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业词语是中古汉语词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齐民要术》的农业词语中,源自先秦的词语在绝对数量、使用频率、词义可理解程度等方面都超过了六朝新兴的词语。多数农业词语局限在历代农书中,只有少数农业词语能够进入一般词汇系统。表示作物品种或农业产品的词语比较容易成为一般词语,表示生产工具、生产过程的词语很难演变为一般词语。  相似文献   

2.
《齐民要术》是公元六世纪北魏时期的一部杰出农书。全书共十卷,九十二篇,记载了我国当时以及更早的年代里,黄河流域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及陕西地区农业生产情况,以及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同自然作斗争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和科学知识。其中,包括  相似文献   

3.
《新高考》2009,(4)
贾思勰,今山东寿光市人,出身于北魏时期的世族之家,他十分关注民生状况,有着勤奋廉洁,关心民生的廉干形象,《齐民要术》约成书于公元533-544年,是一部规模宏大,内容丰富的农业科学巨著。  相似文献   

4.
《齐民要术》的编撰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科技农书《齐民要术》归类细致合理,叙述通俗易懂,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编写方法详略得当,其成就在农书编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齐民要术》特殊注音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齐民要术》音注中的声母、韵类、声调的特殊现象作了比较、分辨。  相似文献   

6.
《齐民要术》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部重要的饮食巨著,书中记载的有关饭的内容包括各种饭食的制作原料、方法、品种以及用途等,反映出当时的饭食已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不同的加工,有些特殊的饭食还折射出不同文化交流融合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齐民要术》不但是一部重要的农业科技文献,也是农产品加工发展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在其之前及其后的历朝历代都没有出现过象《齐民要术》这样详细讨论农产品加工的大型农书。对其中的肉食加工状况进行了梳爬整理,对肉食的原辅材料、加工方法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使我们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相关情况有所了解,并对现今仍值得利用的方法与材料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论述农业科学技术的专著。笔者从作品中的谚语这一独特视角出发,对其从分类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做出了自己的理解和系统的阐释,由此揭示出中国农民以农为本、勤俭独立和重视、顺应自然规律的农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9.
《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一部农学巨著,口语相当丰富,对于汉语史研究,特别是中古汉语的研究具有很强的语料价值。但是,目前对其语言现象进行研究的学者、论著还不多。从词汇、语音、语法等角度对当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小结,以期引起更多的学者关注和研究《齐民要术》中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0.
《历史学习》2003年第5期有这样一道选择题:《齐民要术》中“耕锄不以水旱息功……湿耕泽锄,不如归去”这一段话反映了作者的什么主张?A.因地种植B.适时耕作C.注重兴修水利D.讲究耕作方法文章中把答案确定为D,我认为还值得商榷:《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最完整的一部农书,北魏贾思勰所著。共十卷92篇。此题中的“耕锄不以水旱息功”出自卷端的“杂说”:“……。一切但依此法,除虫灾外,小小旱,不至全损。何者?缘盖磨数多故也。又锄耨以时。谚曰:锄头三寸泽,此之谓也。尧汤旱涝之年,则不敢保。虽然,此乃常式。古人云:耕锄不以水旱息功,必获…  相似文献   

11.
《齐民要术》(以下简称《要术》)是公元六世纪北魏高阳太守贾思勰总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生产斗争经验、记载当时以及更早年代里生产状况的一部杰出农书。全书共分十卷,九十二篇。《要术》在内容上,正如《齐民要术·序》(以下简称《序》)中所述“从农耕操作起,到制造酒、醋、酱,凡一切与农家生活资料有关的事,没有不详细记载的”。  相似文献   

12.
贾思勰是我国北魏末期人。他曾在高阳郡(今山东临淄)做过太守,他到过山西、河北、河南等,最后回到家乡山东益都,经营农牧业。他于公元533年(北魏永熙二年)到公元544年(东魏武定二年)写成了《齐民要术》。  相似文献   

13.
《齐民要术》新词新义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粗略统计,《齐民要术》中有两千条以上的新词,其中四分之一的新词已被《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收录,还有上千条词语可以弥补《汉语大词典》所引书证过晚和词条漏收的不足,为汉语词汇史研究提供一定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齐民要术》偏正式复音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是汉语词汇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汉语口语与书面语产生明显分歧,文言和白话的对立逐渐形成。同时,社会的急剧变化引起了词汇的变化。在内容方面,一大批新词新义应运而生;在形式方面,词汇双音化的步伐突然加快,各种构词方式在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为了了解这一时期复音词的构成面貌,有学者对当时曰语程度较高的著作如《世说新语》等书作了全面的剖析和研究。我们知道,作品的类别不同,内容、风格各异,其词汇面貌也就存在差别。要全面揭示某一时期的词汇面貌,还应该对同一时期多种类别的著作的词汇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贾思勰是北魏末叶(公元六世纪)的一位农业科学家,当过高阳太守。他所写的《齐民要术》是农业科技史上的一部杰作。书分十卷,共九十二篇,内容包括农艺、园艺、畜牧、农产品加工和农业手工业等各个方面,引用前人著作达一百五十多种,农谚三十余条,对当时我国劳动人民的农业生产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对后人有很大影响。作者的生平无从详考,但他从事农业科技研究的指导思想却清楚地记述在他自己写的《齐民要术序》中。首先,贾思勰的《序》言极力推崇法家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的主张,批判孔丘轻视农业劳动的观点。他以管子的“一农不耕,民有饥者;一女不织,民有寒者。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为立论的基础,又以“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国以富彊(强)。秦孝公用商鞅,急耕战之赏,倾夺临国而雄诸侯”这些辉煌业绩作具体的论据。他引用了晁错关于重视耕织,贵五谷而贱金玉的思想,又称颂“桑弘羊之均输法,益国利民,不朽之术也”。总之,在贾思勰看来,法家的政治路线和经济政策实在是发展生产,繁荣文化的要着。他直言不讳地引用“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这段话来批判孔孟贱农耕的主  相似文献   

16.
德尼·狄德罗(D·Diderot,1713—1784)是法国最卓越的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著名的《百科全书》的组织者和主编。狄德罗出生于法国朗格尔一个刀剪手艺作坊主的家庭,从小在家乡耶稣会学校读书,1729  相似文献   

17.
精彩一页:人类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也是最完整的化石是前寒武纪末期的动物化石。不过有化石证明,在这之前早已出现了多细胞动物。那是一种被称为埃迪卡拉动物群的海生软体动物。20世纪40年代,在澳大利亚南部富林德斯山脉的埃迪卡拉山上的5.65亿年前的古老岩石里,科学家发现了这种动物的化石。从那以后,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陆都陆续发现了相似的化石。  相似文献   

18.
《呻吟语》乃明代文学家、思想家吕坤所著,耗时三十年,是作者总结其一生的一部警醒后世的佳作。全书集作者一生的感悟、经验与教训,涉及范围广泛,包括为学、修身、讲道等诸多方面。《呻吟语》是一部箴言体小品文集,具有独创文体价值。  相似文献   

19.
<齐民要术>为公元六世纪时后魏贾思勰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包括农林牧副渔的农业全书,也是世界上最早最有系统的农业科学名著.但是它不仅在科学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在汉语史上,它也是一部值得重视的著作.从词汇学角度,对<齐民要术>的量词使用情况进行描写,探讨其在量词的运用上所体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齐民要术》总括范围副词共有23个,分为新旧两种。本文逐一描述与分析其语法功能和语义指向,以管窥南北朝时期总括范围副词的使用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