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康德在先验哲学基础上以理性实践的思维方式开启了西方哲学史上的“哥白尼式革命”,但康德哲学革命的真实成果却完成于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对古典哲学的超越和对现代哲学的开启之中.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通过生活实践对理性实践、自由的外在对内在和现实社会关系对自在之物等三个维度的扬弃使得康德所开启的哲学革命得以真正完结.实践思维方式是我们理解马克思哲学变革的钥匙,也是我们探寻从康德到马克思哲学变革本质的必然结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基础是以大工业生产实践为基础的现代经济社会,近代对这个社会真正作出科学理解的是经济学,新哲学以经济学为基础实现二者的内在同一是历史和逻辑的必然。蒲鲁东是第一个自觉地将哲学经济学化、经济学哲学化努力的思想家,他对马克思实现哲学的经济学转向具有重要启示和推动力。哲学和经济学的内在融合构成马克思真正实现总体性全方位的理论革命的基础。马克思哲学就是经济哲学。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以前的近代哲学是立足于“市民社会”来理解实践的 ,马克思则揭示了实践的“革命的、现实批判活动”的本质 ,将其作为哲学的现实基础 ,实现了哲学的根本变革 ,说明哲学的可靠性不在于设定“不可怀疑”的逻辑起点、理论前提 ,而在于合理地理解现实实践。实践是辩证法的原型 ,“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与否定性的辩证法在精神实质上是一致的。实践是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交互作用的过程 ,由于这两种关系的相互中介 ,实践的发展表现为异化和扬弃异化的辩证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4.
关注现实,将哲学批判同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实践精神,促使马克思完成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转变,从而实现哲学上的革命变革,马克思哲学不仅在于正确地说明世界,而且更重要的在于改变世界,因此,应当将马克思哲学同无产阶级革命初中相结合,同时也就应当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哲学,这是马克思哲学实践精神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5.
哲学史上,只有马克思真正实现了对人的完整的理解,从而使人真正成为哲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使价值问题真正具有了哲学的品格,也使哲学具有了真正的价值内涵。马克思哲学的基本价值内涵是:以实践为基石.从现实的、完整的人出发,通过批判异化的人与人的异化,以消除人的异化了的生存状态,最终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国内对马克思哲学最流行的曲解是将马克思哲学混同于一种近代理性哲学,同时,把马克思哲学歪曲为一种解释性的实证主义哲学。殊不知,在现代哲学对近代理性哲学或本质主义发起革命的思潮中,马克思哲学的批判是最为釜底抽薪的。马克思哲学以生存论为基础,以统一了思维和存在的实践哲学实现了对近代理性哲学的超越。正因为是一种实践哲学,马克思哲学就决然和解释性哲学、实证主义哲学相对立,而专注于对现实生活的干预、批判,并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7.
论教师的教学哲学风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教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之需。还是教学实践的现实要求,都显示出了哲学批判之于教学发展的不可或缺性。教师哲学风范的形成。决定了理性在教育实践中的生存空间,是保证哲学之于教学的价值实现可能的前提。可以说,学会理性批判.是教师保持教学生命活力的不竭之源。  相似文献   

8.
现代性诸矛盾现象背后有其深刻的形而上学基础,这就是近代理性主义哲学。对现代性批判的彻底性要求导致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形而上学基础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两大根基——抽象本体和抽象的人进行批判,颠覆其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进而走向哲学革命,最终创立以实践作为其哲学根本观点的"新唯物主义"。因此,马克思对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批判是其哲学革命出场的现实路径,而其哲学革命则是其现代性批判彻底化的哲学结论。  相似文献   

9.
批判性是马克思哲学的本质。马克思哲学通过理论的批判与对现实的批判,在实现自我超越的同时,把现实的批判诉诸实践,对人类社会和人类文化采取辩证否定的态度,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批判与双重建构中,实现了理论与现实的互动,彰显出其丰富的历史魅力。  相似文献   

10.
亚里士多德的二元论实践哲学对近代西方产生了重大影响。马克思是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真正继承者,把实践和人的社会性联系起来认为实践的人的现实的,历史的人:其本质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内在的批判和超越,也是真正向现实生活的回归。  相似文献   

11.
基于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和客观逻辑,马克思将变革德国哲学作为其哲学革命的主要任务。黑格尔哲学是其首要对象。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和整个传统西方哲学的完成者,马克思只有破解黑格尔哲学的矛盾才能破除整个西方哲学的症结。青年黑格尔派是其主要对手。马克思必须破除其意识形态幻想,揭开为其所颠倒和遮蔽的德国现实和时代发展的真实逻辑,才能真正将哲学锻造成为无产阶级解放的思想武器。费尔巴哈是马克思必须超越的最后一人。在肯定费尔巴哈的历史贡献的同时,马克思必须解决费尔巴哈历史观的人本主义症结,才能够将现代唯物主义确立在社会历史发展的地基之上。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的法哲学在讨论伦理国家因对理性国家的崇拜而使其理论陷入立宪政治的窘境。由思想构造出的世界却同社会历史的发展状况决定着人的观念的改变相背离,马克思基于社会现实的视域来认识国家及其观念,他要从理论上找寻依据并改变不合理的现实国家,力图通过革命来改造不公平的社会制度,实现人的解放对人的政治解放的批判,建立实现个体真正自由的共同体。对人的生存境况的关怀,这也对探讨新时代中国城市贫困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作为对现代性的一种解决和重建方案,是建立在对启蒙理性批判基础之上的。这种批判基于他们所创立"实践的唯物主义"已经实现了对启蒙理性两种哲学基础——近代先验论和经验论——的超越。他们在这一全新的哲学引导下,完成了对启蒙理性先验理性维度的国家理性和经验理性维度的单子理性双重批判。在这个批判过程中,重建了具有实践性、辩证性和社会历史性的后启蒙理性。它既不同于启蒙那种抽象的、永恒的理性,也不同于当时浪漫主义、后来尼采和当今后现代主义在内的非理性主义方案。  相似文献   

14.
在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深刻解读中可以发现,马克思的"消灭哲学"、"实现哲学",均有其具体指向。就实践派而言,只有先实现黑格尔哲学,才能消灭黑格尔哲学,"实现"是"消灭"过程的环节;就理论派而言,唯有先消灭自身的哲学前提,才能将自身的哲学变为现实,"消灭"意味着存在论原则的变革,"实现"则意味着哲学境域的超越。因此,批判本身是为了构建,马克思的"消灭哲学"、"实现哲学"背后是一场空前的哲学革命。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早期著述中曾明确批判过哲学的异化现象.这种现象指的是传统哲学尤其是近代哲学在偏离人类的实践生活方面越走越远,最终形成一种临驾于现实社会之上的异化力量,这种异化力量使人们纠缠于形形色色的哲学体系的幻想和虚妄之中,无视人们的现实生存际遇.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使哲学的立足点重新回复到人类的现实生活当中,把人类的物质生产实践看作理解一切社会历史现象和精神文化现象的前提条件.马克思也深刻的揭露了异化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私有制社会分工的发展使精神生产从统一的实践总体的分离,并且指出只有通过革命手段消除这种片面的分工才能达到对哲学领域异化现象的真正消除.  相似文献   

16.
实践批判是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核心,它是变革现实世界的物质性的实践力量。实践批判把实践作为批判的对象和手段,即用革命的实践活动去批判现存世界的各个实践领域。广义上来讲,立足于现实世界而又指向未来的各种人类实践活动,尤其是具有重大历史功绩和意义的伟大实践活动,都是对现存世界的一种革命性的批判。马克思实践批判的价值取向是要实现人的解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马克思的实践批判理论对于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在于它的内在性、批判性、实践性。教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内在理性思维能力、批判精神与实践创新品格,只有在尊重哲学本性的前提下的哲学教学才能真正收到实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8.
论述康德“理性”哲学中的科学与宗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考察康德在其哲学中对科学与宗教的界定来指出它们的联系。理性的批判是科学与宗教得以产生的基础,科学是对理性的合理批判,宗教是对理性的合理批判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德拉·沃尔佩把黑格尔的历史唯心主义还原为一种一般唯心主义,认为黑格尔的哲学在本质上只不过是一种否定的神学,其辩证法也只是一种先验的辩证法;而马克思的哲学则是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这种批判表现为马克思与黑格尔在方法论上的彻底决裂,进而认为方法论的变革——科学辩证法——才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根本体现。但是德拉·沃尔佩在解释这种方法论变革的时候,并不是立足于马克思文本本身的含义,而是戴上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的眼镜来反观马克思的方法论的,在本质上已经用亚里士多德的无矛盾原理和伽利略的实验方法偷偷地置换掉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把马克思的方法论还原为一般唯物主义的实验理性,这是对马克思哲学的极大误读,已经远远地背离了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肯定了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哲学家对于宗教本身的批判,但是对于宗教本身的批判仅仅是实现“人的解放”的第一环节,要达到“人的解放”的彼岸就一定要对现实世界的问题进行批判。因此,不仅要向德国的封建制度开火,更要对德国的国家哲学和法哲学、黑格尔法哲学进行批判。由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完成“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