉文明的到来,我们正从一个以语言文字为中心的文化向以图像为中心的文化过渡.现代社会日益被图像和符号所包围,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大众传播媒介,特别是以影像为主要内容的电视媒介加速了这种效果的释放.电视不仅担负着视觉文化的传播者角色,也是建构者和缔造者.视觉影像塑造了一个媒介主导的现实和电视构筑的文化,图像传播表征了一种新的视觉文化:图像成为建构和理解当下社会文化状态的必然手段,成为构成文化中群体的主导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1.
在图像时代的背景下,图像化的传播推动了视觉文化的发展。视觉文化传播现已成为当今传播媒介发展最具活力的方式,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结合时代背景,从传播学的角度切入,基于图像时代、视觉符号的文化传播理论与方法,对当下图像时代中面临的社会问题进行探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高颖 《出版广角》2015,(14):92-93
广告图像传播的历史是媒介技术与视觉体验的合谋,其中又掺杂着消费者需求的驱动和对其他领域图像的借用.基于视觉文化视角研究广告图像传播可以发现,广告图像传播是视觉符号的叙事结构,背后更包含着对应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具有久远历史的插花文化,至明、清时期发展到了成熟和鼎盛阶段。除在插花技艺、花型创构、风格流派等插花艺术实践方面均有很大发展、达到很高成就以外。在插花艺术理论上,也涌现出一大批著作,如《瓶花三说》、《瓶花谱》、《瓶史》及《瓶史月表》、《山斋清供笺》、《考槃余事》、《文具雅编》、《花史左编》、《浮生六记》等等。在这些著作中,不但记述和总结了中国古代插花文化成熟阶段在插花技艺、方法上的具体做法、经验,而且总结和阐述了有关插花的艺术观点和欣赏方法。从中可以看到传统插花文化在文化性格、美学追求、风格习俗上的总的趋向。研究这些著作,对于因近、现代长期的兵燹战祸、政治动荡而导致百余年停滞衰颓,近年方重新复苏、重新进入普通人的生活之中并开始走向世界的中国现代插花艺术、插花文化的振兴,将是不无裨益的。《闲情记趣》即为这样一批著作中颇有价值而其所述又特别适合于普通人生活的篇什之一。  相似文献   

14.
《明代的图像与视觉性》不仅是一部简单的美术史著作,而且是关于中国古代视觉图像的著作,其取材和研究角度都是以往传统的美术史类著作较少见的。美术史类著作的体例主要有美术通史、各个时期著作、各个门类著作等。诸多体例决定了著作的叙述形式和主线。从以往体例来看,美术通史的常规叙事顺序是以时间先后为主线的,体现为通史类著作。本书与之不同的是,它打破了前人美术著作中以美术家、美术作品为主的研究角度,从两个方面体现了视角的转变:从看重艺术作品的质量转到着重其传播的途径和广度;  相似文献   

15.
胡春秀 《今传媒》2009,(7):46-47
一本杂志的成功,"应是由内在的丰厚底蕴与外在的完美形态相结合而成的高智力产品"[1].好的内容是杂志成功的基石,杂志的外在形态--封面设计、版式设计、字体、色彩、图片等各个环节、各种层次的包装同样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宁波市群众化经验集》由宁波市化局与宁波市群众化学会主编。入选的55篇章包括宁波市大型活动回眸、东海明珠工程、团队建设、社区化、校园化、企业化、特色化等11个版块,作都是既亲身投入实践的主人,又是亲手总结经验的笔耕。这本《经验集》折射出化人不懈追求先进化的心灵之光和思想境界,读来给人启迪,深受群工作欢迎。  相似文献   

17.
品味《青年视觉》及随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如《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柳堤所言,《青年视觉》“带着厚达400页的全彩画面登场,着实让期刊业界吃了一惊。”这吃惊不仅仅在于400页全彩与30元定价的反差,也不仅仅在于400页刷新的期刊记录。中外期刊历史的有心人不难记起:1934年由北平立达书局出版的《文学季刊》,郑振铎、巴金等人编辑,16开,每期300多页,被人誉为我国大型文学期刊之最。1958年2月在日本创刊的《家庭画报》以“够大、够美、够好看”为编辑原则,“重厚长大”的特征鲜明突出。该杂志B4规格,长31cm,宽25cm,厚达400余页,重达1400多克,而当时日本杂志大多在120—350克之间。《青年视觉》对外宣称“国内页码最多的时尚生活  相似文献   

18.
该书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是一部系统研究清代边疆开发的学术专著。特色之一:全书共分六大部分,系统地描绘出清代边疆开发的全貌。分别对新疆、东北、蒙古、西藏、滇桂、台湾和海南这六个边疆区域在清代的开发背景、开发过程、开发特点、开发政策的演变、开发的主要成就及其经验教训,进行了全面、详尽的论述,从而将清代不同边疆地区的开发导同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特色之二:刘清代的海疆,特别是对台湾、海南的开发历史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特色之三:将清代的边疆开发活动放在全世界的大背景下进行比较、审视,突破了长期以来边…  相似文献   

19.
《江楼秋思图》及《江楼第二图》是南社诗人柳亚子(1887-1958)生前组织创作的重要"作图寄意"之作及收藏品。作品先后由胡平、何香凝两位女画家完成,之后又有多位南社女诗人、女词人参与其中的题咏活动。这一系列作品既异于传统女性画家的闺阁之作,又与由画家本人主导的创作不一样,包含了背后组织者柳亚子的女性解放思想及美术思想,同时亦是南社"作图寄意"现象的重要代表。本文从对作品基本情况钩沉入手,对参与此图诗画创作的南社女性、组织者柳亚子的美术因由、南社的"作图寄意"现象等方面进行了讨论,以期对此两图进行更深入的解析。  相似文献   

20.
视觉文化时代,社会生活已被图像所包围,大众媒体借助媒介技术广泛传播图像符号,使网络民族主义呈现出“图像转向”的新样态。“图像转向”表明话语形式逐渐转变为以图像为中心,促使网络民族主义从以语言文字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转向以图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本文以“阿中”走红事件为例,分析其传播特点和传播动因,并试图探究网络民族主义“图像转向”变化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