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9年,第四届中国杂技艺术节在河南濮阳举办。本届艺术节上,杂技剧首次被大规模纳入展演,成为真正的"重头戏"。这一全新举措与近年来全国杂技剧创作的发展态势相呼应,传递出国家对杂技剧的肯定和重视。杂技剧是当代杂技人的创新,是进入新世纪后诞生的全新艺术样式。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笔者与全国杂技同仁共同见证了杂技剧的最新发展成果,在此将对中国杂技剧的观察与思考作以分享。  相似文献   

2.
正一、杂技剧的正式发轫还原杂技剧的历史镜像可知,当代中国杂技经历了从类型杂技节目,到情景/主题节目,到情景/主题晚会,再到杂技剧的发展脉络。所谓类型杂技节目就是以"车技、顶技、皮条、钻圈、柔术、转碟"等为标题,直白地表现与展示杂技技巧的节目。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已经出现一批"情节化杂技"或"微型杂技剧",但是整体而言,这种创作倾向不过是肤浅的贴标签式的说教,存在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的情况,最终归于沉寂。  相似文献   

3.
<正>(红色题材杂技剧创作研讨会入选论文)2021年,红色题材杂技剧成为杂技舞台的焦点。中国杂技人用精湛技艺守望这项传统艺术的同时,也在不懈寻求新的创作突破口,承载起时代使命,用杂技艺术诠释红色基因、追寻红色文化根脉、歌颂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创造的精神价值。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杂技融合各家之长,尤其是在戏剧化的学习过程中,终于找到了一条符合现代审美的杂技剧创作之路。  相似文献   

4.
<正>“杂技剧是将杂技作为演艺主体的一种新的戏剧样式,是用杂技进行叙事的舞台艺术,是现代杂技与戏剧高度融合后发展升华的一种新型态”。(1)这种注重杂技的戏剧审美与舞台综合的表现形式,建构起了当代杂技艺术形式创新的发展潮流。比如,杂技剧《化·蝶》和《战上海》,它们的创新创作进一步拓宽了杂技的表演形式,丰富了杂技的美学意义和文化内涵,甚至引导杂技跨界传播的重心也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5.
正二、当代杂技创作趋势当代杂技创作面临同质化、雷同化的趋势,而文化创意是杂技节目的灵魂,因此我们要在原有杂技理论基础上,关注国外动态,提升中国杂技创作的内涵与水平。它的趋势具体表现以下四个方面:1.杂技剧主题如今杂技的发展,表现为"类型杂技节目→标题杂技节目→主题杂技晚会→杂技剧"这样一种图式。这是杂技由单一走向多元的轨迹证明,从类型杂技节目走向标题杂技节目,表明杂技表演从"技"开始扩散,上升到了一定  相似文献   

6.
2、剧目创作期2005年至今,在《天鹅湖》震撼创新的影响下,大型主题杂技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剧目创作期。这一时期也是此前杂技主题晚会的编创者进一步寻求主题杂技创作突破的阶段。编导们更加注重独立思考,在创作题材、作品理念、编创手法上都有了较大提升,同时更深层次地引入文学、音乐、舞台和戏剧理念,进一步开拓杂技语言的叙事功能。这一时期迎来杂技剧的创演热潮,也是杂技主题晚会生产数量最多,精品节目产生最多的阶段,目前全国此类作品近百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4月28日至5月6日,由湖北武汉杂技艺术有限责任公司创作演出的大型原创杂技剧《江城》在武汉杂技厅连演八场。该剧展现了在改革开放中武汉城市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近万名观众观看了演出,反响热烈。《江城》是武汉杂技艺术有限责任公司的又一部精品力作。它以武汉百万名大学生留在江城创业、择业为背景,讲述女主角在大学毕业之际面临着去"北上广"还是留在当地发展的人生选择,纠结之下她和小伙伴一起重游江城,到一个个伴她成长的地方,去找那些令她追思的温暖与感动。作  相似文献   

8.
正在我国杂技舞台上,杂技剧已呈繁花盛开的景象。以杂技的形式或讲述故事、或表现情境、或创造诗情画境,在杂技创作者不断耕耘下,杂技剧的创作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具有了很好的艺术审美。湖南省杂技艺术剧院新近创作演出的《加油吧!少年》,就是其中一部成功之作。《加油吧!少年》从文化底蕴和精神层面着手,大胆引进故事情节,赋予整台节目以生命和灵魂。同时,推出了全新的"杂技+"理念,以杂技为主体,融合戏剧、舞蹈、独唱、合唱  相似文献   

9.
杂技是一门非常特殊的艺术。其特殊性的重要标志是,她不像戏剧、曲艺、歌舞、音乐等艺术品种那样具有较强的叙事功能。叙事是杂剧的短处。近年来在杂技界以及舞蹈、音乐、戏剧界同仁的帮助和努力下,涌现出一批杂技剧和杂技主题晚会,这无疑给杂技这种古老的传统艺术注入了新的生机。“杂技剧”应运而生。她是多年来杂技界一直在探索和发展的新路子,以传统的杂技作为演出的底子,注入了必要的叙事和故事。  相似文献   

10.
重庆杂技艺术团创作演出的杂技剧《花木兰》自进入市场,就获得了国内外观众热烈欢迎和领导、专家的一致认可。目前该剧成功已突破了国内外演出1000场的大关.观众达170多万人次。该剧曾走过重庆的山山水水,受到了山城人民的热烈欢迎;也到过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法国、比利时、瑞士和中国台湾地区演出;  相似文献   

11.
正主题杂技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现实题材主题杂技剧(节)目涌现出来。本文解析主题杂技节目、主题杂技晚会、主题杂技剧的兴起和繁荣,拓展和总结其艺术实践,意在为杂技事业的发展和推广做贡献。主题杂技是以多种叙事形式赋予杂技一个主题,使杂技表演围绕着这个主题思想构思编排训练演出的节目形态,主要包括:主题杂技节目、主题杂技晚会、杂技剧等。中国杂  相似文献   

12.
正由贵州遵义演艺集团创作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大型杂技剧《大国酒魂》,从2017年12月28日首演以来,已连续演出六场,观众场场爆满,收获广泛赞誉。杂技艺术家李延年观看该剧后写道:我要为你们喝采,一代杂技新秀,你们重新拾起杂技人的辉煌,点燃了我辈的激情……中国创造的生动展现赤水河畔,茅台古镇,千年来弥漫着酱酒浓香,演绎着一段传奇的故事。陈掌柜是这里世代酿酒人中一位优秀的代表。他尊崇自然,创造卓越,  相似文献   

13.
正杂技剧作为以杂技技巧为核,集其他姊妹艺术为一体,富有后现代艺术层次的新型的综合艺术形式,通过对传统杂技的继承、发展和创新,赢得了艺术界的瞩目、观众的聚焦、市场的青睐。国内的杂技剧从诞生到被市场洗礼已经走过十多年的时间,目前杂技剧的现状如何?怎样促进杂技剧目的发展?值得我们去思考。一、对杂技剧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正各位艺术家、同仁们:大家上午好!在第四届中国杂技艺术节举办期间,我们专门组织召开此次"杂技剧创新创作研讨会",其目的是请大家纵览中国杂技剧发展历史与趋势,为中国杂技剧创新创作问诊把脉。首先,我谨代表中国杂技家协会对大家的莅临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一种剧场艺术,现代杂技剧的"审美创意"和"形上营销"的丰收始于并完成于剧场。剧场不仅是一个具体而有限的物理空间,更是一个演员演戏、观众看戏的审美空间。在剧场里,杂技剧能够创造出演员与观众共同想象的审美与体验世界。因杂技技艺的难度提升以及审美特征的有限性,杂技在保持已有技巧难度的前提下,可以增加外延来求得发展。现代的杂技剧以"剧"的情感与审美,统制杂技的"高、险、惊、难、奇、谐"所形成的技艺高度,把杂技造型的表意与传情  相似文献   

16.
正当代杂技理论主要是对杂技史和杂技美学、舞美、编创特色、杂技主题晚会与杂技剧、市场转型与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研究,为当代杂技的创作提供了研究基础。而如今杂技的发展应是结合市场与科技走向,以创意为主的杂技剧创作。研究杂技理论在挖掘“中国精神”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指导实践,为广大杂技团体、编创人员及演员提供观念转型和实践指导学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四川杂技在上世纪50年间,崛起于西南一隅,活跃于国内外的舞台,可以说在四川杂技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进入21世纪的四川杂技与全国的情形差不多。一方面是技巧的不断创新、艺术含量的不断提高,使杂技在观赏性和“综艺”化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舞台杂技也从单一的节目发展到出现主题晚会、情景剧、杂技剧的时代。杂技本身的艺术创新取得了新的成果,极大地满足了杂技观众审美的多元需求。这是新世纪之初杂技景象令人惊喜的地方。另一方面是喜中有忧,  相似文献   

18.
正杂技剧是我国本世纪杂技表演艺术中兴起的一个新型的表现形式。杂技剧将杂技与戏剧结合起来,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令人耳目一新,逐渐受到观众的欢迎,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如何编创出好的杂技剧作品,是编创者最棘手的问题之一。怎样才能做到让观众喜爱,口碑良好?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维持"观演关系",即保持观众与演员的良好关系。  相似文献   

19.
<正>二、杂技剧:现代杂技的“臻境舞台”探索杂技剧,无疑是审美创意和艺术跨界的“臻境舞台”形式,同时也是杂技艺术发展的更高阶段。“臻境舞台”在舞台情境化、综艺审美的基础上,更强调杂技舞台的情感表现与人文思考。杂技剧作为杂技艺术发展的更高阶段,显然又构成“臻境舞台”的舞台形式探索。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五一"期间,武汉杂技团推出了大型原创杂技剧《江城》,该剧在武汉杂技厅连演八场,其高超的杂技技巧和新颖的演出形式,吸引了近万名观众,获得观众、专家及媒体的一致好评。该剧何以具有如此强大的艺术魅力?笔者以为,该剧具备多重美感,能够将观者带入更高层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