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67年9月14日,在欧洲大陆上,一个伟大的人类智慧的火花,点燃起历史的火炬,照亮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这个火炬,正是马克思的划时代的、纪念碑式的巨著——《资本论》第一卷正式出版。今年正好是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发表120周年。一百二十年来,整个  相似文献   

2.
系统观念是党在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我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原则,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是坚持系统观念的四项主要着力点。《资本论》的叙述过程蕴含着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系统思维方式:序言部分对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的抽象判断,蕴含了马克思对系统整体发展的前瞻性思考;第一章中对“商品”元素的辩证展开,蕴含了马克思对系统自身结构进行全局性谋划的思维方式;第一章中对“劳动的二重性”的现实分析,蕴含了马克思对系统中的现实主体进行战略性布局的思维方式;第四章中对资本总公式的综合揭示,蕴含了马克思对系统动态规律进行整体性推进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分配关系的研究。本文认为:剩余价值率是马克思研究分配关系的起点和伏笔;工资理论重点研究工人阶级内部的分配;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则研究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在物质利益上的深刻对立;剩余价值分割理论说明了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集团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和掠夺。  相似文献   

4.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划时代的不朽巨著。马克思为了写这部书,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初开始,一直到他逝世,花了整整四十年的时间。可以说,《资本论》是马克思毕生精力的研究成果。虽然如此,在他生前只出版了第一卷,第二、三卷,是他逝世后由恩格斯编辑、出版的。至于第四卷,起初是由考茨基根据马克思的遗稿,于1905-1910年,以《剩余价值学说史》的书名单独出版的;后来,1954-1961年,又重新按照马克思的手稿次序,编辑出版了《剩余价值理论》的俄文新版本。现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六卷的三卷本,就是根据这个新版本翻译的,成为《资本论》第四卷。恩格斯谈到这部著作的伟大意义时说:“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象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意义。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社会体系所依以旋转的轴心,这种关系在这里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说明。”马克思自己也说:《资本论》的出版,“是向资产者(包括土地所有者在内)脑袋发射的最厉害的炮弹。”  相似文献   

5.
在所有制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全国许多地方出现了股份公司的经济形式。我国理论界对此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对股份公司的性质、作用和实行的条件,特别是对全民所有制企业是否也应该采取股份公司合股集资的形式,众说不一。有的同志强调股份公司的优越性,有的又担心会产生新的寄生阶级——食利者阶级,害怕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会发生质变,倒退到资本主义。因此有必要对马克思在此问题上的论述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一百年前,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发表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一生中有两个重大的发现,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规律;马克思是一位革命家,又是一位科学的巨匠。如果要问,哪一部著作是马克思作为革命家兼科学家最突出的体现,哪一部著作是他的两大发现最集中的结晶,那就应该首推《资本论》。青年马克思生活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波澜初起的时代。随着资产阶级政权在西欧先进国家中相继建立和产业革命的蓬勃开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日益暴露,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渐趋激化。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使资产阶级的财富象高山一样积聚起来,而初期无产阶级却沉沦在苦难的深渊。饥寒交迫的近代雇佣奴隶,曾经不断起来同这个罪恶的世界作斗争,但他们起初并没有认识到受苦受难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哲学是综合的思想体系,其探索的真正主题和由此形成的哲学特点,就是一个如何改变世界的问题.《资本论》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必然结晶,集中体现了其哲学思想的特点、特色和特质.这两者相互交织、相互渗透、互为印证.马克思的资本批判只有在马克思哲学这一更深层概念背景下才能得到真正理解,而马克思哲学的意义也只有在同马克思资本批判的关联中才能显示出来.因此,《资本论》其实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哲学著作.  相似文献   

8.
《资本论》是一部划时代的不朽杰作。马克思在这部著作中,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之纯熟、包含内容之丰富、理论体系之严密与完整,直到今天都是无与伦比的。学习和研究这部著作,当然不能撇开它的研究对象和它所要解决的历史任务。但学习的目的还在于运用。在当前我们正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时期,对《资本论》的学习与研究,应当特别注意它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指导意义的研究。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序言中说过:“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所以,马克思在这里  相似文献   

9.
祝梅 《考试周刊》2009,(51):55-56
对来自华尔街的"金融风暴",有些学者和有些官员认为,这场危机迟早都会发生。即使不被次级债定价不当的问题引爆,也会因为其他市场领域的问题而被点燃。显然这个归因不能诠释金融危机的根源,是马克思的《资本论》揭开了这个历史之谜。  相似文献   

10.
努里埃尔·鲁比尼的危机经济学强调,资本主义和经济危机形影相随,经济或金融危机可以预测,可以扼杀在摇篮里,可以通过彻底的改革防范和应对。基于鲁比尼的危机经济学不难看到,远比1930年代大萧条严重得多的2020年大萧条,之所以未出现1930年代大萧条那样的严重后果,并快速恢复经济增长,是由于美国政府史无前例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和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将其扼杀在了摇篮之中,但由此也使得美国政府信用难以退出市场。美国以服务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不可能实现再工业化,因此美国霸权的衰亡是不可避免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1.
韦行 《教学与研究》2006,(10):95-96
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既需要研究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又为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提供有利条件。近几年来,我国出版了一批从中国实际出发、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经济学著作。这些著作既不搞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又不照搬照套西方经济学的范式,具有理论和学术价值。由山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陈征教授的《〈资本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研究》(以下简称《研究》),就属于这方面的著作之一。《研究》一书的内容,包含了社会…  相似文献   

12.
《资本论》是马克思社会批判思想发展的一个巅峰。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现实社会的分析是与对资本生产的批判紧密相连的,即通过对私有制社会经济生产运行过程中的基本组成元素——商品及商品生产二重性的分析,揭示出隐藏在大工业生产及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背后的矛盾,进而揭示出整个私有制社会内在的、不可调和的弊病与矛盾根源。在《资本论》最后,马克思进一步论证了以私有财产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必然会在经济体系内部衍生出否定其自身的现实的经济条件,以及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必然会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在中央党校学习的四川省涪陵地委副书记莫世行同志在一次座谈会上说:“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要从学习《资本论》开始。”(见光明日报1993年7月16日第五版)我认为他这句话,是有深刻体会的经验之谈。要真正弄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认真学习《资本论》。 《资本论》为市场经济提供了基础理论 大家知道,《资本论》中并没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这个词,马克思使用的是货币经济,但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都包括在《资本论》中。 商品是为了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有商品生产必然有商品交换,而商品交换又必须通过市场。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没有商品就不可能有市场。所以市场经济、商品经济,都必须以商品的基本原理为基础。 《资本论》是从商品分析开始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商品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资本论》中既研究了简单商品的一般原理,也研究了资本主义商品的特殊性质,如果不懂得有关商品的理论,就不可能弄懂商品经济的有关原理,更不可能弄懂市场经济的有关原理,也就是,既不可能弄懂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不可能弄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因为: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一样,是个中性概念,有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也有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资本论》中对商品一般原理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股份公司的论述,虽然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的情况,但这些论述如撇开考察对象的资本主义性质,对我国目前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股份经济,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资本论》中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科学地揭示了价值或财富源泉,向世人展现出经济学中“非庸俗”的科学因素,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全部政治经济学说的科学的辩证方法的内涵。在学习和运用《资本论》的各种历史规范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的基础上,将资本、货币、剩余价值、剩余劳动等政治经济学范畴从资本主义经济中剥离出来,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马克思的《资本论》为蓝本,从深入理解原著的视角,结合我国现实经济生活,力求从多个方面再现马克思劳动创造价值的本义.从而为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章中从分析商品开始,得出了关于商品的一般原理,创建了科学的劳动价值学说,为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万事开头难”,《资本论》第一章,“特别是分析商品的部分,是最难理解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7页。以下凡引自该书的,只注页码)这不仅是因为商品这个东西貌似简单平凡,实则古怪得很,“充满形而上学的微妙和神学的怪诞”(87页),而且还因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最  相似文献   

18.
一《资本论》是马克思一生从事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主要成果,被列宁誉为“现代最伟大的政治经济著作”。在《资本论》中,科学批判和价值批判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但是在考察这种统一之前,必须首先对它的科学批判和价值批判的性质进行具体的分析,以反驳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对它的曲解和攻击。  相似文献   

19.
研究马克思《资本论》的逻辑开端的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是理解和把握《资本论》的逻辑结构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今天着手准备建立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时必须解决的问题。因为,一门科学的逻辑体系的开端,实际上是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事物的思维过程的出发点,是人们科学分析客观事物的矛盾运动的起点。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继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开辟了意识形态批判的另一个领域——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并着重分析意识形态"替身"——拜物教,指明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是意识形态批判走向现实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